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3:21:4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打起来了……

BY:Helen 2024-08-15 13:21:47 270 ℃

宝宝和邻居家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那位小朋友狠狠地飞起一脚,没踢到球,却踢到了宝宝的腿。宝宝疼得几乎哭出来,马上冲过去,也狠狠地踢了小朋友一脚。结果两个孩子就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地干了起来。场景1

妈妈一见宝宝被人欺负,气得往上涌,冲上前去,一把抓住那位小朋友的手臂:“我在这儿你都敢踢他,不在时还不一定怎么欺负他呢!”小朋友吓得不敢吭声。转而,妈妈又对宝宝说:“以后不许再和这种野孩子玩儿!”说完,拉着宝宝就走。宝宝神气地冲小朋友做了个胜利的手势。场景2

妈妈冲过去,拉着宝宝一个劲儿地数落:“告诉过你,不要和他一块儿玩,你怎么就不听话呢?”宝宝刚要辩解,那位小朋友的妈妈却也闻声赶了过来:“不让他和我儿子玩?我还不让儿子和他玩呢!”宝宝妈妈本来就压了一肚子火气,终于忍不住爆发出来:“你没长眼睛啊?我在教训我儿子,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才没长眼呢……”那位妈妈也不甘示弱。宝宝和小朋友愣愣地看着两位吵架的妈妈,眼里都有些茫然……

场景3

妈妈把宝宝拉到一边,对宝宝说:“小朋友踢着你了是吗?妈妈知道你疼,他踢了你当然不对,但你要知道,他是你的朋友啊。”宝宝沉默着不吭声。妈妈继续说:“小朋友在一起玩,就要互相体谅——你去给人家赔礼道歉,说自己不该踢回他。”宝宝有点犹豫。“你总不想以后少个朋友吧?”妈妈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宝宝迟疑了一下,终于向那位小朋友走了过去。没想到,他刚说对不起,那位小朋友就向他道歉了。两人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起来。

分析:争吵、打架是孩子走向同龄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他们社会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经过程。面对孩子的争吵、打架,家长最好做个旁观者,仅需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予以点拨。

场景一中的妈妈,护犊心切,表面看来,孩子得到了保护,同时也风光无限。但这风光是一时的,妈妈的做法会使孩子滋生骄气,认为自己只要依靠大人的势力,就可以欺负或攻击别的孩子;一旦孩子的攻击性人格形成,不但不易与他人相处,而且常常会滋事惹祸,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数不尽的麻烦。

场景二中的妈妈采取了克制,但言谈间却仍未走出场景一中妈妈的误区:限制孩子的交往范围和方式,给孩子的社会交往带来偏激的意见。尤其当对方的妈妈也出现时,两人竟然不顾形象大吵了起来,更可能令两个孩子都简单地认为:吵闹和暴力才能解决社交中出现的问题,这无疑会给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比较而言,场景三中的妈妈做得比较得体。孩子受到委屈,当然想发泄受气的情绪,这是人正常的要求,大人可以控制自己,但天真无邪的孩子则不会,他要反击别人。此时,若父母强行压制他,会造成对他心理的伤害和人格的损伤:他可能会因不被尊重而变得缺乏自信,也可能会因不能实行自我护卫的权利,而变得懦弱胆怯。所以,家长首先需要承认孩子所受的委屈,理解并支持他的想法,继而制止、劝止他的攻击行为。办法就是 安慰孩子,和他讲清道理,让他的心理得到平衡,并原谅小朋友的举动。这些教育看似点滴细小,其实最终都会形成孩子社会交往中的优秀品质,使他受益终生。

文/郭坚明责任编辑:三宅

孩子打起来了……

结果两个孩子就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拳地干了起来。面对孩子的争吵、打架,家长最好做个旁观者,仅需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予以点拨。场景一中的妈妈,护犊心切,表面看来,孩子得到了保护,同时也风光无限。场景二中的妈妈采取了克制,但言谈间却仍未走出场景一中妈妈的误区:限制孩子的交往范围和方式,给孩子的社会交往带来偏激的意见。

跌倒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放开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适当地给以小小的“刁难”,让其自己解决,孩子几经如此“折磨”,将来就不会像温室里的豆芽那样,一碰就断。父母要想让孩子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对孩子从小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教会他们敢于面对挫折,不怕失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勇于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这天,乔树军又向妈妈宣布:“以后,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为了防止意外,他在一旁悄悄地跟着孩子,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孩子得了鹅口疮,小苏打水来帮忙

鹅口疮是新生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尤其是出生1周以后的早产儿。根据孩子的情况,医生给孙大姐推荐了几个治疗小儿鹅口疮的小偏方。即使鹅口疮痊愈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重复感染。

【声明】本文由用户Hele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