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13:17:0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依恋不是坏毛病

BY:Jenny 2024-07-17 13:17:02 408 ℃

依恋不是坏毛病

好多家长都把孩子对自己的依恋看作是必须纠正的“坏毛病”,把满足孩子依恋的需要当成“宠”和“惯”,认为这样会怂恿孩子越来越粘人。数不清有多少妈妈曾经向我咨询,怎样才能够改掉孩子吃着奶入睡的“坏习惯”?记不清有多少家长,在听说孩子跟我们一起睡觉、或者听到我推荐父母和孩子一起睡时,谆谆告诫我:“这样下去,孩子岂不是永远离不开爸爸妈妈了,永远不能够独立了!”

于是,当我告诉大家,Sam主动从我们大床搬出去自己睡觉时,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本来也是,传统的育儿观念,往往不肯让孩子的需求做主,把孩子的需求看作是累赘和毛病,横加阻挠,强行改正。似乎只要顺其自然,就是放任自流,孩子就会无节制无休止地依赖父母,父母也永远不能够摆脱孩子。

Sam为什么会主动要求独立?根据西尔斯医生、国际母乳会的理论,只要孩子的依赖心理得到完全的满足,他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就会主动走向独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吃饱了的人,是不会继续喊饿的,而是会把注意力从食物上移开,转向其他更有趣的事情。

独立,无需刻意培养

著名教育学孙瑞雪说:“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有独立性,有了爱才导致独立性。”(《爱和自由》)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他自己要准备好了(ready),愿意接受独立时,才行。就像Sam上厕所,没有ready之前,即使把他,他也会反抗,还是要尿裤子。又如Sam的睡觉,两岁之前他几乎每夜都会醒几次,到了快两岁,他能够睡一整夜不起来。不少父母对于孩子夜间频繁醒来感到十分不耐烦,总是千方百计想让孩子一觉睡到天亮,其实这种违背儿童天性的做法,往往招致两败俱伤。如果接受孩子睡眠的特性,耐心安抚夜间醒来的孩子,慢慢地到了一定时间,孩子就会安稳地睡上一整夜了。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是什么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耐心地等一等,满足孩子不同时期的需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许多所谓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Sam自己主动断了奶,主动要求搬出我们的大床,自己睡一间屋子,并且开始能够自己玩儿一段时间,不需要大人的陪伴了。我将这一切归功于他内心安全感的充分建立,他的依赖感被充分满足,因此才能够自然地走向独立。

曾经有一阵子,因为稿约比较多,我白天陪Sam的时间少了。丈夫因为要组织一个大型会议,半夜才回家。晚上我一个人带Sam睡觉,他无论多困,从要求上床到真正入睡,往往“折腾”1个半小时,搂着我唱歌、说话、咯咯笑。我知道他是在弥补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耐心地陪他,而不是急着回到电脑前接着写稿子。陪伴他从两方面讲是幸福的:被需要的幸福,以及满足他的需求的幸福。

有时早晨醒来,Sam会过来搂着我,肉嘟嘟的小脸贴着我的腮 子,亲热亲热,还喃喃自语:“妈妈爱Sam……”

幸福啊!幸福!心里痒酥酥的……

(作者:小巫)[上一页][1][2]

孩子依恋不是坏毛病

依恋不是坏毛病好多家长都把孩子对自己的依恋看作是必须纠正的“坏毛病”,把满足孩子依恋的需要当成“宠”和“惯”,认为这样会怂恿孩子越来越粘人。数不清有多少妈妈曾经向我咨询,怎样才能够改掉孩子吃着奶入睡的“坏习惯”?记不清有多少家长,在听说孩子跟我们一起睡觉、或者听到我推荐父母和孩子一起睡时,谆谆告诫我

孩子不停眨眼睛不是坏毛病

有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不停的眨眼睛,耸肩膀,家长以为孩子这是习惯不好,俗不知孩子不是故意为之,自己的这种抽动也是无法控制的,这是一种叫做抽动症的儿科疾病。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患有抽动症的孩子由于不由自主的抽动和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时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孩子有了抽动症,不停的眨眼睛,影响学习成绩,导致学习成绩较差。

孩子“反抗”不一定是坏毛病

吓了妈妈一大跳。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上称为第一反抗期。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

【声明】本文由用户Jenny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