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8 19:32: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立夏节气的历史由来?

BY:Delfina 2024-07-18 19:32:21 567 ℃

其实,说起“立夏”这个节气的起源,据相关记载,大概在战国末年,也就是公元前约239年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现在每年的阳历5月5日、6日或者是7日,太阳到达黄经达到45°时,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也就是农历的“立夏”节气。接下来金投小编给大家介绍立夏节气的历史由来?

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白天将越来越长。不过“立夏”前后,在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的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在这时候,一般都会感觉到炎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温度上升明显。

古时候,关于立夏的习俗有很多,比如,“立蛋”、“斗蛋”等,最重要的一个是“秤人”:

就是立夏这天,吃罢中午饭之后,人们会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并且在秤钩上,悬一根长些凳子。之后,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来秤一秤自己体重——看看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以图个吉利。这时候,掌管司秤的人,往往会一面打秤花,一面讲一些相应的吉利之言。

二十四节气中国特有的历法,每个节气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那么立夏节气是怎么来的?古人为什么格外重视立夏节气?本篇文章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立夏的历史由来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所谓“立夏看夏”,是古时候的帝王,在立夏这一天,往往举行迎夏仪式。皇帝会亲自率领朝中的文武百官、皇后嫔妃等人,并且还要一律都穿上红色的礼服,配上红色的玉佩,甚至连马匹、车旗都要红色的,之后众人浩浩荡荡地到郊外去“迎夏”,以勉励田里的农民们,都抓紧时间耕作农作物,别延误了好时机;同时,也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可见,“立夏”的分量,在古代人的眼里多么重要。

立夏节气的历史由来?

现在每年的阳历5月5日、6日或者是7日,太阳到达黄经达到45时,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也就是农历的“立夏”节气。接下来金投小编给大家介绍立夏节气的历史由来?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白天将越来越长。古人为什么格外重视立夏节气?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做千层糕的历史由来

立夏做千层糕是发源于朱元璋南下寿昌时发生的故事。每年新谷登场,农家则以新米磨粉蒸糕庆贺丰收。新米虽香,但性硬,于是农家便将新米浸泡于稻草灰的水中。因稻草灰含有碱性,又有一股特有的碱香味,新米经稻草灰水的浸泡,米性变软了,变清香了,蒸起糕来,香糯可口,别有风味,为农家老幼所喜爱。据传,千层糕始

历史成语小故事:鹤立鸡群

如果无法正常播放请手动点击播放按钮或者重新刷新本页!

Hash:27a5d84040d09a8f0c44f8cacb935aadf95469ad

【声明】本文由用户Delfi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