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09:50:44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成人血清胆红素>34µmol/L(2mg/dl)时,巩膜和皮肤可见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5µmol/L(5mg/dl)时才出现皮肤黄染。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饮食,食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吃什么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饮食原则

新生儿黄疸的食疗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芦笋玉米须粥

取芦笋 50克,玉米须 200克,薏芯仁 50克,粳米 50克。先将鲜芦笋、玉米须洗净,与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锅,快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粥黏稠即成。早晚两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芦笋。此粥具有清热利湿,健脾退黄的作用。

茵陈蛋汤

取茵陈 100克,加适量水,浓煎取汁 300毫升,打入鸡蛋两个,加醋20毫升搅匀,煮沸食用。每日一次,可清热利湿退黄。

牡蛎肉玉米须汤

取鲜牡蛎肉 100克,玉米须150克。先将玉米须洗净,切成小段,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备用。再将鲜牡蛎肉洗净,用快刀斜剖成片,与玉米须药袋同放入沙锅,加清水适量,快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蛎肉熟烂后,取出药袋,滤尽药,加葱花、姜末、精盐、味精各少许,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汤分两次服食,有清热退黄之功效。

蒲公英稠米汤

取鲜蒲公英 500克,稠米汤200毫升。将鲜蒲公英捣烂后,用洁净纱布包裹,绞压取汁,对入米汤中,搅拌均匀。早晚两次分服,或当饮料,分数次饮用。可清热解毒,消退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护理

一、护理

防止早产,出生后适当提早,合理喂养,有利于生理性黄疸的减轻和消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检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断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黄疸检查,血液血管内科 妇产 儿科黄疸检查是新...
粪胆红素,肛门消化 肛肠粪胆红素测定...
尿胆红素,肝 血液血管肾 保健科 急救尿胆红素(BIL...

1.胆红素检测

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2.其他辅助检查

(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n(2)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n(3)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n(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n(5)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n(6)肝功能检查测血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n(7)超声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都可显示病变情况。\n(8)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用于评价听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的诊断。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就诊指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就诊指南针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挂什么科室的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要做哪些检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就医,解决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婴儿脸色发、 巩膜黄染 、皮肤发黄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消化内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发黄减轻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食欲正常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面部、躯体、四肢等是否有呈现黄色?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胆红素检测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2.其他辅助检查(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2)血型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和Rh系统),特别是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时,非常重要。必要时进一步作血清特异型抗体检查以助确诊。 (3)红细胞脆性试验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做本试验。若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若脆性降低,可见于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正常>75%,G-6PD缺陷者此值减低,须进一步查G-6PD活性测定,以明确诊断。 (5)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或降低,有中毒颗粒及核左移。 (6)肝功能检查测血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的方法,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 (7)超声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胆道系统疾病时,如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都可显示病变情况。 (8)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用于评价听觉传导神经通道功能状态,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

(1)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第2- 3d出现,第4-6d达高峰,血清总胆红素( TSB )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 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μmol/L(15mg/dl),结合胆红素不超过34umol/L(2mg/dl),足月儿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在3-4周消退。患儿一般情况好,食欲好。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密切关系。近年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正常足月儿TSB峰值明显高于传统标准,可达 256 ~ 290μmol/L (15 ~17mg /dl)。对于早产儿,所谓“生理性黄疸”的概念已没有价值,因为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即使TSB在正常范围也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2)病理性黄疸:如黄疸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程度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每天TSB上升值>85μmol/L (5 mg /dl),黄疸消退时间延迟,结合胆红素增高等,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同时患儿有原发病的表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怎么办,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用药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儿科,消化内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 1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

2.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3.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何鉴别?

一、鉴别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如何预防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预防

一、预防

防止早产,出生后适当提早、合理喂养,有利于生理性黄疸的减轻和消退。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并发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会引发什么疾病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绝大多数没有并发症,有些极低出生体重儿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过去称核黄症。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发生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称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病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哪些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因

一、发病原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

胆红素生成多 胆红素生成较多原因有:

(1)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3)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2.是消化系统不成熟

1肝功能不成熟

(1)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2)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2肠-肝循环特点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

最后还有一方面,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此,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应鼓励母亲继续母乳喂养。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二、发病机制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这是由胎儿气管和支气管树分泌到羊水中的未结合胆红素。胎儿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未结合胆红素,极大部分通过胎盘到母体循环去清除,故新生儿刚出生时都无黄疸。

出生后,新生儿必须自己处理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一未结合胆红素。但葡萄糖醛酰转移酶在足月儿要3~5天、未成熟儿要5~7天才成熟。加诸概述中已提及的各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就发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早期症状: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

晚期症状:晚期多自然消退

相关症状:婴儿脸色发黄,巩膜黄染,皮肤发黄,

一、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1.一般表现 生理性黄疸除面颊部皮肤和巩膜可见轻度黄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症状、体征。

2.黄疸表现特点 一般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明显,足月儿于生后7~10天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续到2~4周左右自然消退。

3.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4.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5.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6.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7.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8.其他检查 肝功能等其他各项检查均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增加在一定范围以内,正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6µmol/L(12.9mg/dl)。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发黄减轻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食欲正常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儿科,消化内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 1000元)

治愈率:98%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黄疸检查,粪胆红素,尿胆红素,

常用药品:黄柏胶囊,人血白蛋白,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