更新时间:2024-08-15 07:32:4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自杀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异常心理

BY:Delfina 2024-08-15 07:32:44 1166 ℃

人不宜把生看得太重,但更不可轻生。人若不把生活看得太重,什么事不可为?人若不把生活看得太轻,自然不轻于为恶。如果天下普事皆待我而举,我何为死?如果天下恶事,我皆与有责,死也无益。

固然,求生乃人类本能。但还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生命采取毁灭行为,其极端行为就是自杀。“自杀是一种暴力行为”。(善罗提诺)这种暴力行为的发生结果就是“自己杀死自己”。一般认为自杀是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有的学者将它作为一种病态社会现象来看待。“在当代,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日趋理性、价值观念日臻变革的时期,人们发现,自杀现象不是单纯的物质生存的问题,不是单个的个体的心理现象,也不是精神病患者的独家之作,它是作为一种病态社会现象而出现于群体之中……”。的确,自杀现象不仅仅是个体的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自杀的心理过程

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2~3岁的幼儿通常把死亡睡眠混为一谈。6~8岁儿童已经能够理解死亡的确切意义,但仍很难把死亡看作是一种普遍的、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大多数人从8~10岁开始意识到死亡的普遍存在,并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也会死亡。可见,自杀这种人类意识也是后天习得的,只有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才会形成,而且人类意义上的自杀在动物界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动物没有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产物意识。动物不懂得生活的意义,动物的行为只有两种:不是为了逃生就是为了生存,而逃生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所以,恩格斯指出:“如果动物不断地影响它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因此,自杀是在自觉意识参与下的人类意志行动。

意志总是和行为紧密联系着,通常称之为意志行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既不同于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也不同于反映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的关系的情感过程,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心理见之于物质的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能动性的一面。”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自杀这一意志行动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一般来说,自杀心理过程与意志行动过程是一致的,可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的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

自杀的开始阶段是采取决定的阶段,该阶段决定自杀行动的方向和部署。首先解决动机斗争的问题,然后是确定行动的目的和选择达到目的的方式和计划。

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自杀动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对当事者来说极为重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引起的。人想获得某需要而正在行为中受到阻碍或中断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心理学上称为挫折。经长期的或严厉的挫折 当人的耐受力无法承受时,便会产生一种无助感,在一定的的诱因引发下,就有可能促使人逃避现实而选择自杀作为解脱的方法。因此,也可以说自杀是个体在心理处在无助状态中在特定诱因驱使下故意采取对生命自我毁灭的意志行为。

自杀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很无聊而自杀;有的人对自己做错的事表示“谢罪”而自杀;也有的人作为报复的手段,以死来谴责对方;还有的人是为了对抗他们所反对的恶势力;更有人把自杀作为唤起当权者或民众觉醒的手段,如此等等,枚不胜举。但不论何种自杀动机,一旦产生便会陷入矛盾斗争之中。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和米勒(N?Miller)等人研究认为,人的动机斗争有四种冲突,即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人类在自杀动机斗争中这四种冲突都有可能经历。例如,强烈的生存欲望与自杀的意念会导致接近、回避冲突;想解脱现实生活的痛苦与避免自杀行为可能产生的痛苦之间的犹疑徘徊会产生回避冲突;当二择一之后便产生接近、回避冲突;当权衡利弊,举棋不定时便构成双重接近、回避冲突。米勒等人的研究表明:“只要接近梯度高于回避梯度,个人就会接近目标;回避梯度高于接近梯度,个人就会回避目标。一般地说,当个体远离目标时,接近梯度就会提高,产生强烈的接近趋向。当个人接近目标时,回避梯度就会提高,产生强烈的回避趋向。如果个体在两个梯度的交叉点上就会出现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断的心理而难以抉择。”在矛盾冲突阶段,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问题,预言、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如果此阶段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自杀者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自杀的企图,这也是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

一旦自杀者坚定了自杀动机,便进入自杀方案的预谋准备工作,需要分析比较,周密思考,权衡利弊加以抉择。作出决定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的阶段。从作出决定到执行决定;过渡时间长短有所不同。理智型自杀要比情绪型(冲动型)自杀时间长。在自杀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冲动型自杀的情况,自杀者有时会产生对自己行为极度后悔的心理。这可能是人在临近死亡时,出于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渴望的一种心理表现。这种心理往往促使自杀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从而可能避免死亡。

自杀者的心理状态男性心理

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这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因此名望,想以死来解脱困境。但实际上,想自杀的人心情很矛盾,想死的同时渴望获得帮助。具体的讲自杀者的心理状态表现出如下特征。(l)矛盾

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

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原因青少年是自杀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群,我国自杀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34岁的人群。自杀意念产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心理因素,近期心理上的剧烈冲突可能导致自杀意念的产生。目前在校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自杀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异常心理

人不宜把生看得太重,但更不可轻生。人若不把生活看得太重,什么事不可为?人若不把生活看得太轻,自然不轻于为恶。如果天下普事皆待我而举,我何为死?如果天下恶事,我皆与有责,死也无益。固然,求生乃人类本能。但还是有一些人对自己的生命采取毁灭行为,其极端行为就是自杀。“自杀是一种暴力行为”。(善罗提诺)这种

Hash:0990434d51e4027f16e2789ab59bdea88c651e35

【声明】本文由用户Delfi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