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5 07:44:42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患病机会相等,以杂合子多见,多无临床症状,在静脉血栓患者中仅4%为ATⅢ缺乏症患者。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的饮食,食疗,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吃什么好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饮食宜清淡、爽口;2、饮食要节制。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木耳含有丰富的吡嗪,可使血小板凝集率下降,同时能降低血粘度、甘油三酯、改善肺循环。可以同苹果做汤食用。西红柿含有一种番茄因子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可以煮汤每日食用。甜瓜防止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还有溶解血栓的功效。将蜂蜜与瓜汁调匀,当饮料饮用。饮食禁忌:1、忌油腻食物;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辣椒易伤肺气,耗心阴,使心肺气阴两亏,从而加重喘咳等症状。辣油、辣味调料、辣酱、京葱、生姜、芥末、蓼蒿等,都少吃为好。猪油使痰浊内生,内外邪气搏结,胶固粘滞,从而使咯痰不畅,咳嗽难愈;且使水湿运化失司,水饮溢于四肢、胸胁,出现水肿、喘息不得卧等症状。牛油,奶油、油墩子、炸鹌鹑、电烤鸡、鸭等,尽量不要吃的。冷饮可阻遏胸阳,生痰滋湿,从而使肺病患者咳喘、咯痰、心悸等症状加重。冰淇淋、棒冰、冰冻水果、冰镇饮料等少吃为好。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饮食原则

1、遗传性抗凝血酶III缺乏症的食疗方:

饮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鸡蛋、大豆等高蛋白质食品,注意饮食清淡,可进行适量的运动

2、反射性躯体神经病,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忌烟酒、戒辛辣、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一般护理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检查,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诊断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尿常规,其他泌尿 保健科常用于泌尿系...
大生化检查,血液血管内科 保健科大生化检查主...
心电图,心脏保健科目的是通过心...

对于年轻血栓,患者,复发性血栓或家族好发倾向者,是否值得进行实验室筛选,尚无统一意见,这种因为具有些此3项临床特征的静脉血栓,患者中仅30%可查出属ATⅢ或蛋白C,或蛋白S缺乏。反之,ATⅢ或蛋白C或蛋白S缺乏者中仅13%呈现上述本项临床特征。英国血液学会建议对年龄40~45岁静脉,血栓、复发性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不寻常部位的血栓、明显血栓家族史者或反复习惯性流产,者进行病因调查。低ATⅢ活性水平有诊断价值。①免疫学试验测血浆ATⅢ抗原;②交叉免疫电泳试验测定异常分子,在存在肝素下出现慢峰则提示ATⅢ-肝素结合部位变异;③功能试验,包括ATⅢ肝素辅因子活性试验和渐进性ATⅢ抑制试验。辅因子活性试验是本病的最佳筛选试验,所有缺乏症均表现出异常。渐进性ATⅢ抑制试验是基于缺乏肝素加速条件下ATⅢ的蛋由酶抑制活性与靶物蛋白酶之间的互相反应。该试验能筛选出ATⅢ-肝素亲和力受损的患者,表现为ATⅢ渐进性抑制活性正常,但肝素辅因子活性低下。

ATⅢ缺乏症分型:ATⅢ缺乏症变异型已知50余种,分类方法尚未完善,可分为2型。

1.Ⅰ型(ATⅢ缺乏症) 属经典型缺乏症。患者不能合成ATⅢ,故血浆ATⅢ抗原和活性都降低。Ⅰa型测不到变异蛋白,交叉免疫电泳泳动及峰形正常,但峰值减低。Ⅰb型伴少量变异蛋白,散抗原性与活性的减少不成比例,抗原水平高于活性水平。交叉免疫电泳出现慢峰。这些变异蛋白与肝素的亲和力减低,和凝血酶无反应。分子病基础Ⅰa型少数为大基因缺失或重排导致无功能等位基因。多数Ⅰ型患者为外显子区的点状改变,如单个碱基替代、插入或缺失,而造成:翻译框架迁移;②过早生成终止编码子;③产生不稳定蛋白;④影响RNA,加工过程等机理参与分子病形成过程。

2.Ⅱ型(ATⅢ缺乏症) 本型血浆中半数ATⅢ为变异蛋白,故抗原量正常但活性减弱。交叉免疫电泳中见慢峰(分子量增高),与肝素形成的复合物无活性。某些功能缺陷者的分子结构缺陷性质尚未明确。

Ⅱa型:能试验显示ATⅢ-肝素结合部位及ATⅢ反应部位均有异常。

Ⅱb型:仅反应部位异常。

Ⅱc型:仅肝素结合部位异常。

Ⅱa及Ⅱb型变异体都产生无功能蛋白,主要是由于单个碱基替代,使反应部位功能异常。例如ATⅢ North Wick Park Arg393→Cys。

Ⅱc的单个碱基替代使ATⅢ肝素结合部位功能异常,如ATⅢ Toyama,精47→半胱氨酸,而无肝素加速,ATⅢ活性。ATⅢ Rouen-1精47→组及ATⅢ Rouen-2精47→丝使肝素亲和力减低。Ⅱc型仅肝素结合部位(辅因子)活性减低者的血栓发生倾向低。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B超,、X线、CT、心电图,、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等检查。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就诊指南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就诊指南针对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挂什么科室的号?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要做哪些检查?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就诊指南旨在方便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患者就医,解决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的治疗方法,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怎么办,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用药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血液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 —— 5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一般治疗

一、治疗

ATⅢ缺乏症并发血栓,可采用的药物是肝素、口服抗凝、ATⅢ替代治疗及雄激素制剂。

1.肝素 是并发静脉血栓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某些大面积血栓栓塞急性期病例需考虑溶栓治疗。普通肝素的有效抗凝需维持APTT时间1.5~2倍延长。无血栓并发症的ATⅢ缺乏妇女,妊娠早期或分娩期普通肝凝剂量使APTT延长10s。常采用肝素皮下注射6250U,2次/d,分娩日停肝素,在产后48~72h恢复使用肝素,之后改为口服抗凝并维持口服抗凝3个月。肝素治疗本身可使血浆ATⅢ水平轻度下降,但不致因此引起血栓。ATⅢ水平减低对肝素治疗有抵抗者(血栓见延伸)或无反应者,有指征合并应用ATⅢ浓缩剂1000~5000U/周,肝素长期使用,尤其妊娠妇女有并发骨质疏松的报道。

2.口服抗凝 华法林口服抗凝,常在肝素治疗同时或后期给药,以抵消华法林治疗初1周内诱发的短暂高凝期。华法林治疗诱发短暂高凝的原因为,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蛋白——蛋白C,因其半衰期最短而最先被华法林抑制,之后才发生其他促凝蛋白活性被抑制。华法林通过胎盘,故妊娠早期(6周内)及分娩期妇女禁用,以避免致畸或产妇分娩期出血。此时应该用肝素抗凝。可在妊娠第3期采用华法林直到妊娠36周或分娩前1周再转为肝素治疗。分娩后经肝素过渡到改为口服抗凝治疗。这种设计的治疗方案可以避免肝素使用期过长致骨质疏松并发症。华法林抗凝强度采用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比值(INR)作监测。首次发作或妊娠后的血栓,维持INR值2.0~3.0(即1~2倍延长),复发性血栓病则维持INR值3.0~4.0(2~3倍延长),治疗至少3~6个月。

3.ATⅢ替代治疗 冷冻血浆替代,因输注容量极大而使用受限。ATⅢ浓缩剂国外已有商品,虽经高温灭活HIV及肝炎病毒,但与一般生物制剂应用原则相似,给药前需权衡利弊。各种商品ATⅢ制品都含某些无功能分子,需以功能试验监测疗效,使血浆ATⅢ水平维持80%~120%。输注ATⅢ 0.75~0.8U/kg可升高血浆水平1%。ATⅢ生物半衰期t1/2为61~92h,故ATⅢ缺乏妇女的一般输注量1000~1500U,1次/周,同时合并肝素12500~15000U可增强抗栓疗效,但肝素可使ATⅢ半衰期缩短。妇女分娩期可增至ATⅢ1000U,每天或隔天输注。

4.雄激素 遗传性ATⅢ缺乏者使用达那唑、司坦唑(康力龙)、羟甲烯龙(康复龙)等雄激素制剂可升高血浆ATⅢ水平,也有作者报道同时升高依赖维生素K的促凝因子的血浆水平而无应用前景。故作为常规推广应用尚需对照试验来证实其安全性。

二、预后

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如何鉴别?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如何预防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的护理措施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并发症,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的病因,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有哪些原因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二、发病机制

ATⅢ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1q23~25)。在单倍体染色体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含7个外显子,DNA全长14kb。采用人肝RNA,启动子延伸分析法已获ATⅢmRNA起始位图谱。ATⅢ转录起始于5’端距ATG启动编码子72bp处。3’端距终末编码子49bp处,含AATKAA序列。该序列下游224bp处为酶解或多聚腺苷酸作用位点。基因表达有组织特异性,但对其调控机制为顺式调控序列或逆式调控因子,尚不了解。已发现两个调控元件,但在5’区中不能发现常见的TATA、CCAAT或GC等调控元件。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有哪些症状?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症状

典型症状: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是静脉血栓(60%),某些患者可伴有肺栓塞(40%)

相关症状:静脉血栓,

一、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是静脉血栓,(60%),某些患者可伴有肺栓塞,(40%)。50%以上的患者有1次以上的血栓,病临床表现。虽然各年龄都可发生,但67%患者初次发病年龄为10~35岁(中位数20岁),其中约1/3血栓发生无诱因。常见诱因为妊娠,、分娩,、长期卧床、口服含雌激素,避孕,药、手术、创伤,、感染等。血栓常见部位是下肢深静脉,、髂静脉、股静脉和浅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上腔静脉、肠系膜静脉、肝静脉和门静脉(后二者可产生Budd-Chiari综合征)。少数报道为肾、腋、肱、脑和视网膜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的报道亦属少数。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血液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 —— 50000元)

治愈率:40%

治疗周期:3-6月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尿常规,大生化检查,心电图,

常用药品:肝素钠注射液,肝素钠,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