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05:21:49

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早在1871年美国外科医师Josepoh
Jones称本病为“医院内坏疽”。1909年Fedden描述该病,称之为“急性感染性坏疽”;以后Mccafferty等称本病为“化脓性筋膜炎”;1924年,Meleney命名本病为“溶血性链球菌坏疽”;1952年Wilson建议将皮下组织浅、深静脉的进行性坏疽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与链球菌坏死不同,本病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本病感染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其重要特征。

坏死性筋膜炎的饮食,食疗,坏死性筋膜炎吃什么好

坏死性筋膜炎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2宜吃活血的食物;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柠檬柠檬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对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具有抗菌预防感染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泡水喝350-500毫升为宜红糖红糖具有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坏死组织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350-500毫升为宜。牛奶牛奶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对患者的恢复是有帮助的。每天35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饮食禁忌:1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蛋、咸肉、咸鸡;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3忌吃难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糯米饭。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咸肉咸肉是由肉和大量的盐腌制成的,容易导致水钠储溜,导致患处水肿,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低盐的食物。辣椒辣椒的刺激性是比较大的,容易刺激神经血液,对患处的血液供应有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年糕年糕是属于难消化的食物,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对患者的营养补充不利的,影响恢复。宜吃营养价值高,容易消化的食物。

坏死性筋膜炎饮食原则

一、腹壁坏死性筋膜炎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山药大枣粥:山药150克,大枣9枚,大米100克。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大枣、大米去杂,洗净,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枣、大米煮粥,五成熟时加入山药块,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2次,可长期食用。山药有健脾益肺、滋肾固精等功效。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术后腹胀、腹痛。

2.芋头肉丝粥:鲜芋头100克,瘦猪肉60克,玉米面100克。将芋头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瘦猪肉切丝,备用。锅内加水适量,水开后撒入米面(边撒边搅动,以防粘连),再加入肉丝共煮粥。五成熟时加入芋头块,再煮至粥熟即成。每日2次,可长期食用。竿头性平,味甘、辛,有调中益气、化痰和胃、软坚散结等功效。猪肉有滋补肾阴、滋养肝血、润泽皮肤等功效。玉米营养丰富,有调中健脑的功效。主治术后腹胀及消化不良诸症。

二、腹壁坏死性筋膜炎适宜食物

1、多吃富含维生素A、B族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苹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

2、加强营养,多食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的膳食,可吃鸡肉、瘦肉、虾、牛奶、豆腐、豆类等。

3、预防感染可吃针鱼、泥鳅、鲥鱼、金针菜、油菜、芋艿、绿豆、赤豆、马兰头等。

三、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禁忌食物

1、平时少吃些凉性食品,那样不利于血液循环,常见的凉性食品有鸭蛋、鸭血、猪肠、猪脑、海鲜、柿子、柚子、香蕉、阳桃、猕猴桃、甘蔗、西瓜、青苦瓜、

甜瓜、番茄、竹笋、生藕等。

2、忌烟、酒、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3、禁忌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坏死性筋膜炎一般护理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的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皮肤损伤。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加强全身营养,预防外伤的发生。皮肤创伤时要及时清除污染物,消毒创口;并发全身不适时,要积极求助医生。

坏死性筋膜炎检查,坏死性筋膜炎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血液血管内分泌 血液 肝炎红细胞血清总...
细菌学检验,全身皮肤 保健科细菌学检验作...
血液电解质,血液血管血液目的是通过对...
一般摄片检查,全身——摄片能够观察...

1.血常规

(1)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因细菌溶血毒素和其他毒素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60%~90%病人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轻度至中度的降低。

(2)白细胞计数:呈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升高,计数大多在(20~30)×109/L之间,有核左移,并出现中毒颗粒。

2.血清电解质 可出现低血钙。

3.尿液检查

(1)尿量、尿比重:在液体供给充足时出现少尿或无尿,尿比重衡定等,有助于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判断。

(2)尿蛋白定性: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存在损害。

4.血液细菌学检查

(1)涂片镜检:取病变边缘的分泌物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取分泌物和水疱液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有助于本病的判断。

5.血清抗体 血中有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诱导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6.血清电解质 可有低血钙。

7.血清胆红素 血胆红素升高提示有红细胞溶血情况。

1.影像学检查

(1)X线摄片:皮下组织内有气体。

(2)CT:显示组织中的小气泡影。

2.活组织检查 取筋膜组织进行冷冻切片,对诊断也有帮助。

坏死性筋膜炎就诊指南

坏死性筋膜炎就诊指南针对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坏死性筋膜炎挂什么科室的号?坏死性筋膜炎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坏死性筋膜炎要做哪些检查?坏死性筋膜炎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坏死性筋膜炎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就医,解决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足底烧灼感、浅筋膜炎 、剧烈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烧灼感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剧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片状红肿、疼痛、疼痛缓解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2.血液电解质检查血液电解质检查是对人体血液内的各种电解质进行含量检测,肾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的疾病。3.细菌学检验 细菌学检验是对血液或者组织中的细菌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等检查。

诊断标准

Fisher提出六条诊断标准: 1.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2.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3.未累及肌肉。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5.无重要血管阻塞情况。6. 清创组织病检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取材最好采自进展性病变的边缘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并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测定血中有无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坏死性筋膜炎怎么办,坏死性筋膜炎用药

坏死性筋膜炎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普外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是外科危重急症,其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尽早清创,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治疗。

1.抗生素 坏死性筋膜炎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病情重,应联合应用抗生素。甲硝唑对脆弱类杆菌高度有效,伍用克林霉素可控制脆弱类杆菌;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等),可控制肠杆菌属;氨卞青霉素对肠球菌和厌氧性消化链球菌敏感;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等的抗菌谱较广,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

2.清创引流 病变组织及周围存在着广泛的血管血栓,药物常难以到达,故积极、大剂量抗生素治疗1~3天无明显效果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彻底清创,充分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手术应彻底清除坏死筋膜和皮下组织,直至不能用手指分开组织为止。常用方法:

(1)切除感染部位的健康皮肤备用:清除坏死组织,清洗创面;行游离植皮,覆盖创面。此法可防止创面大量的血清渗出,有利于维持术后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

(2)在健康的皮肤上做多处纵形切开:清除坏死筋膜和脂肪组织,以3%双氧水、甲硝唑溶液、或0.5%~1.5%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伤口,造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然后用浸有抗生素药液(甲硝唑、庆大霉素等)的纱条湿敷,每4~6小时换药1次。换药时需探查有否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分离情况存在,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引流。

(3)择期行植皮术:皮肤缺损较大,难以自愈时,应待炎症消退后,择期行植皮术。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健康筋膜的保护,损伤后易造成感染扩散。甲硝唑局部湿敷可延缓皮肤生长,不宜长期应用。

3.支持治疗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者,可输注新鲜血、白蛋白或血浆;可采用鼻饲或静脉高营养、要素饮食等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

4.高压氧治疗 近年来外科感染中合并厌氧菌的混合性感染日益增多,而高压氧对专性厌氧菌有效。有人用高压氧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Riseman在对29例病人的对比治疗中显示,其中接受高压氧治疗(2.5ATM,90min,平均治疗次数为7.4次)的17例,平均清创手术为1.2次,病死率为23%;未接受高压氧治疗的12例,平均清创手术次数为3.3次,病死率为6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Knity对11例病人采用高压氧治疗,其中8例与以往病例相比有显著疗效。须注意的是,虽然高压氧疗法可以降低患有坏死性筋膜炎病人的病死率,减少额外清创的需要,但该疗法绝不能取代外科清创和抗生素治疗。

5.并发症的观察 在治疗全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尿量,做血细胞比容、电解质、凝血机制、血气分析等检查,及时治疗心肾衰竭,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的发生。

二 、预后

坏死性筋膜炎全身中毒症状重,并发症多且为凶险,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坏死性筋膜炎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膏药外敷,通过膏药外敷,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并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筋骨,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可迅速消除肿痛,促进血液流畅和功能恢复。

坏死性筋膜炎如何鉴别?

易混淆疾病:丹毒,

1.丹毒 局部为片状红斑,无水肿,边界清楚,且常有淋巴结、淋巴管炎。有发热,但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不具有坏死性筋膜炎的特征性表现。

2.链球菌坏死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皮肤坏死为主,不累及筋膜。早期局部皮肤红肿,继而变成暗红,出现水疱,内含血性浆液和细菌。皮肤坏死后呈干结、类似烧伤的焦痂。

3.细菌协同性坏死主要是皮肤坏死,很少累及筋膜。致病菌有非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专性厌氧菌、变形杆菌和肠杆菌等。病人全身中毒症状轻微,但伤口疼痛剧烈,炎症区中央呈紫红色硬结,周围潮红,中央区坏死后形成溃疡,皮缘潜行,周围有散在的小溃疡。

4.梭菌性肌坏死是专性厌氧菌的感染,常发生在战伤、创伤、伤口污染的条件下。早期局部皮肤光亮、紧张、有捻发音,病变可累及肌肉深部。分泌物涂片可检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肌肉污秽坏死,可有肌红蛋白尿出现,X线片可发现肌间有游离气体。

5.非产气荚膜梭菌性肌坏死此病由厌氧性链球菌或多种厌氧菌引起,较为罕见。诱因与气性坏疽相似,但病情较轻,伤口内有浆液性脓液,炎症组织中有局限性气体。

如何预防坏死性筋膜炎,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措施

坏死性筋膜炎预防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Rea和Wyrick证实,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以往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落后,常不能发现厌氧菌,但近年来证实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和球菌等厌氧菌常是本病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是单纯厌氧菌感染。Guiliano报道16例坏死性筋膜炎,共培养出75种细菌,15例至少培养出一种兼性链球菌,10例类杆菌,8例消化链球菌。在Stone Martin(1972)的病例中,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占62%,肠球菌19%,有厌氧性链球菌51%,合并类杆菌24%,但未见β溶血性链球菌。两组的病例对象虽有差异,但结果均证明,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协同作用,兼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降低了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细菌产生的酶使H2O2分解,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的滋长和繁殖。

坏死性筋膜炎并发症,坏死性筋膜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坏死性筋膜炎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贫血,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贫血。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中毒性休克。

4.多器官功能衰竭。

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原因

坏死性筋膜炎病因主要病因: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所致

一、发病原因

坏死性筋膜炎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包括革兰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发展,证实厌氧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协同作用的结果。

坏死性筋膜炎常伴有全身和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损害,如继发于擦伤、挫伤、昆虫叮咬等皮肤轻度损伤后,空腔脏器手术后,肛周脓肿引流、拔牙、腹腔镜操作后,甚至是注射后(多在注射毒品后)均可发生。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好发本病。部分坏死性筋膜炎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肥胖、营养不良、肾病、休克、转移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二、发病机制

多种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和筋膜,需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使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降低;同时细菌产生的酶分解了组织中的H2O2,从而创造了少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滋生和繁殖。

细菌感染沿着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地潜行蔓延,引起感染组织广泛性地炎症充血、水肿,继而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网发生炎性栓塞,组织营养障碍,导致皮肤缺血性坑道样坏死,甚至发生环行坏死。镜检可见血管壁有明显的炎性表现,真皮层深部和筋膜中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受累筋膜内血管有纤维性栓塞,动、静脉壁出现纤维素性坏死,革兰染色可在破坏的筋膜和真皮中发现病原菌,肌肉无损害的表现。

坏死性筋膜炎有哪些症状?

坏死性筋膜炎症状

早期症状:片状红肿、疼痛早期皮肤红肿,呈紫红色片状,边界不清,疼痛。此时皮下组织已经坏死,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坏,故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晚期症状:血性水疱由于营养血管被破坏和血管栓塞,皮肤的颜色逐渐发紫、发黑,出现含血性液体的水疱或大疱。

相关症状:足底烧灼感,浅筋膜炎,剧烈疼痛,怕冷,

一、症状

坏死性筋膜炎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发病以四肢为多见,尤其是下肢;其次是腹壁、会阴、背、臀部和颈部等。病人局部症状尚轻,全身即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是本病的特征。

1.局部症状 起病急,早期局部体征常较隐匿而不引起病人注意,24h内可波及整个肢体。

(1)片状红肿、疼痛:早期皮肤红肿,呈紫红色片状,边界不清,疼痛。此时皮下组织已经坏死,因淋巴通路已被迅速破坏,故少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感染24h内可波及整个肢体。

个别病例可起病缓慢、早期处于潜伏状态。受累皮肤发红或发白、水肿,触痛明显,病灶边界不清,呈弥漫性蜂窝织炎状。

(2)疼痛缓解,患部麻木:由于炎性物质的刺激和病菌的侵袭,早期感染局部有剧烈疼痛。当病灶部位的感觉神经被破坏后,则剧烈疼痛可被麻木或麻痹所替代,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3)血性水疱:由于营养血管被破坏和血管栓塞,皮肤的颜色逐渐发紫、发黑,出现含血性液体的水疱或大疱。

(4)奇臭的血性渗液:皮下脂肪和筋膜水肿、渗液发粘、混浊、发黑,最终液化坏死。渗出液为血性浆液性液体,有奇臭。坏死广泛扩散,呈潜行状,有时产生皮下气体,检查可发现捻发音。

2.全身中毒症状 疾病早期,局部感染症状尚轻,病人即有畏寒、高热、厌食、脱水、意识障碍、低血压、贫血、黄疸等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若未及时救治,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中毒性休克等。

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的轻重不相称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二、诊断

Fisher提出六条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

2.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

3.未累及肌肉。

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

5.无重要血管阻塞情况。

6.清创组织病检 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取材最好采自进展性病变的边缘和水疱液,做涂片检查,并分别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测定血中有无链球菌诱导产生的抗体(链球菌释放的透明质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B,能产生滴度很高的抗体),有助于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烧灼感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剧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坏死性筋膜炎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普外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愈率:75%-85%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细菌学检验,血液电解质,一般摄片检查,

常用药品:复方氯唑沙宗片,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复方金银花颗粒,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