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9:24:3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肠套叠是什么

BY:大叔18岁 2024-09-27 19:24:38 1890 ℃


宝宝突然不明原因地哭闹一阵,过后又安然无事,但过一会又放声大哭。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是宝宝饿了或者在调皮捣蛋。但4~12个月的宝宝出现此症状时,要警惕肠套叠,并应速带其就医。那么,究竟肠套叠是什么呢?来看下小编的介绍吧。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1.利用仪器

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超声波的扫描下显现,小儿肠叠套隆起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通过对腹部的扫描,其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

空气灌肠也可以检测肠套叠的有无,医生会先用仪器给孩子腹部做个全面的“透视”,此外还要观察气体在肠道内受阻形成的影像。

2.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急性痢疾:夏季患者最多,可伴有高烧腹泻等出现,也会有便血,但是通过B超看不见肠叠套的影像,腹部没有肿块,但是严重者可带动肠痉挛,引发肠套叠。

急性小肠炎:患者会上吐下泻、腹胀,粪便为样,腥臭,严重者呈现咖啡色,高烧不断,病情恶化较快,可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

腹型紫癜:患儿可出现腹痛呕吐,并且是阵发性的,腹泻时排泄物有血,有时由于肠管出血肿胀,在右下腹可摸到肿块,可伴有肠套叠。

梅克尔憩室出血:发病时便血量很大,严重会休克。患者感觉不到腹部疼痛或只有轻微的痛感,但可引发肠套叠。

蛔虫性肠梗阻:幼儿腹部会有痛感,也是阵发性的。在肚脐中有肿块,粪便中血较少,驱虫不当是其主要诱因。

肠套叠是什么

概述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为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年龄增长该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约75%的病例见于2岁以内婴儿,尤以4~10个月婴儿最多见,男婴较女婴多2~3倍,春夏发病率较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约95%以上的小儿肠套叠属原发性的,初期,套入的肠管受挤压,特别是颈部,可因肠壁的痉挛收缩而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而肠梗阻又增加了肠蠕动阻力,导致套入部蠕动增强,迅速向前伸,套入部肠系膜套入加深,使其血管回流障碍,发生静脉性瘀血、组织水肿、管壁增厚、变硬,使自动脱套成为不可能,在婴儿期,回盲部、升结肠游离度大,肠系膜缺少脂肪、单薄,有利于肠套叠发展。

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回盲部套叠(回肠套入结肠)、小肠套叠(小肠套入小肠)、结肠套叠(结肠套入结肠)。

临床表现

多为平素健康的婴儿,突然发病。年长儿发病稍缓,症状不如婴儿典型。

1. 腹痛突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腿,两臂乱动,或以手抓按腹部,面色苍白,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消失,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较大儿童发作间隔时间较长。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肠系膜受牵拉和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2. 呕吐早期呕吐为肠系膜被牵拉所致。吐出物为奶块或食物残渣等胃内容,次数不多。随后吐出物含胆汁,晚期可为粪样物。

3. 便血为婴儿肠套叠的特征。在腹痛发作后可有1~2次正常大便,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粘液血便。小肠型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便血率较低,出现也较晚。

4. 腹部肿块早期腹部平软,无压痛。多数病例可扪及肠套叠的肿块,小肠结肠型肠套叠沿结肠框分布,常位于右上腹部或脐上,呈腊肠样,表面光滑,中度硬,略有弹性,稍可移动。以后随套叠的进展,肿块可循结肠移至左腹部。少数病例的套入部可达直肠,多数病例的回肠末端及盲肠套入结肠内,右下腹部扪诊常有空虚感。小肠套叠肿块多在脐周,活动度较大,不易扪及。晚期病例发生肠坏死腹膜炎时,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及压痛,不易扪及肿块,有时腹部扪诊及直肠指检双合检查可触及肿块。

5. 全身情况早期病儿一般状况尚好,体温正常,但有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或拒乳。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渐重,精神萎靡或嗜唾、阵发性哭闹等腹痛症状反而不明显。发病二三天后的晚期病儿,由于肠坏死或伴腹膜炎,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

疾病治疗

小儿急性肠套叠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种。在非手术疗法中有空气灌肠、钡灌肠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法,其中空气灌肠复位已被长期广泛应用。

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均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诊断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

禁忌证:①病程超过2天以上,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或休克等症状者;②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时;③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④小肠型肠套叠。

空气灌肠复位肠套叠: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此法是小儿外科放射线医师密切合作完成。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已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率可达95%以上。

灌肠证实肠套叠已完全复位后,还需作如下观察:①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带有臭味的黏液血便和黄色粪水;②患儿很快入睡,无阵发哭闹及呕吐;③腹部平软,已触不到原有肿块;④口服活性炭0.5~1g,6~8小时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2)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为结肠穿孔,透视下出现腹腔“闪光”现象,即空气突然出现充满整个腹腔,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应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①非手术疗法禁忌症的病例;②应用非手术疗法复位失败的病例;③小肠套叠;④继发性肠套叠。

(2)肠套叠手术复位术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

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如复位困难时,可用温水纱布热敷后,再作复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为何婴儿容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就是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之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发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肠蠕动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所致。

引起肠蠕动紊乱的原因很多,如环境气温的改变、食物性质的改变、胃肠道本身的疾病(如肠炎)、其他发热性疾 等,均可成为引起肠套叠的因素。

此外,婴儿的肠系膜较大,回盲活动度较大,也是引起肠套叠的因素。

婴儿发生肠套叠时多突然起病,阵发性哭闹不安,下肢屈曲,双手握拳,面色苍白,呕吐,便血,呈“果酱”样大便。家长发现这些情况要及早带患儿到医院急诊。

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依据临床发病缓急和梗阻程度,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型,急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儿,以持续、完全性急性肠梗阻者为特征;亚急性肠套叠,痉挛发生时间轻短,呈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儿童;慢性肠套叠为慢性反复发作,好发于成人,因病理改变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

1、急性肠套叠:多有腹痛,呕吐,便血,肿块及全身情况的改变。

(1)腹痛:为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占就诊主诉的90%~100%,因肠套叠形成后,肠腔即发生梗阻,近端肠段发生剧烈的蠕动和痉挛性收缩,随着每一蠕动波发生,使套入段不断向前推进,将肠系膜牵入鞘内而产生剧痛,营养良好,平素健康的婴儿常出现阵发性的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痛苦状,持续10~20min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数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如此反复,体质较弱或在肠炎、痢疾基础上发生肠套叠的病儿可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较大儿童患肠套叠时腹痛发作间歇期一般较长。

(2)呕吐:肠系膜受到牵拉引起的反射性呕吐,为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之一,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有发生,吐出物多为奶块或其他食物,以后常夹有胆汁,12~24h后,呕吐可渐停止,但常有拒绝哺乳饮食,较晚再次呕吐,甚或吐出物为粪臭液体,说明套叠所致之肠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肠腔内渗出血液与肠黏膜分泌液混合可出现便血,便血常于腹痛后4~12h发生,起初混有黄色便,很快即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可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套叠早期即有便血,小肠型肠套叠便血发生较迟,较大儿童往往缺乏肠套叠便血症状,或在发病数天后才发生,若患儿无自行排便,肛门指诊可见手套染血。

(4)腹块:病初腹痛暂停期一般能顺利进行腹部检查,扪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检查自右下腹开始,依次摸右季肋部,上腹中部及左腹部,因婴幼儿肠套叠以回盲型居多,肿块的部位多沿结肠框分布,严重者可达直肠,肿块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多如腊肠香蕉状,中等硬度,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发病超过1~2天者,因套叠部以上小肠胀气显著,故往往难以扪及肿块。

(5)全身情况:随肠套叠的病情进展可出现精神萎靡,表情冷漠,呈重病容,48h后出现肠坏死者可产生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更趋恶化,常有高热,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等表现。

2、慢性肠套叠:多发生于成人,症状颇不典型 83%~92%具有导致肠套叠的器质性病变,其病程发展缓慢,表现为慢性,间歇性,不全性梗阻,症状出现数天,数月~1年以上,最后可逐渐发展为急性完全性梗阻,初发为反复出现肠道炎症及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腹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大便中可有少量的黏液和血液,也可完全正常,腹部肿块在疼痛发作时可出现或变硬,并可见到肠型,疼痛间歇期恢复原状,若套叠自行复位,则腹块可完全消失。

Felix报道,慢性肠套叠症状中痉挛性腹痛75%,恶心呕吐68%,腹胀45%,压痛60%,肠蠕动改变34%;25%~50%可触及肿块,30%~60%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亚急性肠套叠:典型的痉挛性腹痛,腹块和黏液血便不显著,病初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易被误诊为肠炎,阿米巴结肠炎,菌痢,扪及腹部肿块者又被误诊为肠蛔虫症,接受多种诊疗未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直到套入部肠管血运发生障碍成为绞窄性肠梗阻,体征上因鞘部包裹着套入部虽有血运障碍,尚未能污染腹腔,因而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但病人全身状况可迅速恶化,临床常见于较大儿童或成人发生的肠套叠,此外,胃切除手术后空肠胃套叠都有上腹部疼痛,早期呕吐胆汁或胃引流量增多,一般手术后并发小肠套叠,可有腹胀,腹痛,腹块,少数有黏液血便,大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多呈亚急性型,后期慢性复发型较少见。

疾病百科|>

挂号科室:普外科

温馨提示:
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婴幼儿、成人常见症状: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食欲不振、发热[详细]是否医保:医保疾病治疗方法:灌肠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相关医院更多医院北京东城中医院

肠套叠有哪些症状,引起肠套叠的病因,肠套叠的常见检查方式,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一、肠套叠有哪些症状1.婴儿肠套叠(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2)呕吐初为

小儿肠套叠症状小儿肠套叠治疗

小儿肠套叠有哪些早期症状:一、腹痛。由于孩子年龄小,不能主诉腹痛,所以常表现为突然的阵发性哭吵,双腿屈到腹部,面色苍白,发作几分钟后会再次发作。二、呕吐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物一开始是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

为什么会得肠套叠,肠套叠的症状

一、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1.急性肠套叠(1)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2)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

Hash:12294ca7b1c1deee39b0dce6bc5849df90ecd8e4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