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3 20:16:33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是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所致的窦性心律失常,其频率在60次/min以下。

窦性心动过缓的饮食,食疗,窦性心动过缓吃什么好

窦性心动过缓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2、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3、宜多吃水果蔬菜。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燕麦燕麦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并且含的糖分很低,从而能够持续地给机体补充能量,并能够使人产生长久的饱满感,故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减肥瘦身的流行食物。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软化血管,所以对于防治心脏病也是身手不凡。在食用燕麦时,最好再同时吃一些葡萄干、苹果以及蜂蜜等食品,这样既能够增添一些风味,又能添加一些营养素,更增强了心脏的功能。沙丁鱼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以及丰富的钙质与烟酸。这些成分不但能强壮心脏,而且还能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既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炸着吃,还可以吃沙丁鱼罐头。豆腐能够降低LDL(坏)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可以炒、炖食用。饮食禁忌:1、忌食用过硬不消化的食物;2、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冷饮可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刺激迷走神经,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凉菜、辣椒、花椒、蒜、芥末等都不要食用为好。小麻椒常吃这些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利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酱菜、腌制食品、奶油、蛋黄、螃蟹、鱼子等也少吃为好。酒可使血压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甚至诱发心律紊乱,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损害。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窦性心动过缓饮食原则

患者适宜多吃什么?

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服用益气养心的药膳,如人参粥、大枣粥、莲子粥等。

患者不宜吃什么?

应戒烟忌酒,避免食用过硬不消化及带刺激的食物

食疗方:

①、鲜蜜饮:取蜂蜜2~3匙,加温开水半杯,搅匀后饮用,每日2~3次。

②、桃肉散:将核桃炒香后研末,睡前服20克,通便后改为10克。

③、黑芝麻饮:黑芝麻适量,炒熟,每次1匙,用蜂蜜调,温开水冲服。

黑木耳,柿饼治高血压,:

[配 方] 黑木耳6克,柿饼50克,冰糖少许。

[制用法] 加水共煮至烂熟。此方为1日服用量,常服有效。

[功 效] 清热,润燥。治老年人高血压,.

菊花酒治高血压:

[配 方] 菊花、生地、枸杞根各1000克。

[制用法] 共捣碎,取水10000克煮至5000克,用此汁再煮糯米饭2500克。大曲细碎,同拌令匀,入缸密封,候澄清,日服3次,每服一盏。

[功 效] 壮筋补髓,延年益寿。用治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注意:肝肾阳虚,,脾胃虚弱,者均不宜用 。

白芍杜仲汤治高血压:

[配 方] 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各15克,生黄苓6克。

[制用法] 将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先煎半小时,再入生黄苓,继续煎5分钟。早晚各服1次。

窦性心动过缓检查,窦性心动过缓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动态心电图,心脏心血管内科动态心电图可...
心电图,心脏保健科目的是通过心...

可见到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

依靠心电图,检查,有下列表现:

1.窦性P波的形态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有较大差异 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mm,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 成人应<60次/min,通常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亦有慢至35次/min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报告。<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min,1~6岁应<80次/min,6岁以上应<60次/min。

3.P-R间期 0.12~0.25s。

4.QRS波 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正常Q-Tc=Q-T(s)/应≤0.42s。

窦性心动过缓就诊指南

窦性心动过缓就诊指南针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窦性心动过缓挂什么科室的号?窦性心动过缓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窦性心动过缓要做哪些检查?窦性心动过缓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窦性心动过缓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就医,解决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心动过缓、疲劳、头晕

建议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疲劳减轻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心动过缓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无头晕、心痛、运动迟缓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心电图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称为心电图(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帮助判断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又称Holter监测。动态心电图(DCG)能够记录全部的异常电波,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内各种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为多种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诊断标准

1.窦性P波频率<60次/分钟,一般不低于40次/分钟,24小时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8万次。2.P-R间期0.12~0.25s。3.QRS波正常。

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法,窦性心动过缓怎么办,窦性心动过缓用药

窦性心动过缓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本身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病人头晕,等症状明显,且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㈠、阿托品

1、作用:阿托品为竞争性对抗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兴奋,故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

2、用法及剂量:0.3~0.6毫克口服,每日3~4次。或1~2毫克静脉,注射。

㈡、异丙肾上腺素

1、作用:为β-受体兴奋剂,对正位起搏点(窦房结)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加速传导,故可使心率加快。

2、用法及剂量:2.5~10毫克含化,每日3~4次。或者1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点。

㈢、麻黄素

1、作用:麻黄素对α、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而持久,故可使心率加快。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而减慢心率,可抵销它的直接加速心率作用,故其加快心率的作用不明显。

2、用法及剂量: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此时可能促发心室颤,动。此时的心动过缓在急性心肌梗塞所并发的心律失常,中,仅次于室性过早搏,动。后下壁梗塞时的发生率比前壁梗塞时大3倍。窦性心动过缓最可能出现于梗塞发作后的最初数小时内(其发生率为40%)。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所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应予及时处理。药物治疗上可选用阿托品静脉注射及异丙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

窦性心动过缓辨证论治

一、呼吸放松法。这种做法是其它九种降压法的预备动作,患者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端正,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二、按摩百会穴。每个人的百会穴都位于头顶的正中央。你可用手掌紧帖百会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拍,每次至少做32拍。此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宁神清脑,降低血压,。

三、按揉太阳穴。用手指按着太阳穴,呈顺时针旋转,每旋转一周为一拍,每次约做32拍。此法的作用在于清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

四、按摩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的风池穴,呈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共需做32拍。其疗效是清脑提神,明目降压。

五、摩擦颈两侧。用左手掌上的大鱼际擦抹右颈部胸锁乳突肌,,然后,再用右手掌擦抹左颈,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妙处在于能解除胸锁乳突肌的痉挛,,并能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六、摩抹脑两旁。两手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掌上的小鱼际从前额向耳,后按摩,两手交换使用,从前额至耳部呈孤线每行走一次为一拍,共需做32拍。此法的功效在于,能平肝息风,疏经通络,降血压、清脑。

七、揉抹曲池穴。找准肘关节处的曲池穴,先用右手按揉,然后再用左手按揉,放置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此法的好处是,能清热、降压。

八、按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手随后再揉右手,呈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功效是舒心开胸。

九、扩胸调内气。两手放松下垂,然后握空拳,屈肘抬至肩高,向后扩胸,最后放松还原。

十、引血脉下行。分别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引血下行,旋转一周为一拍,共要做32拍。其好处在于,可健脾,养胃,,降低血压。

窦性心动过缓如何鉴别?

1.二度窦房阻滞 当发生2∶1、3∶1窦房阻滞时,心率很慢,类似窦性心动过缓,。两者可依据下列方法鉴别,经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可做蹲下、起来运动),窦性心动过缓,者的窦性心率可逐渐加快,其增快的心率与原有心率不成倍数关系;而窦房阻滞者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2.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P′波,一般是较易识别的。值当P′波重叠于T波上不易分辨时,可被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其鉴别点为:

(1)仔细观察可发现TP′混合波与其他T波的形态是不同的。

(2)可从T波低平的导联上寻找未下传的P′波。

(3)心电图,描记时可加大电压(增益):走纸速度增至50~100ms,重叠于T波的P′波可显露。

3. 2∶1房室传导阻滞, 2∶1房室传导阻滞,时,由于未下传的P波可重叠于T波中,T波形态发生增宽、变尖、切迹、倒置、双向等变化,或者误为此P波为u波而被忽略,而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其鉴别点为。

(1)仔细观察可发现TP混合波与其他T波的形态是不同的:

(2)心电图描记时可加大电压(增益),走纸速度增至50~100ms,重叠于T波的P波可显露。

(3)注射阿托品或改变心率后,则重叠于T波中的P波可显露,并可与u波相区别。

4.房性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其P′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明显不同,但如果房性逸搏点位置接近窦房结时,则其P′波与窦性P波在形态上不易区别。其鉴别点为:

(1)房性逸搏心律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运动或注射阿托品可使窦性心率加快、房性逸搏心律消失。

(2)房性逸搏心律规则,而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如何预防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的护理措施

窦性心动过缓预防

预防常识:

1.本病是由血压长期升高导致心脏,后负荷过重所诱发的心脏损害。长期系统的降压治疗能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2.长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能使肥大的心脏的损害程度改善,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形态。单纯强调降压目的、忽视心脏保护的治疗方案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

高血压为什么会导致心衰?

高血压时由于动脉,血管压力过高,阻碍心脏泵出血液,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就出现了心肌肥厚,和僵硬度增加,最终导致进入心脏的肺,静脉,血受阻,形成肺淤血,。心肌,肥大时需氧量增加,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常导致心衰发作。

由此可见,高血压与心衰(特别是左心衰)关系密切,是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主要疾病之一。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衰的临床特点如下:

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可导致肺淤血,,主要表现为:

1) 出现疲劳,、气喘,、心悸,、咳嗽,、咯血,等症状;

2) 平卧时出现气急,,坐起后即好转;

3) 活动量不大,但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在睡梦中惊醒。

左心衰竭,常可累及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主要表现为

1) 紫绀,;

2) 颈静脉明显充盈;

3) 右上腹疼痛,,并有肝肿大,;

4) 双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浮肿;

5) 少尿,,多出现于心衰失代偿期;

6) 中老年人常出现脑血管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会引发什么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并发症

如心动过缓,心室率过于缓慢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时,可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并发症。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窦性心动过缓有哪些原因

窦性心动过缓病因主要病因:心率缓慢

(一)发病原因

1.心外病因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1)生理性:在正常睡眠时,例如:在午间及夜间睡眠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可在50次/min左右,个别可在40次/min左右。运动员白昼可在50次/min左右,夜间个别可低至38次/min左右。体力劳动者也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年轻人及老年人。

(2)迷走神经,中枢兴奋性增高所致:如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脑炎,、脑外伤,等引起的颅内压升高,黄疸,、神经官能症,、血管抑制性虚脱,及精神分裂症,等,导致迷走神经兴奋,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而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3)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刺激咽,部、恶心,呕吐,、屏气、吞咽、剧烈咳嗽,、忧虑,做Valsalva动作、Muller动作时,也可见于胃扩张,、肠梗阻,、泌尿系结石,、胆结石,等疾患,可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诱发窦性心动过缓。

(4)代谢降低:如低温、重度营养不良,恶病质,、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5)药物所致:某些药物可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如利舍平、降压灵、胍乙啶等降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药、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镇静药、新斯的明及麻醉药物等。

(6)某些传染病的极期或恢复期:如伤寒,、白喉,、流感等。

(7)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尿毒症,或血液酸碱度改变者。

(8)消化性溃疡,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消化性溃疡,在发病机制中,胃,酸的分泌物主要受迷走神经张力控制,当其兴奋性增高时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9)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

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2.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3.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二)发病机制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系由于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上升速度减慢、最大舒张期电位负值增大、阈电位水平上移等,使窦房结自律性强度降低所致。

窦性心动过缓有哪些症状?

窦性心动过缓症状

典型症状:心动过缓, 疲劳 ,头晕 , 乏力, 反应迟钝;气短、疲劳、头晕、胸闷。

相关症状:心动过缓,疲劳,头晕,心率过缓,乏力,反应迟钝,

多数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神经性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心率在40~60次/min,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也无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果不是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则心动过缓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休息时间,心室充盈良好,因此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代偿心率减少,故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并无减少。但当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又不能增大时,每分钟的心排血量即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这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率持续而显著减慢还使室性异位节律易于产生,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细胞外液的钾离子浓度增高,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少,心室异位起搏点易于发生自动舒张期除极,易于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动过缓心肌细胞复极的时间不一致,相邻细胞间电位不等而易产生电位差,这也可引发异位心律。

1.窦性P波 频率<60次/min,一般不低于40次/min,24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搏<8万次。

2.P-R间期 0.12~0.25s。

3.QRS波 正常。

窦性心动过缓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疲劳减轻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心动过缓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窦性心动过缓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

治愈率:99%

治疗周期:20天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

常用药品:参仙升脉口服液,建参片,心肝宝胶囊,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