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孩子该不该让老人带”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下面两个故事:
上海的梁先生最近有些崩溃,因为乡下的父亲说话十分开朗,又强烈要求要带两年的孙子,还一分钱不用给,结果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把儿子小华接到身边时,梁先生夫妇俩傻眼了。
那天邻居家的同龄小朋友生日,盛情邀请了小华一块去吃蛋糕,因为平时没怎么吃,精致好看的蛋糕对儿子有着非同一般的魔力,邻居按人头切了一块他不要,非得把整个蛋糕据为己有,邻居小孩也急了,跟妈妈哭诉说不要这个人来家里,还不肯分蛋糕给小华,谁知小华爆出一句:“你妈的”,在场大人瞬间沉默。
小华妈妈瞪了一眼梁先生,气不打一处来:“你看看,都是跟你爸学的!”梁先生也很无奈,这都什么玩意,好的不学,偏偏学了这些粗口。
小松今年8岁,因为父母工作调动,5岁就送到老家县城里给退休的干部爷爷带。5岁前的小松还有些调皮捣蛋,但给爷爷奶奶带的这三年里,一回来变了个人似的,做事有规有矩,待人有礼貌,眼神纯净,心地十分善良,校里校外、邻里乡亲都非常喜欢这个孩子。
那天爸爸在沙发躺着午休,电视机一直开着,小松原本在房间鼓捣着自己的玩具,想出来客厅拿水喝,他看到爸爸睡着了,蹑手蹑脚的,偷偷拿着遥控器,把音量按到最低,然后轻轻拿水壶倒满水,又蹑手蹑脚地走回房间,连门都不敢关,怕有丁点声响吵到爸爸,他就坐在房间的地垫上,静静地看动画书。
这一切,其实都看在爸爸眼里,后来他问小松:“儿子,中午爸爸看着电视你怎么把声音关没了呢?”小松一脸诧异:“我看你睡着了呀,电视声音大会吵到你。”“谁教你的呀?”“爷爷说别人午睡的时候一定不能发出声响影响别人。”爸爸十分欣慰,晚上打了个电话回家,感谢老父亲对孙子的教育。
所以说,同样是隔代老爷子带孙子,差距咋就那么大?其实,差距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隔代育儿,是被各种媒体煽风点火燥起来的一种偏见!
你看小华的爷爷,性情暴烈,喜欢说粗话,自然小华跟爷爷时间久了,张口就来粗话很正常;小松的爷爷不一样,干部出身,作风优良,可能年轻时受过良好教育,综合素质高,小松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久了,多半会向爷爷的性格作风倾斜。
教育家塞德兹就说过一句话: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所以,孩子谁带不是重点,重点是带孩子的那个人怎么样!但在很多年轻一代的观念里,隔代育儿=反科学育儿,当然不可置否一些老旧的错误方式,但总的来说, 单就带孩子这事,年轻人还真没资格说老人。
鲁迅曾说:“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直接接触孩子的人,就是最能形成直接影响的环境,但这有一个误区,市面上很多打着早教旗号的教育机构,误导许多年轻家长本末倒置,将超前教育摆在了头等位置。其实,比起让孩子过早接触钢琴、绘画等,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专业技能,反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人格教育。
孩子从小的人格成长,身边的大人是唯一的导师,很多情况下,年轻父母尚未拥有成型的人格,在很多事情的处理、情绪控制上都稍显稚气,隔代老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三观,作风正直纯朴,能给予孩子正能量的人格影响。
现在的育儿市场乱象严重,各类育儿书籍和信息铺天盖地,对新手父母来说遇上事时会不知所措,老人的存在无疑为年轻父母提供了许多心理支持。一位年轻妈妈曾说,宝宝生病了,她和老公记得团团转,不知所措,只是一门心思带着孩子去医院,也不知道准备什么,在一旁的婆婆也很心急,但手里不会闲着,给宝宝又是包抱毯,拿尿布,毫不慌乱,看到婆婆“淡定”神奇,内心的紧张焦虑可以缓解很多。
婆媳矛盾向来困扰很多人,其实这源于婆媳之间了解甚少,当因为带孩子而彼此真正相处时,双方的感情可以因为对孩子的尽心更融洽。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多沟通,不事事追求是非对错,这样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大家相处甚欢,皆大欢喜。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管理模式。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前期的成长需要的是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的稳定分工,这时候隔代人的教育介入,可以更让孩子拥有更全面的人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是车间倒模生产的“零件”,就因为这样的独特性存在,才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拥有无限可能,只是,一个有远见的父母,会将可能放大到孩子的方方面面,会给孩子营造一个科学而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前教育专家肖巍教授曾说:“放下父母年轻没经验、老人过时育儿不科学的偏见,对此执念的人,都是愚昧的。”不管谁带孩子,一切都在于人本身,跟年龄、时代都无关系。
隔代教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年轻的父母对教养子女能够分出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隔代教养这种教养方式在家庭教养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选择将孩子交由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隔代教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不可
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在家爱老人,出门敬长辈,以后上学会尊敬老师,待人有礼貌。小时候有个好基础,长大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孩子生来并不懂敬老,需要父母的教育。首先,孩子善模仿,父母要作好榜样。父母尊敬老人,体谅老人;出门见长辈问候礼让,坐车遇老人搀扶让座。孩子看见了,听见了,会学着样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共同维系的一种和谐状态,并通过“精神状态”这个中介对健康产生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使老人接受各种有益的健康习惯和行为,达到预防和减少老年疾病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手段。老年人健康与是否丧偶密切相关。
Hash:c3ad79e1240923272a9484df2f74ab4cba1f1227
【声明】本文由用户Xanth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