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21:25:0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老人喝水呛怎么回事

BY:大叔18岁 2024-09-27 21:25:08 348 ℃

日常生活中,喝得太急或太猛而被呛到的经历人人都有。但医生提示,若老年人时常发生喝呛咳的现象,应警惕是否患上脑卒中。专家呼吁大家要谨防脑疾病来袭,重视大脑的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功能缺失的后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人喝水呛怎么回事吧。

老年人喝水的正确方法

老年人因为脏器功能下降,体液比中青年人要少15%左右,从而老年人的热均衡与抗热量力较差:如不经常、赶早填充养料,很容易出现生理性缺水及液浓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容易诱发多种恶疾。从而,老年人应经常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口杯。

所以,有许多专家提出,老人保健措施要从饮水发端。那末,饮水保健上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晨起饮水能防病

睡醒往后,如空腹时先饮下两杯水,既可管用填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养料不足,又可消退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屎尿、尿液等代谢废物迅疾排出,对预防脑梗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脑血管恶疾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核、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扼要效用。

老人不中猛口杯

一些老年人在体育磨练、家务劳动后,喜欢大批猛喝沸水或其他饮料,这种“急灌式”的饮水办法会陡然加重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猛然消沉,引致心跳过快,萌生心悸头晕心脏病患者更易引致危险,还会陡然冲淡胃液、毁害胃黏膜,影响食欲及胃克化功能。

水、茶水最消渴

夏季大批出汗带走体内盐、维生素微量元素。如其只喝白沸水,步入体内的养料,不单碍难正常份儿入血管、存留于细胞内,而且极易渗入汗腺膀胱而快速排出体外,岂但碍难解除渴感,反倒会萌生惊悸、头晕等不适反响,如其在饮用的沸水中加少数的盐巴,便可使机体维持养料起到止渴的效果。

盛夏季天饮茶,既可填充养料及流失的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事物,又能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加强食欲,并有排毒、灭菌等疗效。

​老人喝水呛怎么回事

喝水呛着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了,只要注意力不集中,边喝水边和人说话,不留神就会呛到水。但是也不能小看呛水,如果频率特别高, 水时又没有做其他事,尤其是老年人要警惕。

有些老人发现自己在吃饭或喝水时常常会吞不下去,很容易被呛着。但是,这种现象却很少引起老人及其家人或护理人员的重视。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因为人老了的缘故。有关专家提醒人们,吞咽困难对老人来说是件很要命的事,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吞咽是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后,要等气管关闭,食管打开后才能进入食管,并通过食管进入胃内。这个过程完全依赖神经反射,中枢和周围神经在吞咽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所谓“吞咽困难”,是指进食时发堵,食团通过有障碍,停滞不下,或食团不能进入食管,停在口内。正常人在过急地吞咽大块食团时,偶尔可能发生“发噎”现象,但如果发现是吞咽困难时就应引起高度重视,尽早诊断治疗。

吞咽困难轻者使人发生呛噎、呛咳,重者会因误吸或食团压迫气道而使呼吸道梗阻,继而引发窒息,危及生命。另外,患者会因进食上的困难造成营养不良。甚至有些老年患者连喝水都会呛到,因而减少喝水,造成脱水状况,这些对老年人都很危险。

吞咽功能主要和软腭吞咽功能协调有关,受神经中枢控制,因此老年人要警惕是否存在腔梗。当然也不需要过度紧张,腔梗不等同于脑梗,是极细微的小血管闭塞,症状比较轻,但需要积极干预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有些中老年人在患脑血管疾病以及脑外伤后,影响到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面神经,使得吞咽发生困难。因此,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没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者发生脑出血,往往易误诊,容易被忽视脑中风的发生。

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老年人饮水最佳时间

做每件事情都有最佳时间,尤其是老人,喝水也不例外,老人一定要注意最佳喝水时间,这样才能更加健康,那么老人喝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喝水,因为它是一天身体开始运动关键。老年人在夜间睡眠的时候,因排尿、出汗、呼吸,体内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机能代谢物积存。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患发生的作用。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早晨喝水最好是空腹,以小口的缓慢速度喝下450毫升的水,喝完后做简单动作不可静坐。

上午十点左右:这时是人体一天中生物钟最旺盛的时间,应补充300毫升水。下午三点左右:这刚好是喝下午茶的时间,喝400毫升。睡前:睡前饮400毫升,对于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塞。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起夜。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半夜:饮200毫升,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 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粘稠,心脑血流阻力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饮水的特别时刻:

运动后:尽管我们不是运动员运动量没有那么大,但不管做什么运动,比如打扫房间之后都应该喝水,这样不易累,也不易全身酸痛。

在有空调环境中:尤其需要补充水分。

老人多喝水护肤效果好

人过中年,无论如何掩饰,脸上的皱纹都会泄露年龄的秘密。不仅如此,干燥、暗淡无光、松弛、色斑等皮肤问题也纷至沓来。虽说皮肤衰老是生理过程,不能停止或逆转,但有效保养却能让衰老的脚步放缓。

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主任温海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渐渐变慢,皮脂腺活力下降,皮肤容易失去水分和光泽,出现皱纹,产生老年斑

一般来说,依皮肤老化的程度归类,大致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从25岁左右开始,皮肤会出现轻微的色素斑、细纹;第二级在36—50岁,出现早期老人斑及动态纹,如鱼尾纹等;第三级是50—65岁,除了上述动态纹外,许多静态纹及皮肤色素不均、角化斑等都会出现;第四级是65岁以上,肤色不仅呈蜡黄色,脸部的皱纹也会相当明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介绍,中老年人皮肤老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生理性老化,二是光老化。“其中,光老化最重要。许多老年人脸上、手背等外露部位出现皱纹、老年斑,但是身上的皮肤却细嫩得多,同时还有皮肤变薄、弹性降低、血管扩张等现象,大都是因为光老化导致的。”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没有用防晒霜的习惯。杨淑霞说,涂防晒霜的主要功能不仅是防晒黑,而是避免阳光造成皮下胶原蛋白的损伤、断裂,继而造成的早衰。除了涂抹防晒乳液之外,物理性防晒也需加强,如戴宽边帽、撑伞、穿着长袖深色衣物、戴太阳眼镜,都能阻隔紫外线。老年人喜欢散步,早晨、黄昏的时候阳光不 ,也要注意防晒。并且,早锻炼时晒的太阳已经足够了。应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阳光最强的时段出门。

除了防晒,补水也很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副会长张晓梅表示,老年人新陈代谢能力减弱,体外水转成细胞水的能力下降,加上表皮比较脆薄,保水能力差。年轻肌肤松弛老化时,缺水比缺乏营养危害更大。皮肤干燥是许多皮肤问题产生的最直接的导火线与诱因,包括皮肤粗糙脱皮、皱纹、色素沉着瘙痒皮肤炎症等。

专家建议,首先要多喝水,可以每天在家榨一些新鲜果蔬汁来喝,既容易吸收且有营养,应少喝茶、咖啡等饮料。其次,要选择滋润度好的护肤品,尤其是干性皮肤,要常用保湿产品。杨淑霞称,说是“补水”,实际上是“锁水”,平时洗完脸,要趁皮肤没干的时候,涂抹保湿霜,才能锁住皮肤里的水分。

夏季老人莫忘多喝水

据统计,心绞痛心肌梗死多在睡眠时或早晨发作。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等各种因素,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血液黏稠度也较高。人在夜间因呼吸和出汗会消耗部分水分,加之老人常有起夜(小便多)习惯,水随之消耗也较多。夜间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凝聚,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当栓子脱落在脑动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时,心肌就可出现急性供血不足导致坏死。所以,老年人尤其患冠心病的老年人,重视饮水是预防心梗发生的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夏季温度过高人体很容易发生散失水分,一般人都会大量饮水及时补充体内“缺水”。然而,不少老年人,由于神经中枢对缺水反应不太敏感,常会因“不渴”而不愿喝水,身体经常处于一种轻度脱水状态而不自觉。因此,在夏季,老年人即使口不太渴也要常喝些水。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临睡前半小时,适当喝些水。早晨起床后,首先饮一杯水(200ml左右),可及时稀释过稠的血液,促进血液流动。夜尿多者,起解时可喝些白开水,能补偿体液的消耗。气候炎热或饮食过咸时,更应多喝些水。这既可补充流失的水分,也可将废物及时排出体外,防止人体酸性化而损害血管。

卧床老人喝水呛怎么办_,老年人喝水总是呛是什么原因

因此,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

多喝水不如会喝水 老人养生喝好三杯水

老人要选择正确的保健养生方式,不妨试试喝好“三杯水”,远离疾病保健康。老人养生喝好三杯水晨起空腹一杯水起床后,可空腹喝一杯水,因为睡眠时身体出汗和尿液分泌,导致人体损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后即使不感觉口渴,但体内仍会因为水分缺乏而导致血液粘稠。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过多,老年人有起夜的习惯,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偿失。

多喝水不如会喝水 老人养生要喝好三杯水

老人要选择正确的保健养生方式,不妨试试喝好“三杯水”,远离疾病保健康。老人在运动后,应特别注意补充水份。老人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但要注意,睡前喝水不能过多,老年人有起夜的习惯,如果因喝水而造成睡眠不好,反而得不偿失。最好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否则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Hash:fce499d443076364cd3521f68672435af18b66e0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