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4 11:19:1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不当“老小孩”

BY:Lassie 2024-11-04 11:19:16 451 ℃

老赵今年63岁了,可子女们觉得他越来越不懂事,经常做一些幼稚可笑的事,令儿女们哭笑不得。他还特别贪吃,儿子给孙子买的零食、饼干之类。他经常向孙子要。有一次竟把孙子的小吃吃光了,还经常看小人书、故事书。有时,他还蛮不讲理地与女儿、老伴争执……这些都让子女们感到头痛

为医者说:

人近60岁以后,有70%以上的人由于精神衰老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5有的人说话幼稚,举止轻率,以自我为中心,争吃争喝;也有的人遇事反应迟钝,好刨根间底,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一些生理学专家把这种现象叫作“第二次儿童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老小孩”。

为什么有的老人会变成“老小孩”呢?这是人体衰老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大脑结构的改变和脑功能退化的结果。例如,脑细胞营养缺乏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体积缩小和脑神经纤维变短。这种改变发生在大脑额叶时,就会出现记忆力不好、遇事容易激动以及行为幼稚等;发生在颞叶时,就会出现语言迟钝、听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现象。

按照生理年龄来说,这些老人已经可以被归入老年了,但是他却觉得自己还有颗很年轻的心,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应该像孩子一样活得更快乐一点儿。

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显得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岭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已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悄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颐和关怀;总是要求有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等。

老人智力活动往往因人而异,有文化修养的人,好学上进的人,性格坚强的人,其智能活动的衰退一般很晚,很少出现“老小孩”现象。

小Tips,大道理:

为防止出现“老小孩”现象,中、老年人应注意用脑,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

健康链接:人可老,心不可老

走向衰老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步入老年阶段的人,身体各器官逐渐趋于老化,生理衰老的迹象开始明显起来。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开始衰老,那就意味着他已经“真正衰老”了。因此,有学者把心理衰老看成是通向死亡的“催化剂”。

因此,让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不仅可以提高老人们晚年生活的质量,而且还可延长老人们的寿命。

不当“老小孩”

一些生理学专家把这种现象叫作“第二次儿童期”,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老小孩”。老人智力活动往往因人而异,有文化修养的人,好学上进的人,性格坚强的人,其智能活动的衰退一般很晚,很少出现“老小孩”现象。小Tips,大道理:为防止出现“老小孩”现象,中、老年人应注意用脑,并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开始衰老,那就意味着他已经“真正衰老”了。

老人不该当老小孩,子女不要老说乖乖语

人生有两个状态,小的时候是个孩子,到了老年的时候也是个孩子,所以很多的人都会叫老人是“老小孩儿”,随着生理功能的下降,不少老人的心理、脾气、行为变得越来越像小孩子。但如果子女对老人像对待小孩一样去沟通,不但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损害他们的健康。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像对

不要把“老顽童”当成小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人们也经常听到“老小孩”、“小小孩”等描述老人幼稚行为的词语。那么,“老小孩”算不算老年人的正常表现呢?医学研究证明,“老小孩”、“老糊涂”不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各种慢性病长期作用所导致的轻度认知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6%~31

【声明】本文由用户Lassi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