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1:21:35

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

早期症状:骨痛骨质疏松的骨痛,通常是因小梁骨发生微骨折,当体位变动时肌肉及韧带牵拉引起,故可发生起坐痛、前屈后伸痛

晚期症状:局部压痛或叩击痛其特点是不伴随局部红肿及发热。

相关症状:骨痛,驼背,局部压痛,

一、症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发生的疾病,在没有发生骨折,之前,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发现驼背、身材变矮、或骨痛时,常常已经发生了骨折。因此,不能用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疼痛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判断治疗效果。

  1.骨痛

骨质疏松的骨痛,通常是因小梁骨发生微骨折,当体位变动时肌肉及韧带牵拉引起,故可发生起坐痛、前屈后伸痛、行走痛、翻身痛及卧位痛等。通常用四级评分法反应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分为有时疼痛,2分为经常疼痛,但能忍受,3分为疼痛难忍,并影响工作及生活。

2.驼背或身材变矮

当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时出现。

3.局部压痛或叩击痛

其特点是不伴随局部红肿及发热。

二、诊断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可以在骨质疏松早期即做出诊断。

骨矿含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1994年WHO重新制订了以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正常骨量

BMD或BMC较年轻成年人平均值低1个标准差以内。

2.骨量减少

BMD或BMC较年轻成年人平均值低1~2.5个标准差。

3.骨质疏松症

BMD或BMC较年轻成年人平均低2.5个标准差或以上。

4.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确定的骨质疏松症)

符合上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

我国专家认为以骨量丢失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不利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丢失2个标准差为诊断标准更适合我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