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5:24: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骨质疏松早期有哪些症状_,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7-01 05:24:21 245 ℃

一、骨质疏松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骨质疏松前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二、骨质疏松早期症状

  早期,骨质疏松症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也无任何不适感。而一旦出现腰背疼痛或是全身疼痛,已经是骨质疏松的中晚期。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是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

  三、骨质疏松症状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驼背的是骨质疏松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严重患者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室内日常活动、跌倒等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四、主要表现

  1.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当脊柱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一部分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也可不出现明显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动作往往也可导致骨折并引起疼痛,故患者就诊时常无明确的创伤史。疼痛多较轻但持续,有时程度剧烈并可持续数周。而急性腰背痛缓解之后,往往可残留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

  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①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小粱的吸收、断裂,骨皮质变薄、穿孔,从而引起全身疼痛;②在引力作用下,由于骨强度明显下降导致椎体楔形变、鱼尾样变形而引起疼痛;③由于骨骼变形,导致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张力出现变化,肌肉易于疲劳,易于出现痉挛,从而产生肌膜性疼痛。

  从疼痛部位看,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部、双肋部、髂骨区域、胸背部、严重时,全身各处均有疼痛。

  2.身高缩短、驼背

  由于骨松质和皮质组成的骨骼中,骨松质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改变。由于椎体主要由骨松质组成,而且支持整个身体,因此容易产生身高变短等症状。

  骨质疏松时锥体骨小梁破坏,数量减少,强度变弱,易于导致椎体变形,在严重骨质疏松时,整个脊柱可缩短10~15cm。研究发现,妇女在60岁以后,男性在65岁以后之间出现身高缩短。 由于脊柱解剖上的缘故,椎体压缩,而椎体后结构如棘突、椎板、椎弓根并未压缩,从而造成脊柱前屈和后突畸形,即驼背出现。驼背越重,腰背疼痛的症状越重。由于受力的原因,有些患者有侧凸畸形。

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否则到了老年我们的身体不行了就会后悔莫及,一般我们在35岁以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很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此时骨形成大于骨丢失。但是到了35岁以后,骨丢失将逐渐大于骨形成,体内含钙量将逐年减少。所以在35岁之前是预防疾病最佳的时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干果和乳制品一样,能够为骨骼提供钙质,如杏仁芝麻葵花子等,都是钙质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所以尽量能够每天一把。同时每天一杯奶、一把豆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鲑鱼瘦肉大豆、豆类和蔬菜,能够增加骨骼内的矿物质成分,减少骨折风险,保护肌肉,防护关节,并提升骨骼力量。

  35岁之前尽量能够戒烟戒酒,吸烟不仅拖累身体的主要脏器,也给骨骼带来危害,即使是少量吸烟,也会妨碍造骨细胞的功能。戒酒相信很多人可能做不到,如果实在不行,我们起码要控制自己的酒量,每天喝啤酒超过1斤,或者喝红酒超过150毫升,都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中矿物质的降低,会增加骨折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锻炼身体留心体重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弯曲的脊椎让身形显得老态龙钟,挺拔的脊椎能让人精神百倍。所以加强锻炼,提升脊椎的力量和伸展力,也能强化周围肌肉,给脊椎更有力的支持,并预防摔倒。还要保持标准的体重,因为太瘦或太胖,都会让骨骼深受其害。

三、治疗骨质疏松所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 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当我们换了骨质疏松以后应该要到医院接受诊治,而不是自己私自补钙,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做一些无用功,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如果真的想要帮助自己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避免自己胡乱补钙,还要确定自己的患病原因,避免乱用药物,希望正在被这种疾病所折磨的人群可以对这些进行了解,以便避免走入治疗的误区。

四、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都是怎样的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4)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5)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6)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预防骨质疏松 三大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障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所以,单纯地补钙并不能全面预防骨质疏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自身的骨量“账户”增值。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怎样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骨质疏松症要注意哪些?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因此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及高龄老人,女性多于男性。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如何有效的来预防骨质疏松症呢?

骨质疏松的症状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的人都会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症状1.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由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椎骨、腕部。另外,可吃些板栗、核桃仁,颇有补肾活血之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另外,临床发现,体重偏低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从饮食方面入手。

Hash:e8941c1c1658a3a2e2c56c5e82d09af454897f56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