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6 14:36:07

怔忡的治疗方法,怔忡怎么办,怔忡用药

怔忡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怔忡辨证论治

怔忡中医治疗

(一)实证

1.治则:活血,行水,通络定悸。

2.处方:间使、膻中、少府;瘀血,加膈俞或厥阴俞,饮邪上犯加中脘或阴陵泉。

3.方义:间使,手厥阴之经穴;膻中,心包之募穴,二者配合有疏理心气、宁心定悸之作用;少府是心经之荥,刺之可宣通心脉,加强心脏,之功能。如为瘀血痹,阻,宜加取膈俞或厥阴俞,以活血化瘀;如为饮邪上犯,兼用中脘或阴陵泉,以利气行水。

4.治法:间使穴以气至法激发针感至胸为佳,与少府穴均用泻法。余穴可先行泻法,后行补法,以补为主。

5.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九》:“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憺憺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

《针灸资生经·第四》:“间使疗惊悸”。

《百症赋》:“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二) 虚证

1.治则: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2.处方:内关、通里、心俞;血虚,加足三里,阴虚,加太溪,阳虚,加关元。

3.方义:内关通于阴维,善宁心神止怔忡,;通里,手少阴心经之络穴,调心气定悸动;心俞,更有协调心脉气血、镇静心脏之效。如属心血不足,加足三里资生气血;如为阴虚火旺,,配肾之原太溪,益肾水而降虚火,;如为心阳虚,衰,加关元培补元阳。

4.治法:内关、心俞均应气至前胸,针法见前,通里亦应以气至手法,促使针感沿尺侧向上传导。此三穴,先以中等强度的泻法,继用补法,并以补法为主。余穴均用补法,关元针后加艾卷雀啄灸。

5. 古方辑录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神灸经纶·卷三》:“怔忡健忘,不眠:内关、液门、膏肓、解溪、神门”。

补内关、太渊;泻合谷,穴;补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穴,治虚热,,健脾,胃,,与前穴配合,并能治内分泌病。补膻中、巨阙,泻中脘,补气海、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平揉、压放各10-100次。手法轻,揉圈小,速度要缓,每分钟60-70次左右,不宜快。手法结合配穴,不仅对一般心慌,心跳效果好,还可用于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

点穴次序:同前。

治疗效果:一般心悸,点穴1-2次就收效。心脏病,,点穴数次也收效。如治疗3-6个月半年者,能完全消除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