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0:29:01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又叫慢性单纯苔藓。和中医所谓的牛皮癣、摄领疮相似。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炎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神经性皮炎的饮食,食疗,神经性皮炎吃什么好

神经性皮炎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含有维生素B1、B12丰富的食物;2.宜吃具有营养神经的食物;3.宜吃性味平淡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地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皮炎瘙痒症状的缓解。100-200g与肉片同炒食用。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以及水溶性纤维素。可促进神经性皮炎的恢复。100g清炒食用。也可以根据胃肠道的情况生吃鸡 腿 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12,均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100g与青菜同炒食用。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2.忌吃活性蛋白质性的食物;3.忌吃发物性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鱿鱼由于属于发物性的食物,且具有一定的燥性,不利于本病瘙痒的恢复。宜吃新鲜的淡水鱼。墨鱼属于泡发性的食物,具有很大的燥性,不利于本病患者食用。宜吃新鲜的淡水鱼或者淡水虾。生鸡蛋具有一定的过敏原性,可诱发或者加重过敏性皮疹的发生。宜煮熟以后再使用。

神经性皮炎饮食原则

神经性皮炎,饮食

一、神经性皮炎,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 带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红枣各60克;大蒜30克。

制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 早晚分服。

【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 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10日。

【鱼腥豆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 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

1、神经性皮炎,_肺,胃,蕴热

临床表现病变初起,皮损,以丘疹,或红斑为主,局部瘙痒,阵发,舌,红,苔薄黄,,脉数,.

【荷叶粥】

配方:鲜荷叶20克,粳米200克.

制法:将荷叶先煮20分钟,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

功效:清热泄浊.

用法:早晚随量服食.

【藕节汤】

配方:藕节30克.

制法:藕节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泻肺热,凉血化瘀.

用法:饮汤,每日2次,可连用7~10日.

【芹菜豆腐】

配方:芹菜20克,豆腐30克.

制法:把芹菜洗净切碎,与豆腐共同煮熟,加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剂,服食次数视病情而定.

2、神经性皮炎_热毒炽盛,

临床表现皮损泛及全身,呈大片浸润潮红斑块,间有抓痕、血痂,及苔藓样变,,自觉奇痒不止,心烦内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二、神经性皮炎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2、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三、神经性皮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饮刺激性饮料:

如烟酒、浓茶 、咖啡、可可等。因烟酒辛热,善于走窜肌肤,生热耗血,使血热,更甚;同时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高度兴奋,从而使病情加重。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如葱、蒜、韭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咖喱等。因为这些食品,辛燥温热,,动风耗血,能使血热加重,症状加重;同时这些食品也有温阳兴奋作用,能使大脑皮层兴奋,精神激动,从而加重病情。

(3)忌食鱼腥发物:

如虾蟹、公鸡、猪头肉、黄鳝、烧鸡和各种烤炸烟薰食品。因为这些食物易聚湿生氮,助热动风,能使风湿热,邪加重,从而使皮损症状加重。

(4)忌食各种补气补血之品:

如人参、鹿茸、当归、肉苁蓉等。因这些食物温热补阳能助热生风,使血燥更甚,使本病迁延难愈。

神经性皮炎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神经性皮炎一般护理

神经性皮炎,预后

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

神经性皮炎检查,神经性皮炎诊断

神经性皮炎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皮肤试验,全身皮肤病皮肤试验能反...

1.组织病理

致密的正型角化过度,偶见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均匀延长,棘层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乳头内胶原纤维增粗,垂直排列,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散在浸润,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纤维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2.皮内试验

皮疹测试

神经性皮炎就诊指南

神经性皮炎就诊指南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神经性皮炎挂什么科室的号?神经性皮炎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神经性皮炎要做哪些检查?神经性皮炎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神经性皮炎就诊指南旨在方便神经性皮炎患者就医,解决神经性皮炎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皮肤瘙痒 糖激素依赖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中医科

最佳就诊时间

皮肤出现斑疹、斑块时

就诊时长

3-5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120天(终身间歇性治疗)

就诊前准备

洗澡,清洁干净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4、治疗情况如何?5、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组织病理致密的正型角化过度,偶见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均匀延长,棘层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基底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乳头内胶原纤维增粗,垂直排列,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散在浸润,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纤维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2.皮内试验皮疹测试

诊断标准

1.本病中青年多见,先有剧烈瘙痒,后有皮损。2.皮疹为扁平多角形丘疹,苔藓样变,无渗出。3.皮疹多发于颈部、四肢伸侧、腰骶部、腘窝、外阴。4.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5.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神经性皮炎怎么办,神经性皮炎用药

神经性皮炎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中医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神经性皮炎一般治疗

 神经性皮炎,西医治疗

 原则为止痒,禁止搔抓,避免各种机械、物理、情绪刺激,调整神经系统,功能,镇静。

1、一般治疗

解除思想负担,生活力求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限制酒类、浓茶、咖啡和辛辣食品等。避免日晒、搔抓、摩擦等热物理和机械性刺激,防治局部多汗。

2.全身治疗

(1)对于精神紧张、失眠,者,

予以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等镇静催眠药。

(2)对瘙痒,剧烈者,

给予抗组胺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3)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且瘙痒剧烈者,可采用普鲁卡因(100~300ml/d),加入至5%葡萄糖液500ml静脉,封闭疗法可减轻瘙痒,10天为一个疗程。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内服或注射。

3.局部治疗

(1)皮损,苔藓比较轻,

部位较局限者可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或0.5%氟氢可的松二甲亚砜,或在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中加入5%~10%黑豆馏油,有可用10%松馏油酊、威尔金逊软膏或雄黄解毒散30g加百部酒100ml外涂。

(2)皮损苔藓化明显或皮肤,呈革样化者

可选用下法:①5%水杨酸、10%黑豆馏油软膏、类固醇乳膏、去炎松尿素,乳膏、南星浸膏外敷,有的可外擦5%水杨酸、10%松馏油酊剂后,再涂以上乳膏。②纯黑豆馏油或糠馏油涂布后,加电热吹风。③皮质类固醇激素硬膏(肤疾宁)或黑豆馏油硬膏(市售的慢性皮炎,硬膏即含10%黑豆馏油硬膏)贴敷。④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黑豆馏油软膏薄涂于皮损,外加塑料纸或橡皮膏封包。或涂布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后,外贴黑豆馏油硬膏。⑤复方奎宁注射液2ml加2%盐酸普鲁卡因2ml,局部皮损处皮下注射封闭,每周1次,4~6次为一疗程。用本法应注意,注射至皮内,可致局部皮肤坏死,。⑥白降丹点割或黑色拔膏棍热贴或熏药疗法。

(3)对播散性或泛发性皮损,

可用药浴,如糠浴、楮桃叶浴、苦参浴、龙葵浴等。

4.物理和放射疗法

对限局性皮损可酌情选用蜡疗、浅层X线照射、32P或90Sr局部贴敷,液氮或二氧化碳雪冷冻等疗法。

5、药物治疗:

⑴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脉药:

可酌情选用扑尔繁、安其敏、息期敏,苯海拉明、异丙嗪、安定等,以安定止痒。

⑵静脉用药:

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20ml加维生素C, 500mg静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4~6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0.1%溶液加维生素,C 500~1000mg静滴。亦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

  6、外治法:

1.雄黄散外搽。

2.神经性皮肤炎药水涂患处。

3.金玉膏外用。

4.梅花针局部敲打: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亦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外用:肤轻松软膏,复方氟美松亚枫剂、肤疾宁、105黑豆馏油软膏、止痒酒精等。

6.局部封闭:复方奎宁注射液2ml加1%普鲁卡因4~6ml,局部皮下注射(注射勿过浅,以免引起皮肤坏死,),每周1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0.1%亚甲蓝2ml加2%普鲁卡因5~10ml患部皮下注射,每周1次。

7.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可用32磷或30锶敷贴。

8.浅层X线放射治疗:可用29~43KV,每次60~100R,每周1次,3~4次为一疗程,1年勿超过2个疗程。

神经性皮炎辨证论治

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

1、针灸,疗法

可用针刺,或耳,针,取穴参照瘙痒症,。

2、中药治疗:

⑴风湿热,型:

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宜清热祛湿、疏风上痒,常选用消风散或疏风清热饮加减。

⑵血虚,风燥型:

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舌,质淡,脉沉细。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常选用四物消风饮或止痒合剂加减。

⑶脾虚,湿盛型:

皮损呈暗灰色,肥厚光滑,伴腹胀,纳差,、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脉濡缓。治宜健脾,除湿,常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⑷肝郁化火,型

皮疹,色红,心烦易始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下,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养血,方用泻肝安神,丸或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或用斩痒汤,水煎服。

神经性皮炎如何鉴别?

神经性皮炎,鉴别

根据临床好部位和典型苔藓样变,损害,无水疱,,阵发发剧痒,,慢性经过等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但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慢性湿疹,

, 因可出现苔藓化,皮肤浸润,肥厚及剧痒需和神经性皮炎,相区别。区别为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转化而来,在经过中有渗出倾向。

2.扁平苔藓

和神经性皮炎相同之处为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自觉瘙痒,。区别为前者扁平丘疹较后者大,为紫红色,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nam纹。同形反应好发于前臂、小腿伸侧、躯干等处,此外黏膜损害,(如颊黏膜和龟头处损害)。组织病理有特异性。

3.皮肤,淀粉样变

发生于小腿的神经性皮炎时可呈疣,瘤状,故需二者相别。皮肤淀粉样变的皮损,呈高粱至绿豆大棕褐色坚硬丘疹,有时皮疹,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组织病理上淀粉样蛋白沉积,具有特征性改变。

4.银屑病,

发生于小腿伸侧及头皮的慢性限局性肥厚性银屑病,类似神经性皮炎,但银屑病皮损基底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浸润,上被银白色鳞层,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全身其他部位常见有银屑病损害,患者自觉不痒或轻微瘙痒,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

5瘙痒病:

多见于老年人,常与季节有关,皮损为继发性。

6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好发于小腿伸侧面,皮损为高粱料至绿豆大之圆形或半圆形棕色丘疹,密集成斑块而不融合,有蜡样光泽,表面粗糙,触之不平,刚果红皮内试验,为阳性。

如何预防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的护理措施

神经性皮炎预防

神经性皮炎,预防

1.避免感情冲动。忌用手搔抓或热水烫洗,

2.不宜穿过硬的内衣,以免刺激皮肤。

3.不抽烟,忌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食物和水果

神经性皮炎并发症,神经性皮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神经性皮炎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毛囊炎,

神经性皮炎,并发症

本病为慢性经过,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 严重者可继发毛囊炎,及淋巴,炎。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神经性皮炎有哪些原因

神经性皮炎病因主要病因:精神饮食,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局部刺激等

一、神经性皮炎,发病原因

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 “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本病为七情所伤,多因心火内生,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外感风湿热,邪,以致阻滞肌肤,血虚生燥,肌肤失荣,所致。综合其病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㈠神经精神因素:

因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造成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肛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当受到刺激时,皮肤易出现反应,呈苔藓样变化。

㈡刺激因素:

如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兴奋剂,或服用某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内裤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为诱因。

㈢疾病因素:

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等,亦为重要诱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很明确,但长期搔抓、摩擦为本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日光照射、多汗及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常促使本病发生。此外,可能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或体内感染病灶有关。

神经性皮炎有哪些症状?

神经性皮炎症状

典型症状:间歇性瘙痒,夜间尤甚,常致失眠,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样鳞屑,密集成群,随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藓样变。此时病变皮肤干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相关症状:丘疹,瘙痒,

神经性皮炎,症状诊断

发病初期,仅有患部间歇性瘙痒,夜间尤甚,常致失眠,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样鳞屑,密集成群,随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藓样变。此时病变皮肤干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1、青壮年多见

老人、儿童少见。

2.慢性经过,

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

(1)静止期,

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

炎症著明,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

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

3.从分布的角度,

可将该病分为两类,限局性和泛发性。好发部位主要为颈侧(图1)、项部、额部、其次为骶尾、肘窝、胭窝,有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头皮、四肢等处。常呈对称分布,有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4.初时先感觉局部瘙痒,

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色至黄褐色或与皮色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鳞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损以中央最为显著,愈近边缘愈轻微,境界不清,时久,由于搔抓刺激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发生于小腿者,时久,表面可呈疣,瘤状。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长期搔抓可有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等。

5.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

夜间尤甚,可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

根据阵发性瘙痒,皮肤苔藓化及本病的好发部位,可以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或因脾蕴湿热,复感风邪,蕴阻于肌肤而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

1.风湿蕴阻型

主证:多见于限局性患者。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辨证:风湿蕴阻,肌肤失养。

2.肝郁化火型

主证:多见于泛发性患者。皮疹色红,症见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属于肝郁不舒,郁久化火。

3.血虚风燥型

主证: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患者,皮肤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等。舌质淡,脉沉细。

辨证: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神经性皮炎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皮肤出现斑疹、斑块时

就诊时长:3-5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120天(终身间歇性治疗)

就诊前准备:洗澡,清洁干净

神经性皮炎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中医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治疗周期:>120天(终身间歇性治疗)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皮肤试验,

常用药品:冰黄肤乐软膏,复方醋酸氟轻松酊,地奈德乳膏,

食材禁忌 菜谱禁忌 小吃禁忌 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