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14:15:4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昆虫记中蟋蟀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BY:大叔18岁 2024-07-19 14:15:45 258 ℃

蟋蟀的特点: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 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

蟋蟀.jpg

蟋蟀的生活习性

1、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

2、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在一起。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

3、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

蟋蟀5.jpg

蟋蟀雌雄的区别

雌雄最明显的区别在尾部的产卵器。雌性个体较大,正后端有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连同臀部两侧的尾巴,乍一看像长着三只尾巴,翅小,不会鸣叫;雄虫尾部没有针状产卵器,只有自臀尖向斜后方长出的两只尾巴,会鸣、善斗,有互相残杀现象。北方有的地区,称雄性蟋蟀为蛐蛐,雌性蟋蟀为油葫芦。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蟋蟀科Gryllidae和螽斯都是鸣虫,但是只有雄的才会发出声音,它是利用翅膀磨擦发声的。

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并外出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昆虫记蟋蟀的特点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毫米;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

昆虫记中蟋蟀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蟋蟀的特点: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蟋蟀的生活习性1、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

蟋蟀是昆虫吗

蟋蟀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无脊椎动物,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严重。

Hash:ef329a3d0150d433be34552b66496463d69d93d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