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1 09:20:32

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震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胃镜检查可见胃体或胃窦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胃电图检查有胃蠕动功能减弱。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称为消渴病胃痞,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明显疗效。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饮食,食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吃什么好

糖尿病性胃轻瘫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 食物;2.宜吃氨基酸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质地柔软的对胃黏膜无损伤性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鸡 腿 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具有很好的辅助的营养神经的作用,同时还俺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有辅助的降低血糖的作用。200g与青菜同炒食用。酸枣含有丰富的果酸,对血糖的降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给,还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100g直接食用。山楂还哪有丰富的柠檬酸以及果酸,对改善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00g直接食用。饮食禁忌:1.忌吃高糖的食物;2.忌吃高淀粉的食物;3.忌吃油炸的生硬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红糖水含有大量的精炼蔗糖,可增加血糖的水平,从而造成血糖水平增高,加重原有的高血糖症状。50g与大枣同炖食用。红薯含有丰富的果糖以及淀粉,在肠道内可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可增加腹胀、腹痛的症状,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宜吃新鲜的青菜以及芹菜。油饼属于油炸性的食物,质地比较干燥,不容易消化吸收,不利于本病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应该避免食用。宜吃蒸煮型的面食。

糖尿病性胃轻瘫饮食原则

糖尿病性胃轻瘫饮食

1、糖尿病,性胃轻瘫食疗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1)浮小麦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共煎代茶频饮。

(2)黄芪20~30克,大米100克,先用水煎黄芪,取汁与大米共煮成粥,随意服食。

(3)白参10克,莲子10枚,冰糖适量。用水泡发白参、莲子,入冰糖隔水炖烂服食。

(4)鸡肉150克,红枣50克,糯米100克,加水同煮粥服食。

(5)龙眼肉30克,西洋参6克,白糖3克,三者共入碗内加盖,置饭锅中蒸成膏状,每次1匙,日服3次。

(6)西洋参5克,放入保温杯中泡水代茶频饮,l日内连西洋参渣服完,每日1次,连用7~10日为1个疗程。

(7)猪瘦肉150~200克,黄精50克,加水适量,用文火煨熟,调味服食,l日1次。

(8)猪心1个,柏子仁9克。猪心洗净,纳入柏子仁,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9)黑木耳6克泡开洗净,入锅煮沸后,文火煨烂,加入白糖调匀,经常服食。

2、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吃什么好?

坚持饮食治疗,少量多餐,每日6~8餐,弥补三餐进食量不足。

不应选择太干、太硬的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将食物加工为稀、软。

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将食物混合搅碎成浆(糜)状,以更加利于消化吸收,并使食物易于通过胃肠道。

进食适量富含水溶性食物纤维的食物如魔芋、水果、藻胶等,以利于胃肠蠕动。

3、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最好不要吃什么?

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影响胃的排空。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等会影响胃排空或损伤胃粘膜,应尽量避免。

在糖尿病胃轻瘫症状较重时应适量限制纤维素的摄入,在症状缓解、血糖控制良好后,可以恢复高纤维膳食。

做为糖尿病的并发疾病,饮食上也要和糖尿病一样,控制血糖。

4、饮食原则

将每日3大餐分为6~7小餐,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临睡前进餐,餐间安排2~3次点心,以减少餐后高血糖,同时避免餐前饥饿感。病情平稳后,重新改为每日3餐。伴有肾病,者,应控制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约为每日0.7~0.8g/kg体重,同时避免含钾高的食物,如红枣、梨等;伴有腹泻者,限制粗纤维蔬菜与水果,食少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炸的刺激性食物;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者,多食糙米,豆类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糖尿病性胃轻瘫一般护理

糖尿病性胃轻瘫护理

 糖尿病,性胃轻瘫饮食宜忌

坚持饮食治疗,少量多餐,每日6~8餐,弥补三餐进食量不足。

不应选择太干、太硬的和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将食物加工为稀、软。

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将食物混合搅碎成浆(糜)状,以更加利于消化吸收,并使食物易于通过胃肠道。

进食适量富含水溶性食物纤维的食物如魔芋、水果、藻胶等,以利于胃肠蠕动。

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影响胃的排空。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等会影响胃排空或损伤胃粘膜,应尽量避免。

在糖尿病,胃轻瘫症状较重时应适量限制纤维素的摄入,在症状缓解、血糖控制良好后,可以恢复高纤维膳食。

做为糖尿病的并发疾病,饮食上也要和糖尿病一样,控制血糖。

糖尿病性胃轻瘫检查,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

糖尿病性胃轻瘫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胃电图,消化胃电图(EGG)可...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胃 肠消化胃肠道功能动...
胃超声检查,消化 超声室 胃镜室胃超声检查可...

糖尿病性胃轻瘫检查 

间接测定技术:血浆和呼气试验。

   1.闪烁扫描技术

始于1966年,用99mTc和111In双标记的固体和液体试餐,可测定各个时间的胃排空率(GERS)及胃半排空时间(GETl/2)。正常人液体食物的胃半排空时间为30~45min,固体食物为60~110min。在进餐后胃排空开始之前一般有1个排空极少的迟滞期,此期相当于将食物研磨到能通过幽门的细小颗粒所需的时间。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故本法为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

2.胃肠测压技术

胃肠测压技术主要用于胃肠收缩功能的检测,包括收缩活动发生的时间、收缩强度、收缩频率、收缩的协调性等,可称为胃肠收缩活动测定的金标准。胃肠测压可采用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和气囊测压系统,以前者应用较广。此外,还有采用固态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的动态胃肠压力监测记录系统,可进行24h以上连续胃肠测压。

3.超声检查技术

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胃蠕动及消化食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能多次重复进行。

4.胃电图描记技术

对胃动力和胃排空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可作为糖尿病胃轻瘫的一种重要过筛试验,也能用于观察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前后的科研对比。

5.放射学技术

通过测定不被消化且不透X线的固体物质排空(包裹着的聚乙烯小丸)可得到消化间期运动的间接资料。

6.阻抗技术。

7.磁共振成像技术。

糖尿病性胃轻瘫就诊指南

糖尿病性胃轻瘫就诊指南针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糖尿病性胃轻瘫挂什么科室的号?糖尿病性胃轻瘫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糖尿病性胃轻瘫要做哪些检查?糖尿病性胃轻瘫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糖尿病性胃轻瘫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就医,解决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食管反流症状、恶心、烧心

建议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恶心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建议,就诊前一天晚8点起禁食,就诊当天选择8:00~9:00时段空腹就诊。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4、有无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5、大便、睡眠情况。6、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7、治疗情况如何?8、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消化道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见钡剂明显排空延迟,钡剂常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2.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大量食物潴留,蠕动功能较差,并可明确有无器质性病变。3.闪烁扫描技术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故本法为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4.胃肠测压技术主要用于胃肠收缩功能的检测,包括收缩活动发生的时间、收缩强度、收缩频率、收缩的协调性等。5.超声检查技术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胃蠕动及消化食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能多次重复进行。6.胃电图描记技术对胃动力和胃排空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可作为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一种重要过筛试验,也能用于观察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前后的科研对比。7.放射学技术通过测定不被消化且不透X线的固体物质排空(包裹着的聚乙烯小丸)可得到消化间期运动的间接资料。

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如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音,即可疑诊糖尿病性胃轻瘫。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胃镜检查见胃腔大量宿食潴留均为本症之佐证;核医学相关技术测定胃排空可进一步诊断。应注意与器质性胃潴留鉴别。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性胃轻瘫怎么办,糖尿病性胃轻瘫用药

糖尿病性胃轻瘫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一般治疗

一、糖尿病性胃轻瘫西医治疗

1、治疗

   1.原发病的治疗

血糖水平的高低与胃排空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积极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样可部分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胃排空延迟。

2.饮食治疗

进食以少量多餐为好,低脂饮食能减轻患者胃轻瘫的症状。应避免进食不消化蔬菜,以预防形成植物胃石。

3.药物治疗

使用胃动力药物必须定时,应在餐前半小时左右服药,使其血药浓度在进食时已达高峰。药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为中枢、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有增强胃动力和止吐的作用,能加快胃排空速度。但长期应用时易出现耐药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可能与受体下调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耗竭有关。其锥体外系症状的副作用使该药长期应用受到限制。

(2)多潘立酮(吗丁啉):

为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阻滞药,副作用较少。

(3)西沙必利(cisapride,Prepulside):

是新一代全胃肠促动力药,直接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肌间神经丛末梢的5-HT4受体,促进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胃壁平滑肌的烟碱受体而增加胃窦收缩力,改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协调性,主动增强胃动力,并可使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恢复正常。此药基本无副作用,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无药物耐受性,可长期用于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对胃酸的成分及分泌量无直接作用,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最佳药物。

(4)胃动素(motilin):

是由小肠上段黏膜合成分泌的多肽,由22个氨基酸组成。静脉注射生理剂量胃动素可加速胃排空,其半衰期很短,难用于临床。

(5)红霉素:

为胃动素受体激动药,其所致胃动力改变并不伴有血浆胃动素峰值的出现。但红霉素长期应用易导致菌群失调。

2、预后

糖尿病胃轻瘫需要至少3个月甚至超过1年的长时间用胃动力药,胃复安和吗丁啉的缺点是副作用较大而难以长期坚持治疗,同样的西沙必利对胃排空的作用比胃复安强,糖尿病患者约有50%~70%伴有便秘,,而西沙必利又是作用于全消化道的促动力药物,因此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最佳药物。

糖尿病性胃轻瘫辨证论治

二、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具有明显疗效。

1、肝胃郁热主证:食物吞咽困难,胸骨后不适,口渴喜冷饮,烦躁易怒,胸中烧灼感,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滑或弦数。治则:清泻肝胃。方药:玉女煎加减:生石膏30克,地黄15克,麦冬10克,知母10克,牛膝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白芍15克,枳壳10克。

2、脾虚痰凝主证:吞咽困难,胃脘痞闷,纳少体倦,呕恶痰多,舌苔黏腻,脉濡缓。治则:健脾化痰。方药: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厚朴5克,甘草6克,苏梗10克,荷梗10克。

3、脾胃虚弱主证:胃脘不舒,痞塞胀满,食后膨胀,食欲减退,喜热喜按,得温则舒,四肢不暖,气短乏力,体倦懒言,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治则: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

4、痰湿内阻主证:胃脘痞塞,满闷不舒,头目眩晕,,胸闷不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重倦怠,或咯痰不爽,大便不爽,舌苔浊腻,脉滑。治则:祛湿化痰,顺气宽中。方药:平陈汤加减: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枳实10克,砂仁10克,苏梗10克,佛手10克。

5、肝气郁滞主证:胸脘不舒,痞塞满闷,食欲不振,心烦易怒,胸胁胀满,或时作叹息,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解郁,理气消滞。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克,陈皮10克,芍药12克,枳壳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甘草6克,郁金10克。

另外,糖尿病性胃轻瘫,也可配合针刺治疗,胃脘胀满,嗳气厌食,恶心欲吐者可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以疏调胃气和胃降逆。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可针灸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以温中建脾,和胃止呕。

糖尿病性胃轻瘫如何鉴别?

糖尿病性胃轻瘫鉴别诊断 

   1.胃下垂,

患者常有腹胀及上腹部不适;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以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

2.慢性胃扭转,

慢性胃扭转病人常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烧灼感、上腹胀满或腹鸣,多于餐后诱发。尽管病人很少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但内镜检查常可发现食管炎,。间断性胃扭转的疼痛与急性胃扭转相似,但程度轻,正因其短暂性的特征,常被误认为是胰胆道起源。对于有食管旁疝的病人发生间断性上腹疼痛,特别是伴有呕吐或干呕,者应考虑慢性间断性胃扭转。

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性胃轻瘫预防

糖尿病性胃轻瘫预防

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最佳方法。

糖尿病性胃轻瘫并发症,糖尿病性胃轻瘫会引发什么疾病

糖尿病性胃轻瘫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胃潴留,反流性食管炎,

糖尿病性胃轻瘫并发症

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原因

糖尿病性胃轻瘫病因主要病因:糖尿病引起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一、发病原因

   1.胃肠运动的生理学

胃的运动功能有三:储存食物;研磨搅拌食物使之成为细颗粒并与胃液充分混合;以最适宜于小肠消化吸收的速度缓慢地、小量地把食糜向小肠排入。

胃壁的平滑肌有纵行、环行和斜行三层,以环行肌最厚,收缩也最有力,在胃的各部分中胃窦部环行肌最发达,收缩活动也最活跃。因此,胃窦的运动功能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

胃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胃的蠕动。胃的紧张性收缩在已排空了的胃表现尤为明显,可使胃腔内具有一定压力,维持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梯度,有助于消化间期胃液的排空;胃的蠕动可分为消化期的胃排空运动和消化间期的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食物进入胃后约5min,胃排空运动即开始,蠕动波由贲门开始,以3次/min的频率传播向胃窦,再至幽门。通常一个蠕动波可将1~3ml细小颗粒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直径大于1mm的颗粒常常不能通过幽门。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发生于胃排空之后,呈现为一种规律性的周期性的一组强烈的收缩活动,这种收缩活动一般起源于胃窦或十二指肠,向离口方向传播,可传播到近端结肠。收缩活动的频率在胃窦部为3次/min,在十二指肠部为11次/min。收缩活动的传导速度约2~5cm/min。MMC一般餐后4~6h才能发生,以后每隔2h左右发生1次,每次MMC发生时常常伴随胃液、胆汁和胰液大量分泌以及一些胃肠激素(如胃动素)的分泌高峰。MMC的发生过程分为3期,Ⅰ期为静息期,约占周期的50%,Ⅱ期呈现间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40%,Ⅲ期为一组连续的收缩活动,约占周期的10%。进餐可终止MMC。关于MMC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研究提示与自主神经系统、胃肠激素的周期性释放(尤其是胃动素)和消化液的分泌过程有关。MMC的功能是将消化间期的胃内容物(如咽下的唾液、胃黏液、胃黏膜的脱落物、食物残渣以及未被消化的固体食物)排入小肠,并促进小肠的排空。在正常情况下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约3~8h。MMC的异常可引起消化间期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滞留、小肠排空延迟和细菌在小肠和上消化道过度繁殖。

2.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

 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缓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而对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的胃肠功能障碍研究较少。北京同仁医院通过对51例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功能的研究,发现约70%的糖尿患者存在消化间期胃肠运动障碍。这些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MMC Ⅲ期缺失,其中以胃窦Ⅲ期缺失最为明显,而代之以Ⅱ期持续时间延长,以及胃窦部收缩力减弱。除了胃排空和MMC异常外,糖尿病患者胃电活动也存在明显的异常。胃体部和心脏一样也存在具有起搏功能的组织,它能产生自发的节律性电活动,即慢波电位。正常慢波电位的频率是3次/min。糖尿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胃动过速(超过4~5次/min,并持续1min以上)、胃动过缓(低于2次/min,并持续1min以上)或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胃动过速与胃动过缓交替出现)。

尽管许多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但较少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胃肠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肾脏、外周神经、眼底病,变等)缺乏明显的一致关系,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出现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出现。

二、发病机制

正常的胃肠运动受许多因素的调节,包括胃肠道纵向和环状肌层的固有性质,肠外和肠内神经因素及内分泌和旁分泌物质的作用等。特别重要的是肠内神经系统,对正常胃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

   1.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约见于50%的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常波及消化道,引起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运动功能障碍。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饱胀、腹痛、腹胀、烧心、吞咽困难、腹泻、便秘,等。其中尤以糖尿病胃轻瘫为突出现象。

2.糖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紊乱

有证据表明,胃排空受血糖浓度的调节,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与胃排空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可逆的。使正常人造成高血糖,压力测定的结果显示:胃窦压力波振幅降低,MMCⅢ期胃窦活动异常及幽门压力波振幅增高等,故高血糖可能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非消化性固体颗粒食物的胃排空有延迟作用。此外,高血糖能抑制迷走神经活动,这可能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另一重要原因。另外,糖尿病胃电活动的异常可能与高血糖有关,健康人使血糖达到12.88mmol/L时,可引起明显的胃动过速,表明血糖变化即可破坏正常起搏点的活动。对有恶心症状的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后发现,血糖浓度超过12.6mmol/L的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占75%,而血糖控制在6.72mmol/L以下时仅38%出现胃电节律紊乱。另有研究表明内源性前列腺素可能引起胃慢波节律紊乱的形成。内源性前列腺素可能破坏狗的慢波节律,而吲哚美辛可防止由高血糖引起的健康志愿者出现的胃动过速。可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至少有一个类型的慢波节律紊乱与内源性前列腺素有关,并可被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剂所纠正。

3.其他因素

糖尿病所致微循环障碍,是引起并发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已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正常胃或慢性浅表性胃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瑞典产)内镜探头从内镜活检孔直接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健康人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的GMBF,黏膜活检电镜证明胃黏膜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内皮细胞显著肿胀,。揭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无消化道症状的“正常胃”患者已经存在。微循环障碍也会影响自主神经和肠内神经系统的微循环灌注,对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糖尿病性胃轻瘫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性胃轻瘫症状

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

相关症状:食管反流症状,恶心,烧心,腹胀,

一、症状

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烧心等),严重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MMC的异常除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肠排空异常,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诊断

随着人们胃肠动力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目前胃轻瘫的诊断较为准确,多以胃肠道功能性检查为依据。

糖尿病性胃轻瘫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恶心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建议,就诊前一天晚8点起禁食,就诊当天选择8:00~9:00时段空腹就诊。

糖尿病性胃轻瘫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治愈率:83%

治疗周期:45天

治疗方法: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胃电图,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胃超声检查,

常用药品: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苹果酸氯波必利片,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