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16:53:48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名婴儿型血管瘤。由扩张和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包括草莓状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性。许多患儿的毛细血管瘤在1岁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

毛细血管瘤的饮食,食疗,毛细血管瘤吃什么好

毛细血管瘤饮食原则

毛细血管瘤,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毛细血管瘤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毛细血管瘤一般护理

毛细血管瘤,护理

1.术后要注意洗脸或洗澡时不可浸湿创面。

2.特别注意不可让宝宝抓破创面以防感染。万一创面破烂要及时涂抹消炎药物。

3.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采用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患者还要注意防晒。

5.创面结甲皮要让其自行脱落。

毛细血管瘤检查,毛细血管瘤诊断

毛细血管瘤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血管彩超,血液血管心血管内科 保健科血管彩超用于...

毛细血管瘤,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进行穿吸或穿切活检。毛细血管瘤,由毛细血管和腔壁的内皮细胞增殖而成,肉眼观察缺乏囊膜,实质呈灰白色颗粒状,易碎。镜下所见因发展时期不同而有区别。不成熟的肿瘤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集聚成巢、成片,少许间质。虽然病变与体循环相接通,但血管间隙血液甚少,此种肿瘤称良性血管内皮瘤,。在分化较好的病变中,成堆的内皮细胞减少,而毛细血管增多。长期存在的肿瘤毛细血管扩张,有的区域呈海绵状,常称之谓混合性血管瘤。在电镜下,可见实体细胞带、混合带和开放的血管腔带。每一血管单位包括内皮细胞、网状纤维鞘和外皮细胞。间质内有吞噬细胞和变性,细胞区,与临床的肿瘤自发消退相对应。

2.X线检查

病变区呈高密度影。

3.超声探查

B型超声显示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间隔和管壁可作为回声界面,一般表现为多少不等、强弱不一的内回声,并具有可压缩性。超声还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深度,多普勒超声显示弥漫的彩色血流及快速流动的动脉频谱图。

4.CT扫描

5.MRI

T1WI病变显示为中信号,T2WI为高信号,中高信号区内偶有无信号条纹,有时表现为信号混杂或斑驳状。

毛细血管瘤就诊指南

毛细血管瘤就诊指南针对毛细血管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毛细血管瘤挂什么科室的号?毛细血管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毛细血管瘤要做哪些检查?毛细血管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毛细血管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毛细血管瘤患者就医,解决毛细血管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鲜红斑痣、新生儿皮肤出现红斑、细网状到斑片状的色素沉着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皮肤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肿瘤红肿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肿瘤疼痛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无肿瘤因充血而扩大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管彩超血管彩超检是用于检查血管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血管彩超检查被称为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利用彩超显示出血管的解剖结构、管腔内径等一些血管情况。其中彩超是在黑白B超图像基础上加上以多普勒效应原理为基础的伪彩而形成的。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病变部位及相对应的病征。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颈部血管瘤一般诊断不困难,但如侵犯颈深部的一些重要器官如颈动脉、喉部,应特别注意。穿刺瘤体对诊断很有帮助,如抽出血液,即可确诊。

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毛细血管瘤怎么办,毛细血管瘤用药

毛细血管瘤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肿瘤科,皮肤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2000元治愈率: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

毛细血管瘤一般治疗

一、毛细血管瘤,治疗

对于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

1.观察

发展较慢或静止,不影响视力或外观,可不予任何干扰,静待其自行消退。

2.皮质类固醇疗法

肿瘤发展较快,可口服或肿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采用长效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40~80mg和速效的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6~12mg混合液,注射于肿瘤内,1~2次肿瘤可完全消退。用地塞米松代替倍他米松有同等疗效。口服皮质类固醇也可达到治疗肿瘤目的,但长期应用可引起全身并发症。

3.硬化剂瘤内注射

用于肿瘤较小的皮下病变,常采用5%鱼肝油酸钠或50 %尿素瘤内注射。也可采用瘤内注射无水酒精0.5~0.7ml于病灶中央,施行1~2次据称肿瘤可全部消退。另外,热凝也可应用,但应避免形成皮肤瘢痕。

4.抗癌药瘤内注射

应用平阳星4~8mg与地塞米松混合,瘤内注射,可使肿瘤消失。

5.冷冻和激光照射

应用于表层病变。

6.放射治疗

小剂量放射治疗对防止肿瘤增长,促使病变萎缩有肯定的效果。浅层病变应用软X线、深层病变应用60Co或加速器照射。

7.手术切除

毛细血管瘤无囊膜,与正常结构界限不清,且手术出血较多,广泛切除易损伤功能结构,除非以上方法不能实行或无效才考虑手术切除。手术要注意保留重要正常结构,如肿瘤边界未能完全切除,在手术床上冷冻可避免复发。如存在美容问题,留待以后解决,有些病例在生长过程中可自行改善外观。

二、毛细血管瘤预后

取决于患儿的病变程度。新生儿斑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淡 。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颜色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由淡红到深红甚至暗紫色,未经治疗终身不退,特别是在面部,因为影响美观,使病人产生心里烦恼和思想负担,对婴幼儿的成长心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对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有的甚至造成性格孤癖、内向、极端等。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化脓性肉芽肿,病变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创面难愈合,愈后留疤痕等危害。

毛细血管瘤如何鉴别?

毛细血管瘤,诊断

1.前部脑膜膨出

眶前部脑膜膨出是由于颅前凹底部的筛板闭合不全引起的,脑膜及其包绕的脑脊液,经筛板和筛骨纸板骨孔膨出至眶缘的内上方,临床表现该处向前隆起,色略显紫红,可扪及软性肿物。患儿哭时胀大,颇似毛细血管瘤,。但发展较慢,无消退倾向,常有搏动。X线检查和CT扫描均可见骨缺失;超声波显示为囊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缺乏血流。

2.横纹肌肉瘤,

较毛细血管瘤发展快,且持续增长。早期呈现水肿、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眶缘扪及硬性肿物,且不可压缩,哭闹时肿物不增大。超声探查虽然也显示低反射性,但很少可压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虽有较丰富血流,但不呈弥漫状。CT扫描可发现为实体性肿物,可有骨破坏。

3.眶区绿色瘤,

绿色瘤为白细胞浸润引起的肿块,末梢血内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对于鉴别诊断中发生困难,特别是位于眶内者,细针穿刺活检往往是必要的。脑膜膨出回吸脑脊液,毛细血管瘤为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而横纹肌肉瘤,可见异型性细胞。

4.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也是儿童时期发生的肿瘤,影像显示为实体性肿瘤。大范围骨破坏,肾上腺髓质内可见肿物。

如何预防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瘤的护理措施

毛细血管瘤预防

毛细血管瘤,预防

孕妇要注意避免可能的环境或是药物刺激。

毛细血管瘤并发症,毛细血管瘤会引发什么疾病

毛细血管瘤并发症

毛细血管瘤,并发症

血管瘤的并发症有溃疡、出血、感染、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骨骼肌肉损害而造成的肢畸形等。如血管瘤侵及颈椎,可发生神经根压迫症状,如疼痛、上肢感觉及运动障碍等。

毛细血管瘤的病因,毛细血管瘤有哪些原因

毛细血管瘤病因

毛细血管瘤,病因

1、遗传因素

2、妇女在怀孕期间,受到环境污染,药物刺激,不良因素导致胚胎三个月内血管网异常增长扩张。

3、环境污染引起的食物因素

4、外伤因素

病理:显微镜下观察具有发育良好的单层内皮细胞及很少量结缔组织为基质。管腔内只有很少量的血细胞。为局限的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稍突出于皮肤表面,颜色鲜红,大小不一。由于管腔狭窄,压迫时很少变白。

毛细血管瘤有哪些症状?

毛细血管瘤症状

典型症状: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毛细血管瘤,临床表现

1.新生儿斑痣,

新生儿斑痣是毛细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2.葡萄酒色斑

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3.蜘蛛形痣

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4.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5.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

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6.肉芽性血管瘤

位丁皮肤的肉芽状血管瘤,中央为毛细血管,周围为炎性肉芽肿,因此又名化脓性肉芽肿,。多见于手指,可能由于刺伤或毛细血管瘤继发感染所致。

毛细血管瘤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肿瘤红肿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肿瘤疼痛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毛细血管瘤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肿瘤科,皮肤科,血管外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2000元

治愈率:98%

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

相关检查:血管彩超,

常用药品: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半导体激光治疗机,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