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7 12:20:2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是误导

BY:Florida 2024-07-07 12:20:26 459 ℃

最近有好几位母亲向我抱怨,说假期忙得要死,每天带孩子上各种才艺班和补习班,而孩子还整天板着脸不高兴。问及家长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要尽早开发孩子的潜能,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这句话俨然成了诸多天价幼儿园早教班的最佳广告词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兴趣是人一生发展的动力,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容易让孩子成长。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马拉松。过于强调早教,虽然会让孩子早点具备一些知识,但可能因此终生丧失对追求这些知识的兴趣,以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教养孩子,顺其天性即可,种下了种子,不要时时挖起来看,而是耐心等待,它自然以丰硕的果实来回报你。孩子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我们给他莫扎特的环境,他会成为莫扎特;就算没有苦心培养而任其自由发展,“生命自己会找出路”,过程虽然会坎坷,他还是有可能会成为莫扎特。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扎特,却一定要他变成莫扎特,这使双方都很痛苦。

而从神经学上来说,本没有“输在起跑点上”这回事。一方面,“大脑潜能只开发了10%”这样的说法本来就有待考证,大脑占我们体重的2%,却占用了我们身体20%的能源,是不可能只有10%在工作,其余的90%闲着没事干的。

另一方面,大脑用进废退心理学已发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也就是说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常人通常负责视觉的大脑皮质部位,却被盲人读点字时的触觉征用了。而正常人眼睛蒙住五天后,其视觉皮质的功用也会产生改变,去做听觉、触觉方面的事。另外实验也证明,大脑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

“起跑线”和起跑的方式

我的故事我5岁半的时候,就被母亲送进了小学,混在一群六七岁的孩子里,稀里糊涂地开始了我的学校生涯。因为年纪太小,明明是上课的时间,我会走出教室跑到操场上看别人踢毽子,还被同学们叫做小破孩儿。老师劝说我母亲,把我带

孩子在起跑线上输得起吗

不知从何时起,对于孩子,父母们开始崇尚这样一句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们到处“加班”,为了保险起见,起跑线也被不断向前推移,有的准父母恨不得孩子在娘胎里就能识字。这不,前段时间,为了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有些父母

IQ赢在起跑线

急速的脑部发育需充足营养如DHA作物质基础。而DHA缺乏时,脑部发育则可能受到局限。贝兹实验证实:婴儿期,宝宝持续补充高水平DHA,比没有摄入DHA的宝宝有显著的智力优势:在18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高7分;最新跟踪研究发现,在4岁时智商依然高7分!奥斯汀研究证实:婴儿期补充低水平DHA的宝宝与未补充DHA的宝宝相比,在12个月时智力发育指数,以及在31/4岁时的智商都无明显差异。

Hash:8400176a63755c053f24905704778c947d793bce

【声明】本文由用户Florid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