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3 20:52:25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以往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菌,但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不仅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亦是成人感染的病原菌之一。疫苗可预防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败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严重疾病。最适宜5岁以下小儿。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饮食,食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吃什么好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柠檬柠檬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可以促进身体肠道毒素的排出,对患者的恢复有帮助。每天泡水喝350-500毫升为宜。香椿香椿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对于炎症性疾病患者食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每天100-200克为宜。精 瘦肉鸡蛋富含有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可以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抗病能力,对患者的恢复有帮助。每天1-2个为宜。饮食禁忌:1忌吃腥发的食物;如羊肉、鲢鱼、鲤鱼;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3忌吃难消化的食物;如板栗、年糕。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鲤鱼鲤鱼是属于腥发的食物,容易导致炎症细菌大量繁殖,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凉的食物。辣椒辣椒是属于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刺激神经血管,导致充血,水肿,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年糕年糕是属于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腹部胀满,肠道营养吸收率减少,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饮食原则

一、食疗方(仅供参考):

1.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诸药共煲汤服食,每日1剂,分两次服。可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2.百合50克,薏米200克,加水5碗,煎成3碗,分3次服,每日1剂。

3.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共绞碎,加水煮服。每次1匙,每日3次。

4.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鸭梨1至2个,冰糖适量。先将鸭梨切块去核,与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5.党参10克,大枣15克(去核),糯米150克,加适量水共煮粥,用白糖调味服用。

6.杏仁10克,去皮尖,水研滤汁,大米30克,加水共煮粥服用。

二、适宜食物

饮食要清淡又营养。严重患者可进食流食半流食。

三、不适宜食物

(1)忌辛辣油腻食物: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

(2)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即使是一些寒性水果,也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一般护理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检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断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颅脑 血液血管血液脑脊液蛋白质...
直接涂片检查,其他内科直接涂片检查...
免疫电泳,其他——免疫电泳法目...

1.病原学检查

(1)涂片直接检查:肺炎患者的痰,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化脓性感染病灶处脓性分泌物,均可做涂片染色检查,如发现革兰阴性短杆菌有助于诊断。

(2)细菌培养:由b型流感杆菌所致的会厌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而流感杆菌脑膜炎等感染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等表现并无不同,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由血液、脑脊液中及局部分泌物中查到病原菌;以免疫化学方法鉴定新分离菌的荚膜肿胀反应及从上述体液、浓缩尿等标本中检查荚膜物质,这些也可作为佐证。咽培养和痰培养则不能除外为带菌所致,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考虑。既往采用的巧克力培养基尚不够敏感,国内邓光贵等报道用改良的GCYSB培养基,对本菌的检出率比巧克力培养基高,分别为43.1%和12.9%。可用玻片凝集试验和荚膜膨胀试验确定细菌的型别。

(3)对流免疫电泳(CIE):b型流感嗜血杆菌培养阳性率5%左右,b型流感嗜血杆菌CIE检测阳性率51%左右。

(4)细菌核酸检查:已有人在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细菌特异性核酸片段,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够稳定,仍在研究中。

(5)免疫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IgM抗体,用反向血凝试验检测细菌抗原,比细菌培养更快获得结果。

2.血象 血白细胞轻症者可在正常范围,重症者则可增高达10*109/L以上,中性可占80%以上。

3.脑脊液检查 与其他化脓菌引起者相似,蛋白增多,糖和氯化物减少,白细胞增多达1000*106/L以上,多核细胞占多数。

4.其他检查:依据患者感染部位可选择进行X线拍片、CT等检查以协助诊断。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就诊指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就诊指南针对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挂什么科室的号?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要做哪些检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就医,解决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怎么办,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用药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一般治疗

一、治疗

1.一般及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例如肺炎患者的祛痰镇咳,脑膜炎患者的脱水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

2.药物治疗 本菌对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敏感,对b型荚膜流感杆菌的急性感染,尤其是脑膜炎、会厌炎,过去均以氨苄青霉素为首选,有的国家报告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逐年增加,故有人以氯霉素为首选。近年来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而改用敏感性尚高的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包括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剂量和疗程依据病情轻重而定,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则应静脉给药。对脑膜炎患者则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如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由于细菌的耐药情况不断地变化着,故应依据当地的药敏情况选用药物,待患者的细菌药敏结果出来后予以调整。

二、预后

由于本菌多感染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故严重感染者均有一定的病死率,如肺炎和脑膜炎的病死率在10%~30%。预后的好坏和患者原来的健康状况有关。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如何鉴别?

主要依据细菌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的结果。由于流感嗜血杆菌实际致病范围极广,除引起呼吸道病变外,尚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结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蜂窝织炎等。该病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易与流行性感冒混淆,尤其须与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感冒进行鉴定区别。

如何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护理措施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预防

一、预防

抗生素不能降低b型流感杆菌的带菌率,对病人密切接触者可采取化学药物预防,口服利福平可清除带菌。传染源的管理方面,应彻底治愈患者,使其病原菌确切阴转,但对广大鼻咽部带菌者则难以管理。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亦缺少效果肯定的有效办法。故本病的预防主要措施为实施主动免疫的疫苗接种。

我国经过卫生部的检定和批准,近几年也引进了进口疫苗,商品名为"安尔宝"。不过该疫苗属于自费,家长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愿给孩子接种。如果孩子本来就体质比较弱,容易患呼吸道疾病,需要考虑下。如果孩子身体一向很好,体质也不错,也可以不打。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决定。而且疫苗也有可能造成一定副作用。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些孩子对此则比较敏感。但是相对于所要预防的疾病所导致的危险而言,疫苗是非常安全的,且副作用很小。严重的并发症很少发生。家长不要过分迷信疫苗也不要过分担心而不给孩子打疫苗。最好咨询医生后决定。2~6月龄的婴儿共需接种3针,每针间隔1~2个月,可与百白破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6~12月龄从未接种过该疫苗者可接种两针,间隔1~2个月;1岁以上只需接种1针。接种后对HIB的免疫力可持续至5周岁以后。成人和大一点的儿童对改病毒的抵抗能力较高,一般无需接种此疫苗。18个月以上的儿童在注射流感杆菌荚膜多糖疫苗1年内90%可得到保护作用。提倡用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于婴儿2、4和6个月时分3次注射。最初用单纯b型菌的荚膜聚核糖磷酸盐(PRP)做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后试用了多种结合疫苗,即PRP与白喉类毒素,或破伤风类毒素,或百日咳、脑膜炎奈瑟菌B群的外膜蛋白等组成结合疫苗,明显地提高了免疫效果,保护率提高到80%~90%。Granoff等给新生儿先注射白喉和破伤风疫苗后,再接种PRP与破伤风的结合疫苗,获得的抗体比单用结合疫苗者高2~3倍。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发症,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会引发什么疾病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心肌炎,鼻窦炎,中耳炎,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会引起其他脏器、皮肤及软组织病变,如脑膜炎、结膜炎、蜂窝织炎等。病菌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还可加重既往基础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病因,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哪些原因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病因主要病因:流感嗜血杆菌

一、发病原因

病源菌:根据不同的生化反应可分为6个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为Ⅰ、Ⅱ、Ⅲ和Ⅳ型。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可将有荚膜菌分为a、b、c、d、e和f 6个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e和f。根据细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为不同的亚型。有荚膜者致病力大于无荚膜者。

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孕妇产道感染。新生儿由于有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故2个月内发病率低,3个月至3岁儿童的血清抗体水平最低,此期易产生感染。

二、发病机制

本菌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败血症。内毒素为重要致病因素,内毒素即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有荚膜菌,特别b型可引起原发性感染。无荚膜菌也是病原菌,多引起继发性感染,其致病力主要来自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继发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气管炎的患者。感染后可产生抗荚膜特异性抗体而获得保护性免疫力。而特异的荚膜多糖可中和机体在感染过程中形成的抗体,抵抗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还可能抑制呼吸道黏膜纤毛的活动。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哪些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症状

典型症状: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

相关症状:痉挛性咳嗽,咽痛,发烧,

一、症状

1.肺炎:80%为有荚膜的b型菌引起。

主要发生在6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痉挛性咳嗽,似百日咳,有时象毛细支气管炎;全身症状重,中毒症状明显;成年患者多为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者,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节段性肺炎,甚至大叶性肺炎。小婴儿多并发脓胸、心包炎、败血症、脑膜炎及化脓性关节炎;易后遗支气管扩张症。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明显,可达2万~7万,有时伴有淋巴细胞的相对或绝对升高;X线胸片可呈粟粒状阴影,常于肺底部融合;

2.脑膜炎:婴幼儿的化脓性脑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致病菌多为b型菌。发病年龄以3个月至3岁婴儿为主,因为2个月以内的婴儿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杀菌抗体,故很少患病,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杀菌抗体下降,而自身尚未能产生足量抗体,故易患此病。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很少发病。

起病较缓慢,病程初期多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中耳炎症状。经数天至一两个星期后出现脑膜炎症状。患儿大多有发热、呕吐、嗜睡、昏迷、惊厥、颈强直及前囟膨隆等表现。偶见皮肤、黏膜瘀点。常发生在1岁以下的婴儿,并发硬膜下积液可无任何症状,但亦有热退后又上升或治疗数天后体温仍不退者;或症状好转后再度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及头围增大。此时应作颅X线检查及硬膜下穿刺协助诊断。重症病例可遗留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瘫痪、失明、耳聋、智力障碍等。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均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相似。

3.会厌炎 患者多为身体健康而较年轻者。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4.泌尿生殖道及妇产科感染 本菌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脓肿、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产褥热、新生儿菌血症等。细菌多分不出血清型,生物型有Ⅰ、Ⅱ、Ⅲ、Ⅳ。Ⅰ、Ⅱ、Ⅲ多见于呼吸道感染,Ⅳ型则较独特地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故有人将分不出血清型的生物Ⅳ型菌称为泌尿生殖道型。

5.其他化脓性感染:①阑尾炎:有人对376例手术切下阑尾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本菌占4%;②胆道感染:可引起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③蜂窝织炎:多见于小儿;④化脓性关节炎:可单一关节也可多关节受累;⑤鼻旁窦炎;⑥骨髓炎;⑦附睾炎;⑧乳突炎等。

6.继发感染,常发生在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后,亦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的病原,还可使儿童在病毒感染之后继发鼻窦炎、中耳炎。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流感嗜血杆菌可引起全身多部位的感染。局部感染可有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会厌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全身感染可有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骨关节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慢性呼吸道感染则应考虑到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可能。

2.实验室检查 最重要者为病原学检查。尽快进行血、尿、脓、痰及脊液等标本的细菌培养,同时做脓、痰、脑脊液的涂片细菌检查,用ELISA检查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用反向血凝查细菌的抗原。

3.流行病学资料 正常人鼻咽部带菌率较高(20%~40%),但血清中具有保护水平抗体者很少患病,患者以5岁以下小儿最为多见,特别是2个月至2岁的婴儿感染率最高。成年人中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受到损伤者(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接受放射、化学、免疫抑制剂治疗和HIV感染者)亦成为本菌感染的易感者。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传染科,急诊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治愈率:治愈率99.2%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7天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直接涂片检查,免疫电泳,

常用药品:氨苄西林胶囊,阿莫西林颗粒,左氧氟沙星片,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