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30 16:09:59

脑囊虫病

脑猪囊尾蚴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常引起严重病变,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脑囊虫病的饮食,食疗,脑囊虫病吃什么好

脑囊虫病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2.宜吃高热量的食物;3.宜吃活血化瘀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红花炖鸡红花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与鸡肉同煮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结节的消散。25g与鸡肉同炖即可。糯米饭热量高,具有滋养型的作用,可抑制结节的形成,增加皮肤组织的免疫力。200g每顿,直接食用。牛奶蛋白质含量高,且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利于增加机体的抵抗力。500-1000毫升,每天。饮食禁忌:1.忌吃含有人工色素丰富的食物;2.忌吃易过敏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生鱼片生鱼肉他属于动物蛋白质,容易过敏,故不宜食用。可煮熟以后食用。酱油目前的酱油多是人工调和的,具有大量的色素成分,可造成皮肤色素的沉积。换吃酿造酱油。

脑囊虫病饮食原则

脑囊虫病的防治主要是不吃生菜、生肉,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误食虫卵。另外,猪肉最好在零下12至13摄氏度的温度中冷冻12小时后食用,这样可以把囊尾蚴全部杀死。如果一旦发病要入院治疗。

脑囊虫病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脑囊虫病一般护理

不吃生菜、生肉,猪肉最好在零下12至13摄氏度的温度中冷冻12小时后食用。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防误食虫卵。

脑囊虫病检查,脑囊虫病诊断

脑囊虫病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便常规,其他消化 肛肠便常规检验可...
颅脑MRI,颅脑核医学 脑外科颅脑MRI检查用...
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系统心血管内科 肝病囊虫病补体结...
脑脊液一般性状,颅脑脑外科脑脊液一般性...
脑脊液细胞计数,颅脑保健科 内科脑脊液的细胞...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颅脑——脑脊液细胞检...
粪便寄生虫,胃 肠消化肠道寄生虫病...
颅脑CT,颅脑脑外科 肿瘤颅脑CT检查能...
脑脊液猪囊虫抗体,颅脑——此酶联免疫吸...

1.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还可见蛋白及其他白细胞增加等。

2.免疫学检查

脑脊液的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囊虫抗体的ELISA等检测较有意义。

3.头颅CT

可见脑实质、脑室内低密度囊虫影或高密度的囊虫钙化影。

4.磁共振

T1加权成像时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区,T2加权成像时则为高信号区。

脑囊虫病就诊指南

脑囊虫病就诊指南针对脑囊虫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脑囊虫病挂什么科室的号?脑囊虫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脑囊虫病要做哪些检查?脑囊虫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脑囊虫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脑囊虫病患者就医,解决脑囊虫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慢性头痛、单瘫、视乳头水肿

建议就诊科室

脑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头痛缓解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水肿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头疼、浑身无力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脑脊液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还可见蛋白及其他白细胞增加等。2.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的囊虫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囊虫抗体的ELISA等检测较有意义。3.头颅CT可见脑实质、脑室内低密度囊虫影或高密度的囊虫钙化影。4.磁共振T1加权成像时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区,T2加权成像时则为高信号区。

诊断标准

1.有便绦虫史和食米猪肉史。2.具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3.活检及病理证实为囊性结节。4.囊虫免疫学检查阳性。5.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白细胞数增多。6.头颅CT及MRI扫描符合囊虫改变。7.脑电图有异常。

脑囊虫病的治疗方法,脑囊虫病怎么办,脑囊虫病用药

脑囊虫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脑外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5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脑囊虫病一般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吡喹酮先从100mg,3次/d起用,如无不良反应,每次递增100mg,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在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后应及时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还应酌情并用类固醇激素等。如发生严重颅内增高,除及时停用抗囊虫药物及脱水、抗过敏处理外,还可应用颞肌下减压术,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危象。

二、手术治疗:确诊为脑室型者应手术治疗。其次,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驱绦虫治疗: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2克,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予泻药一次以排出节片及虫卵。

脑囊虫病辨证论治

中医中药治疗肠道绦虫:空腹服南瓜子仁粉50-90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液(槟榔片80克加水500ml煎至150-200ml)再过半小时服50%硫酸镁50-60ml。一般三小时内即可排出虫体。

脑囊虫病如何鉴别?

一、诊断

1、有便绦虫史和食米猪肉史;

2、具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活检及病理证实为囊性结节;

4、囊虫免疫学检查阳性;

5、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白细胞数增多;

6、头颅CT及MRI扫描符合囊虫改变;

7、脑电图有异常等。

不难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脑膜炎,颅内高压以及原发性癫痫相鉴别。

如何预防脑囊虫病,脑囊虫病的护理措施

脑囊虫病预防

预防最重要的是严格实施食品管理法,严禁带囊虫的猪肉上市,另外,对生猪的管理治疗亦甚重要,如圈养,及时治疗猪肠道绦虫,宰杀带囊虫的生猪深埋或作工业原料等。

脑囊虫病并发症,脑囊虫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脑囊虫病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癫痫,老年人颅内压增高,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神经性肌强直,

一、并发症

脑囊虫病可伴发癫痫,也可与眼部囊虫合并存在,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1、最常见

(1)癫痫,多数为大发作。

(2)精神症状:表现有淡漠、智力减退、定时和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兴奋或狂躁,严重者痴呆,不能自理生活。

(3)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4)局部症状:如轻偏瘫、感觉异常及锥体束征阳性等。

2、脑室型(1)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昏迷。

(2)局限性症状:第四脑室囊虫可出现强迫前倾头位,颈强直,当头部转动时,如囊虫突然阻塞脑脊液通路则引起急剧颅压增加而发生脑疝、死亡。

3、蛛网膜下腔型

(1)慢性脑膜炎症状:如头痛、呕吐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2)颅内压增高,由于炎症粘连或囊虫阻塞脑池,导致交通性脑积水,产生颅内高压症状。

(3)颅神经损害,表现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脑囊虫病的病因,脑囊虫病有哪些原因

脑囊虫病病因主要病因:由寄生虫(猪涤虫为主)所传染

脑猪囊尾蚴病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猪囊尾蚴病为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人因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而被感染。在胃中,囊尾蚴的囊壁很快被消化,至小肠后经肠液及胆汁作用头节翻出,靠其吸盘和小钩固着于十二指肠和空肠曲下40~50cm处的肠壁上,头节深埋于肠黏膜内,虫体在肠腔中主要以肠内的消化食物为营养,颈节不断地产生节片,形成链体。随着虫卵的受精发育,孕节片形成,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囊尾蚴发育成猪带绦虫一般约需8~12周。绦虫成虫长约2~4m,分1000节。一般感染为一条,个别有感染2~7条或更多者。在人体内可存活25年以上。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主要是猪,当病人患猪囊尾蚴病时,即变为中间宿主。其感染方式包括:

1.自体体内感染 现症绦虫病,患者,由于呕吐,或肠道逆蠕动,可能使绦虫孕节片和虫卵反流至胃内,每节孕节片含虫卵约4万个左右。

2.自体体外感染 现症猪带绦虫病,患者的手沾染了绦虫卵,经口食入胃肠道而感染。

3.异体感染 囊虫病,患者自身并无合并绦虫感染,而是食入被绦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水果等而被感染。绦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十二指肠内经胃液胆汁等消化液的作用,卵内的六钩蚴在24~72h后自胚膜孵化而出。

由于小钩的活动及六钩蚴分泌物的作用,六钩蚴钻入肠壁,随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而被送至身体的各部位。到达寄生部位后,虫体逐渐长大,中间细胞溶解形成空腔,并充满液体。60天后头节上出现小钩和吸盘,约经10周囊尾蚴即可发育成熟。寄生于人体的猪囊尾蚴因寄生部位不同其形态和大小不尽相同,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0.5~2cm大小,3~5cm的也较常见。

二、发病机制

六钩蚴随血流进入脑部后,可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引起各种病理变化。寄生在脑实质的囊虫一般为黄豆大小,多位于灰质与白质交界处,寄生在灰质的较白质的为多。当虫体存活时周围脑组织仅见少量成纤维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较轻,虫体死亡后则周围的炎症反应较剧烈,有明显的神经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与浆细胞浸润,继之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当病变接近运动中枢时可引起癫痫,大发作或失神、幻视、局限性癫痫,弥漫性脑实质受累则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器质性精神病,严重的可导致脑实质广泛破坏和皮质萎缩形成痴呆,。

寄生于脑室系统的囊虫大小不一,在第四脑室最多见,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可游离于脑室亦可黏附于脑室壁上。此类囊虫易形成活瓣或引起脑膜粘连增厚而阻塞脑室孔,产生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扩大,晚期可导致脑萎缩,、颅内高压、脑疝,等严重后果。

寄生于蛛网膜下腔、脑底池的囊虫常多发成串,囊内多无头节,由于周围有空隙,阻力小,故体积较大,最大的类似葡萄,称葡萄状囊虫,极易破裂。此类囊虫可引起蛛网膜炎,,形成脑膜的增厚、粘连,严重者可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产生交通性脑积水。脊髓中的囊虫可引起压迫症状导致感觉、运动障碍。

脑囊虫的组织病理形态可分为三个期:即活囊虫期、变性,囊虫期和死囊虫期。寄生于同一患者脑组织内的多个囊虫,由于感染时期不同,其发育时间亦不同,可能见到各个时期的病理变化。

1.活囊虫期

囊尾蚴头、体、囊三部分均完整。头部吸盘、顶突明显。顶突下小钩明显可见。囊壁较薄,可分3层:内层为炎症细胞,中层为纤维层,含有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外层为绒毛层,邻近脑组织有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

2.变性囊虫期

其内部结构仍可见到,但囊壁与周围的炎症反应层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囊壁组织变得疏松,纤维断裂。表层下出现空泡,细胞水肿,炎性反应层的成纤维细胞增多,纤维层变厚。电镜可见绒毛断裂,线粒体变性固缩,其下方的网状纤维增粗,表层下细胞内糖原颗粒溶解等。

3.死囊虫期

囊虫头、体、囊结构已模糊不清,呈粉红色,有时仅看到钙质小体。炎性反应层血管增生明显。电镜见绒毛大部消失,线粒体崩解。也可表现为炎块,最后囊虫完全液化被空泡状纤维组织包裹,炎性细胞减少或无炎性反应,病变部位部分或完全钙化。从积累的尸解资料看,病人因脑实质感染大量囊尾蚴,其炎性反应剧烈而明显,可见到脑组织广泛水肿充血,脑体积增大,脑沟回变浅,脑室系统常缩小,小儿可致颅缝分离。如囊尾蚴位于小脑延髓池,小脑脑桥角等部位,常伴有继发性增生性蛛网膜炎,、粘连和增厚,小脑扁桃体可充血、水肿及出血。脑组织可出现软化灶,神经细胞可变性坏死。

脑囊虫病有哪些症状?

脑囊虫病症状

早期症状:脑囊虫病由于囊虫侵入颅内的数目、部位不同,以及囊虫的发育过程和死亡不一,因此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波动。眼囊虫病早期感到眼前有椭圆形黑影飘动和伸缩变形、蠕动的阴影。

晚期症状:眼囊虫病晚期由于眼内组织受到干扰和炎症形成,视力可显著下降甚至失明。脑囊虫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神经体征、癫痫、精神障碍等。

相关症状:慢性头痛,单瘫,视乳头水肿,

一、病史及症状:

常有食用米猪肉或被绦虫节片污染食物史,根据侵入神经组织的囊虫数目,部位不同而出现炎性反应和中毒刺激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以下类型:

1.脑膜脑炎型:较多见,常于一次大量感染后导致弥漫脑水肿,反应性炎症,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

2.癫痫型:囊虫位于皮层运动区,癫痫发作为突出症状,形式可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

3.颅压型:囊虫寄生于脑室系统影响脑脊液循环引起,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高颅压症状。

二、体检发现:

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体检中可有不同的临床体征。

1.皮下结节,多数病人可触0.5-1.5cm质地坚实,皮可自由移动,无压痛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皮下结节,活检可确诊。

2.局灶体征,脑实质内的囊虫由于周围炎性反应,可出现病灶局部脑功能障碍的相应体征,如单瘫,偏瘫,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等,高颅压型可见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

脑囊虫病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头痛缓解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水肿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脑囊虫病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脑外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50000元)

治愈率:68%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便常规,颅脑MRI,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脑脊液一般性状,颅脑CT,

常用药品:吡喹酮片,甲苯咪唑片,吡喹酮片,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