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8:05:2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国外的父亲如何教育孩子

BY:Leona 2024-08-15 18:05:29 569 ℃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第一个关键时期: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他山之石:国外父亲参与育儿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父亲们参与育儿的情况吧,或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异域文化,但对于所有爱孩子的父亲来说都是有所启发的。

1、以色列:传统上重视男性权威,自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分的情况下并没有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一视同仁。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还有父亲给孩子单独谈心的习俗。

2、英国:英国的男性以重视育儿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父亲从孩子小时就开始重视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如此。随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过这些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父亲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男性也有长达四周的带薪待产假,这一法案是1979年制订的,到现在约有70%的父亲使用了这一假期,挪威的父亲们认为保障育儿是自己的一项权利。

家庭教育需要父亲教育的加入

父亲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角色,缺少父亲教育,孩子会缺乏一些男性有的特点,爸爸们,在忙工作时,别忘了陪孩子哦!专家提醒父亲,孩子全权交由母亲,对于孩子会有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提议,让父亲多和孩子接触;在他们家,以父亲教育为主。

[儿童教育]父亲咆哮教育 致五岁男孩耳聋

看孩子不听话,32岁的李先生扯开嗓门大吼孩子,意外的是,孩子聋了。专家提醒,教育孩子更要注意方式。经诊断,贝贝的耳朵居然聋了。在她看来,李先生的声音过大,损伤了贝贝的内耳毛细胞,导致他耳聋。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

亲子教育:专家呼吁父亲归位

《爸爸去哪儿》在教育专家的眼里被视为寓教于乐、兼娱乐性与教育意义于一体的亲子类综艺节目,可为父母提供一些教育孩子上的启迪。为什么是《爸爸去哪儿》,而不是《妈妈去哪儿》?幼教专家、上海东方幼儿园园长毛美娟认为,首先,女性比起男性更注重自我表现和形象,因此爸爸在节目中更能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且,如果

Hash:9db826ea33cf65bb5de60026673c0a0d79b4dd96

【声明】本文由用户Leo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