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04:57

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出血性疾病怎么办,出血性疾病用药

出血性疾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血液科,内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15000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病因治疗、药物治疗,

出血性疾病一般治疗

一、治疗:

对获得性的出血性疾病,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积极处理,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性的血小板减少较常见,需引起足够重视,要合理用药;肝病引起的需积极改善肝功能。对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一类,目前尚缺乏根治措施,基因治疗尚未普遍应用,应强调预防外伤,必要手术时,需补足缺乏的凝血因子,保证手术中及术后不发生出血,直至伤口愈合为止。现已有基因工程合成的凝血因子可利用,并经过去病毒处理,临床应用较安全。

二、止血问题:

必须针对性选择,避免滥用止血药,大致分成血管性、血小板性出血则应用压迫止血、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免疫抑制剂,补充血小板等。凝血因子缺乏则替代补充,纤溶亢进则抗纤溶等。

出血性疾病辨证论治

1.根据出血病因用药

(1)血热,引起的出血:血热出血多数为上部出血。出血多暴起,出血或多或少,血色鲜红,身有热象,实热,者多见高热,、苔黄,虚热,者多见低热,,或只有手肢心热而体温不高,舌,质红。共同治则宜清热凉血,止血,通过方用犀角地黄汤合止血药,属实热者加清热解毒之品,属虚热者则加滋阴,清虚之品,药物多用生地、茜草、丹皮、桅子、白茅根、赤芍、藕节、水牛角。

(2)气虚引起的出血:气虚出血多数为下部出血。出血多渐起,出血量一般较多,血色淡红,常伴有乏力,、气短,、多汗、脉弱等气虚症状。治宜补气摄血,方用归脾,汤、参术苓草汤等合止血药,药物一般用黄芪、人参、党参、山药、甘草、白术、大枣、黄精等药,另外加用止血药。

(3)瘀血,引起的出血;瘀血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渐起或骤起,出血范围广泛,血色紫黯,皮肤,有紫黑斑,,或溶合成片,胸骨压痛,及骨痛,明显,肝脾肿大,,舌质紫黯。治宜化瘀止血,方剂可用失笑散、桃红四物汤加止血药,常用中药为五灵脂、蒲黄、益母草、桃仁、丹参、红花、当归、川芎、旱莲草、三七、赤芍、茜草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