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06:44:3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分离孩子焦虑离你究竟是有多远呢?

BY:Carly 2024-08-15 06:44:35 309 ℃

心理学上,分离焦虑起源于童年期个体在分离---个体化过程中由于某种停滞所造成的一种创伤情感体验。以往关于分离焦虑的解读,多数集中在婴幼儿或孩童时期,但事实上,童年期所感受到的分离焦虑对一个人的成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其后的现实生活中,当这种早期的创伤性情感体验被某些特定的事件所激发或唤醒的时候,当事人的感触就会更深。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一生,都在与分离“斗争”。而分离焦虑较多地体现在亲密关系中,如亲子关系婚姻或情感关系、亲人的分别或离世等,本期心理专家则从婚姻和情感的角度为读者解读分离焦虑的定义、对亲密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分离焦虑?

心理学研究证明,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一周岁之前,此时婴幼儿正在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在14周到20周时达到顶峰,然后在整个婴儿期和学前期其强度逐渐减弱。

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养育的儿童,最早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也不相同,研究表明在北美和欧洲,婴儿一般在6至7个月出现分离焦虑行为,而非洲或一些亚洲国家的婴儿在5至6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与母亲分离时的焦虑。这是因为相对而言,后者这些国家的婴儿与他们的母亲有更多亲密接触。在亚洲或非洲等地方,母乳喂养的时间比西方略长,孩子们通常与母亲形影不离,他们常常被抱着或背着,与妈妈的分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所以他们才很早地表现出分离焦虑。

与分离焦虑同时而生的还有一种陌生人焦虑,这是婴幼儿形成最初的社会性依恋时其认知能力和情绪发展的必然产物。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婴儿可能是从他们的亲人那里学会害怕分离的,因为当亲人离开时,他们的一些不舒适感(如饥饿、湿尿布疼痛等)可能会增多或加剧,婴儿会把这种痛苦的延长或加剧与亲人的不在场联系起来,因此当亲人要离开时,就表现出他们的“条件性”焦虑。

另一些心理学家则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即自然界的很多事件预告着即将发生的危险迹象。当一些情境经常与危险相联结时,通过物种的长期演化,对这些情境的恐惧与回避就成为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学的程序”通过遗传直接传给下一代。于是,当婴儿处于这些事件当中的时候,就会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害怕陌生人、陌生环境以及和熟人分离后的“陌生场面”。但这种程序性的、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本能在婴儿出生时不会被表现出来,因为新生儿的认知能力是很不成熟的,他们需要 间去辨认什么是“熟悉的”,并把这些人、物体和事件与不熟悉的事物区分开来。但是当一旦这种辨别成为可能,婴儿身上那种由遗传获得的“程序”就会启动。

本世纪初,弗洛伊德提出:“母婴之间稳定的情绪联系的建立,对于社会性与个性的正常发展来说是绝对必要的。”这一观点后来获得了行为学家约翰·鲍尔贝和当代最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的赞同。埃里克森认为,早期情绪依恋向婴儿提供了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它使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与别人建立起密切的感情联系。

儿童焦虑症的类型及表现_如何远离焦虑症

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接受治疗的孩子,只要寻找到造成焦虑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去除焦虑的因素,焦虑症的孩子预后大多良好。

焦虑性障碍_焦虑性障碍是异常心理吗

焦虑性障碍是异常心理吗焦虑过头了可能是焦虑性障碍,那么焦虑性障碍是异常心理吗?焦虑性障碍是异常心理,焦虑性障碍患者过度紧张焦虑压抑,导致焦虑性视觉障碍。发病人群现在越来越广泛,小到五、六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而青少年和办公室一族的发病率在近五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也是最常见的发病人群。通常焦

日常生活中的焦虑烦躁,焦虑烦躁如何缓解焦虑烦躁怎么办呢焦虑烦躁不安是怎么回事

一、焦虑烦躁怎么办呢焦虑烦躁怎么办:一、在需要的情况下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二、要学会增强心理防御能力:焦虑症患者的心情好坏与焦虑症能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要沉住气,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Hash:c4dcbc8451c6ea555ec5700ec4bec63050f5444a

【声明】本文由用户Carly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