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1 09:12:56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急性脊髓炎的饮食,食疗,急性脊髓炎吃什么好

急性脊髓炎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高蛋白食物;2.宜吃高维生素食物; 3.宜吃高热量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黑豆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黄酒。花生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利。每日几粒即可水果丰富的维生素含量使其深受大家青睐,最大众化的水果每日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饮食禁忌:1.避免油腻食物;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黑芝麻甘苦,寒,滑,会加重病情过犹不及,不宜大量摄取麻椒具有辛辣刺激性,可造成血管黏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增加本病感染细菌的风险。宜吃无辛辣刺激性的调味品。大肥肉属于特别油腻的食物,而且加工此种食物的油都属于质量比较差的油建议适当的少食用一些

急性脊髓炎饮食原则

1.多食以下食物

1)豆类食品: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它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如:大豆、黑豆、黄豆等。可治疗以湿重为主的风湿骨痛,对身体沉重、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或麻木不仁、关节肿痛而重着不适的风湿病,效果较好。黑豆又名乌豆、冬豆子,又可治疗风湿疼痛,经验方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黄酒,治疗关节酸痛有效。

2)果实食品:中医认为急性脊髓炎是由肾虚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病损,而果实食品对筋骨、经络、风湿痹痛或腰膝无力极为有

急性脊髓炎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急性脊髓炎一般护理

1.无合并症者3~6个月可基本恢复, 生活自理。

2.完全截瘫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经改变, MRI示髓内广泛改变, 病变>10个脊髓节段者预后不良。

3.合并泌尿系感染、褥疮和肺炎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

4.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 短期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5.约10%的患者演变为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检查,急性脊髓炎诊断

急性脊髓炎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颅脑 血液血管血液脑脊液蛋白质...
脑脊液的化学检查,心理脑外科脑脊液的化学...
肌电图,周围神经系统骨科通过肌电图检...
脊柱MRI,脊柱骨科 病理科 检验科脊柱MRI检查可...
普通透视检查,全身放射科普通透视检查...
血清抗神经元核抗体,免疫系统 血液血管——抗神经元核抗...

一、检查

1.电生理检查 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③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2.腰穿 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CSF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3.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平片正常。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4.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若有感染可轻度至中度升高。

5.PCR检测CSF及血液中细菌或病毒的DNA或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原菌抗体;CSF中病原菌培养或动物接种等方法寻找感染源。

6.血沉、抗磷脂抗体、风湿系列、抗双链DNA抗体、狼疮带试验等检查,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急性脊髓炎就诊指南

急性脊髓炎就诊指南针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急性脊髓炎挂什么科室的号?急性脊髓炎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急性脊髓炎要做哪些检查?急性脊髓炎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急性脊髓炎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急性脊髓炎患者就医,解决急性脊髓炎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脊髓休克、无力、腱反射亢进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中医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无力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休克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脊髓MRI典型MRI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但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若脊髓严重肿胀造成梗阻则压颈试验异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1)进展性的脊髓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双侧的症状或体征(不一定对称);(3)明确的感觉平面;(4)影像学除外压迫性病变(MRI或脊髓造影;如条件不具备可行CT检查);(5)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如果初期无上述表现,可在第2~7天复查MRI及腰穿;(6)起病后4小时到21天内达到高峰。2.须除外条件(1)发病前10年内有脊髓放射线接触史;(2)病变范围符合脊髓血管分布,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3)脊髓表面异常流空信号提示脊髓动静脉畸形;(4)血清学或临床表现提示结缔组织病(结节病、贝赫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梅毒、莱姆病、艾滋病、支原体及病毒感染等头颅;(6)MRI异常提示多发性硬化或存在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法,急性脊髓炎怎么办,急性脊髓炎用药

急性脊髓炎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中医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急性脊髓炎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1.药物治疗: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免疫球蛋白;③抗生素;④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2.维持呼吸通畅: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可发生呼吸肌麻痹,轻度呼吸困难可用化痰药和超声雾化吸入,重症呼吸困难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通畅;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3. 预防并发症:①翻身、拍背, 防止坠积性肺炎, 瘫肢保持功能位。②骨隆起处放置气圈, 按摩皮肤, 活动瘫痪肢体。③皮肤发红用70%酒精轻揉, 涂3.5%安息香酊; 褥疮局部换药, 加强营养; 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④排尿障碍行留置导尿, 预防尿路感染; 吞咽困难应放置胃管。

4. 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

急性脊髓炎辨证论治

1.中医治疗:

1)药方1:

(1)治法:补益脾,胃,。

(2)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3)组成:党参12g,白术12g,山药12g,扁豆15g,茯苓15g,薏苡仁15g,莲子肉15g,陈皮10g,砂仁5g,桔梗8g。

(4)备选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炙甘草5g,党参15g,当归10g,陈皮6g,白术10g,升麻6g,柴胡6g。

(5)加减:若病久体虚,重用参芪,加枸杞子15g、龙眼,肉15g;若动则气喘,,四肢不温,,加熟附子12g、肉桂3g、核桃肉15g;若肢痿不收,加木瓜10g、威灵仙12g;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5g。

(6)临证事宜:脾胃亏虚易导致运化失常,饮食积滞,,痰湿内停,气血不足,故应酌情配合消食导滞、祛湿化痰、益气养血的药物。

2)药方2

(1)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2)方剂:虎潜丸加减。

(3)组成:龟甲30g,知母15g,熟地黄15g,白芍15g,狗骨10g,锁阳10g,干姜6g,陈皮l0g。

(4)备选方:左归丸加减。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川牛膝15g,鹿角胶l0g(烊化),龟甲胶10g(烊化)。

(5)加减:若久病阴阳俱虚,可加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巴戟天12g;若肌枯肢痿,加川芎10g、鳖甲15g;

急性脊髓炎如何鉴别?

一、鉴别

需与以下引起急性肢体瘫痪的疾病鉴别: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可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病原菌经血行或临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在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发热、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根痛、脊柱叩痛。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椎管梗阻,CS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增高;CT、MRI有助于诊断。

2.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椎体骨质破坏和塌陷,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结核病灶,病变脊柱棘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旁寒性脓肿阴影等典型改变。专一性肿瘤在老年人多见,X线可见椎体破坏,如找到原发病灶可确诊。

3.脊髓出血:由脊髓外伤或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腰穿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如何预防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脊髓炎预防

1.预防:

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1)无合并症者3~6个月可基本恢复, 生活自理。

2)完全截瘫,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经改变, MRI示髓内广泛改变, 病变>10个脊髓,节段者预后不良。

3)合并泌尿系感染,、褥疮,和肺炎,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

4)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 短期内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5)约10%的患者演变为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

2.其他注意事项:

常可发生褥疮、肺,部或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急性脊髓炎并发症,急性脊髓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脊髓炎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褥疮,

尿失禁,、褥疮,及泌尿系感染,、呼吸肌麻痹,、坠积性肺炎,、皮肤干燥,无汗、皮温低、指(趾)甲脆裂、霍纳征、延髓性麻痹等。

急性脊髓炎的病因,急性脊髓炎有哪些原因

急性脊髓炎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多样,主要见于以下几方面:

1.感染 20%~40%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近年来HIV-1及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1)相伴的脊髓病开始受到重视。

国内学者(赵刚等,1994)曾在本病CSF中检测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并用PCR方法检测出其特异性DNA。Bohr等(1999)亦用同样方法检测出CSF中肠道病毒的RNA序列。国外报道2例AIDS并发急性脊髓炎,脑脊液PCR证实为带状疱疹病毒,应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后,症状完全恢复(Lionnet,1996),提示病毒对脊髓的直接损害可能是主要原因。其他常见引起本病的病原菌有各种细菌、螺旋体、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

2.血管疾病 由于脊髓供血障碍导致的脊髓炎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脊髓炎。常见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结节病、恶性肿瘤、感染等的血管炎性损害。

3.与脱髓鞘疾病有关 部分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脱髓鞘疾病可以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作为首发症状。

4.原发性 指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急性脊髓损害,可因过度劳累、脊柱外伤等诱发,部分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或疫苗接种史。

二、发病机制

1.感染 推测其感染途径为:①长期潜伏在脊神经节中的病毒,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沿神经根逆行扩散至脊髓而致病;②其他部位感染先致病毒血症,后经血循环播散至脊髓。此外,病毒感染致血管壁的坏死性炎性反应及其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损害亦是导致本病的重要机制。一组AIDS并发HTLV-1脊髓病的尸检报告,发现脊髓侧柱、前柱广泛的轴突破坏及髓鞘脱失,并脊髓血管硬化、透明样变及坏死。

2.血管疾病 由于小动脉类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及坏死,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脊髓缺血。另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以本病作为首发症状,并有反复发作倾向。

3.与脱髓鞘疾病有关 邓荣昆等(1984)将本病病理改变与视神经脊髓炎做比较,发现两者基本相同。另因部分发病机制与MS极为相似,故有人提出多发性硬化型脊髓炎的诊断。

4.原发性 推测与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改变有关。

病理改变:损害可侵及脊髓任何节段,以胸髓最常见。大体显示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膜充血、混浊或有炎性渗出物附着,断面示脊髓灰、白质界限不清。镜检:软脊膜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细胞肿胀、胞核移位及细胞碎裂、溶解,严重者出现脊髓软化、坏死及空洞形成。白质中可见髓鞘肿胀、脱失及轴突变性。晚期神经细胞萎缩消失,病变部位瘢痕形成,最后脊髓萎缩变细。

急性脊髓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脊髓炎症状

早期症状:有脊背部疼痛、胸腹部束带感及下肢麻木感

晚期症状:迅速出现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高峰,70%~75%见于胸髓,其次为颈髓、腰髓,骶髓最少见。

相关症状:脊髓休克,无力,腱反射亢进,腱反射消失,

一、症状

1、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日发展至完全性截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日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斑节段束带感或根痛,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病斑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运动障碍:早期常见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及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休克期多为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和褥疮者较长。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肢体肌力由远端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尿便潴流,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支架松脆和角化过度。

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3、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前区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二、诊断标准

2002年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1.诊断包含条件

(1)进展性的脊髓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双侧的症状或体征(不一定对称)。

(3)明确的感觉平面。

(4)影像学除外压迫性病变(MRI或脊髓造影;如条件不具备可行CT检查)。

(5)提示脊髓炎症的表现:脑脊液淋巴细胞增高、IgG合成率升高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如果初期无上述表现,可在第2~7天复查MRI及腰穿。

(6)起病后4小时到21天内达到高峰。

2.须除外条件

(1)发病前10年内有脊髓放射线接触史。

(2)病变范围符合脊髓血管分布,如脊髓前动脉综合症。

(3)脊髓表面异常流空信号提示脊髓动静脉畸形。

(4)血清学或临床表现提示结缔组织病(结节病、白塞氏病、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梅毒、莱姆病、艾滋病、支原体及病毒感染等头颅。

(6)MRI异常提示多发性硬化或存在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可选择的辅助检查:优先选择的检查为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典型MRI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但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若脊髓严重肿胀造成梗阻则压颈试验异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急性脊髓炎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无力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休克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急性脊髓炎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中医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050000元)

治愈率:30%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疗方法: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脑脊液的化学检查,肌电图,普通透视检查,

常用药品:布洛芬乳膏,醋氯芬酸片,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