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3 01:20:17

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常称为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从肠道扩延至其他脏器或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尤其是肝脏,成为脓肿。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

阿米巴痢疾的饮食,食疗,阿米巴痢疾吃什么好

阿米巴痢疾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利湿性的食物;2.宜吃水溶性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含有乳酸杆菌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发酵酸奶含有丰富的乳酸杆菌,能够促进胃肠道乳酸菌的聚集,促进消化吸收。100g每日一次。冬瓜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脑功能,促进阿米巴症状的缓解。150g与排骨同炖食用。竹荪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素,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促进阿米巴虫卵的排泄。50g与鸡肉同炖。饮食禁忌:1.避免吃油炸干燥不宜消化的食物;2.避免吃过多的非水溶性粗纤维食物;3.避免吃过多的粘滞性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香蕉含有丰富的果糖,但是比较粘稠,容易诱发肠道梗阻的形成。宜吃新鲜的水果如苹果等非粘稠性的食物。腌酱菜含有大量的非水溶性纤维素,容易诱发肠道梗阻,但是少许食用可增加肠道功能。宜少许摄入。锅盔属于焙烤性的食物,而且缺乏油脂滋润,所以不宜多食。宜吃蒸煮型的面食。

阿米巴痢疾饮食原则

阿米巴痢疾饮食

一)食疗方:

1、绿茶叶30g,开水1碗局出味,1天分2到3次服。

2、木耳5g,红糖60,加水一碗半煮熟,连渣服用,每天1次或分2次吃。

3、黄花菜30g,红糖60g,用水烫熟煮烂,每天1。次或分2次食用。

4、新鲜马齿苋60g,捣碎,加水4碗和适量红糖,煮剩3碗,每服1碗,每日3次。

简易方:

(1)鸭胆子:去壳取仁,成人每次15~20粒,每日3次;胶囊分装,饭后服。连服7~10天为一疗程。 鸭胆子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对阿米巴痢疾,的根治率为50%,症状消失为2~7天,镜检阴转为3~5天,复发率为6%左右。

(2)白头翁:取根茎每日15~30g,水煎,分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或入煎剂用。重症另用30~50g煎成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大剂量白头翁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并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所以能止痢并能止血。

(3)大蒜:紫皮大蒜,每日1枚(约6g), 10日为一疗程。10%大蒜浸出液,可作保留灌肠,适用于慢性阿米巴痢疾,。

(4)石榴皮:干品60g,加水200m1,煎成100m1,过滤去渣即成60%石榴皮煎剂。成人每次20m1,每日服三次。慢性阿米巴痢疾6日为1疗程,无效时再继续服1疗程。一疗程治愈率90%。

(5)天香炉(金锦香):用30~6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空腹各服1次,连服3~5天,服药期间忌吃豆腐、蛋类。治阿米巴痢疾效果比较好。

(6)铁线草60g,风尾草60g、大蒜30g,水煎服。治阿米巴痢疾有一定的疗效。

二)适宜食物

为减少肠道刺激,使肠道乇底清理休息,发病1--2天首先应禁食,必要时应从静脉补液。如症状严重禁食时间应延长,使肠道完全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开始进食时应给以清流,最好的食物是米汤、稀藕粉,可每日6--7次,并适当饮用盐开水。大便次数再减少可改为流食食物。除米汤藕粉之外可增加蒸蛋羹、蛋花汤、果汁、过箩菜汁、杏仁霜等。病情再进一步好转可改为低脂少渣半流。食物要易于消化吸收,忌用胀气及具有强烈刺激性调味品。可用白米粥、细挂面、薄面片、烤面包、烤馒头片和少量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鱼肉、鸡肉末等。恢复期可用少渣软饭。但在病人大便恢复正常之前暂不用粗粮、豆类及含纤维高的蔬菜和水果。如欲食用可制成菜泥、果泥、果汁等。牛奶不宜应用。

阿米巴痢疾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阿米巴痢疾一般护理

阿米巴痢疾,护理

 1.本病遍及全球

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我国多见于北方。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成人多于儿童,大多为散发,夏秋季发病较多,偶因水源污染等因素而暴发流行。

2.慢性阿米巴痢疾,多因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病人体质较差

症状反复出现,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发作期的临床症状与急性的相仿,久病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及肝肿大。

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慢性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其排出粪便中的阿米巴原虫包囊通过手、食物、饮水、苍蝇和蟑螂等途径,由口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保健: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消化道隔离。

2.注意观察大便次数及外观。及时留送新鲜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

3.用盐酸依米丁治疗时,应经常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尤其注意血压变化。

阿米巴痢疾检查,阿米巴痢疾诊断

阿米巴痢疾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消化有利于确定细...
阿米巴原虫抗原和抗体,免疫系统——阿米巴原虫抗...
粪中结晶,肛门消化 肛肠正常粪便中可...
粪便气味,胃 肠 其他消化 肛肠粪便特殊气味...
病原体检查,血液血管 其他——病原体检验的...
琼脂扩散试验,血液血管 全身肝炎 内科琼脂扩散试验...

阿米巴痢疾检查

 1.粪便检查

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典型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的腥臭,粪质较多,含血及黏液。镜检可见大量黏液成团的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有时可见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滋养体和夏-雷(Charcot-Leyden)晶体。慢性患者的成形粪便中一般只能检得包囊,可采用硫酸锌离心浮聚法或汞碘醛离心沉淀法或硅石胶态悬浮液(商品名percoll)梯度分离法浓集后,再作碘染色检查包囊,可提高其阳性检出率。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原虫,常用Robinson培养基,对亚急性或慢性病例检出率比较高,因其要求条件较高,目前尚不能作为医院诊断的常规检查。检查阿米巴原虫时,应从虫体大小、核的数量、伪足形状及运动方式等方面和其他肠道非致病性原虫,如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相鉴别。必要时可将包囊或滋养体染色,根据核的结构及拟染色体、糖原泡等加以鉴别。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可将溶组织内阿米巴与迪斯帕内阿米巴相鉴别,主要包括同工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法分析。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表面分子量为260×103Gal/GalNAC凝集素作为靶抗原,以单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血和粪便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88%和99%,这种方法目前欧美已有试剂盒出售。PCR法可直接从DNA水平鉴别出两种内阿米巴,其中以检测编码分子量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的基因最为特异和可行。据称可直接从粪便PCR法鉴别出两种内阿米巴。

2.血清学检查

应用阿米巴纯抗原可以作多种免疫血清学诊断试验。无症状排包囊者抗体检测为阴性,体内有侵袭性病变时才有抗体形成。检测方法有间接血凝(IH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琼脂扩散法(AGD)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阿米巴痢疾,阳性率可达60%~80%,这种抗体在治疗后可持续存在2~10年,而ELISA抗体滴度在患病后几个月内即可转阴,表明一旦抗体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另外IFA法检测一般在痊愈后半年至1年,其抗体滴度可明显下降或转阴,也可作为诊断手段。目前已应用重组抗原检测抗体,据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

3.核酸检测

主要提取脓液或粪便培养物、活检的肠组织及脓血便的DNA,以适当的引物进行扩增反应,目前认为按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分子量为29×103/30×103多胱氨酸抗原(又称peroxiredoxin)基因设计的引物最为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X线钡剂灌肠检查: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

阿米巴痢疾就诊指南

阿米巴痢疾就诊指南针对阿米巴痢疾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阿米巴痢疾挂什么科室的号?阿米巴痢疾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阿米巴痢疾要做哪些检查?阿米巴痢疾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阿米巴痢疾就诊指南旨在方便阿米巴痢疾患者就医,解决阿米巴痢疾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里急后重、腹痛、腹胀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科、消化内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腹胀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腹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腹部不适、腹泻、高热、寒战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7、家中是否有阿米巴痢疾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病原学检查(1)粪便检查 ①活滋养体检查法 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急性痢疾患者的脓血便或阿米巴炎病人的稀便,要求容器干净,粪样新鲜、送检越快、越好,寒冷季节还要注意运送和检查时的保温。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酱红色黏液样,有特殊的腥臭味。镜检可见黏液中含较多粘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夏科-雷登氏结晶和活动的滋养体。这些特点可与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相区别。②包囊检查法 以竹签沾取少量粪样,在碘液中涂成薄片加盖玻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鉴别细胞核的特征和数目。 (2)阿米巴培养 由于技术操作复杂,需一定设备,且阿米巴人工培养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阳性率不高,似不宜作阿米巴诊断的常规检查。 (3)组织检查 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黏膜溃疡,并作组织活检或刮拭物涂片,检出率最高。滋养体的取材必须在溃疡的边缘,钳取后以局部稍见出血为宜。脓腔穿刺液检查除注意性特征外,应取材于脓腔壁部,较易发现滋养体。2.免疫检查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告了多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其中以间接血凝(IHA)、间接荧光抗体(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研究较多,但敏感性对各型病例不同。IHA的敏感较高,对肠阿米巴病的阳性率达98%,肠外阿米巴病的阳性率达95%,而无症状的带虫者仅10%~40%,IFA敏感度稍逊于IHA。EALSA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有发展前途。近年来,已有报道应用敏感的免疫学技术在粪便及脓液中检测阿米巴特异性抗原获得成功。特别是抗阿米巴杂音瘤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为免疫学技术探测宿主排泄物中病原物质了可靠、灵敏和抗干扰的示踪式具。

诊断标准

对阿米巴病的诊断,除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表现作为诊断依据外,重要的是病原学诊断,粪便中检查到阿米巴病原体为惟一可靠的诊断依据。通常以查到大滋养体者作为现症患者,而查到小滋养体或包囊者只作为感染者。

阿米巴痢疾的治疗方法,阿米巴痢疾怎么办,阿米巴痢疾用药

阿米巴痢疾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传染科,消化内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阿米巴痢疾一般治疗

一、阿米巴痢疾,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或大便连续3次找不到滋养体及包囊。暴发型给予输液、输血等支持疗法。慢性型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2.病原治疗

(1)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metronidazole)对阿米巴滋养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目前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本品口服后在小肠内吸收,1h血浆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6~7h。一般治疗剂量为400~800mg/次,3次/d口服,连用5~10天;儿童50mg/(kg·d),分3次服,连用7天。静脉用药以15mg/kg体重,即刻应用,以后7.5mg/kg体重,隔6~8h重复之。副作用轻,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但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潜在致畸性,因而在妊娠3个月以内和哺乳妇女忌用。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结肠浓度偏低,单纯用于杀虫者效果不够理想。替硝唑(tinidazole),本品吸收快,血浓度较甲硝唑高1倍,半衰期较长(10~12h),副作用小,疗效更好。剂量为2g/d,儿童30~40mg/(kg·d),清晨1次口服,连服5天。同类药物尚有奥硝唑(ornidazole)及另丁硝唑(secnidazole),半衰期更长,对各型阿米巴病亦有良好疗效。

(2)依米丁类:

依米丁(emetine)对阿米巴滋养体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组织内滋养体有极高的疗效,但对肠腔阿米巴效果不显著。由于该药毒性较大,治疗量与中毒量较接近,且有蓄积作用,能产生心肌损害,已被其衍生物去氢依米丁(dehydroemetine)所取代,剂量按1mg/(kg·d)计算(成人不超过60mg/a),分2次作深部皮下注射,连用6天。

(3)双碘喹啉(diiodohydroxyquinoline):

本品主要作用于肠腔内阿米巴。口服后吸收<10%,肠腔内浓度高。作用机制为螯合亚铁离子,阻断原虫代谢率达60%~70%。本品毒性低,偶有头痛、恶心、皮疹及肛门瘙痒等。成人剂量为0.6g/次,3次/d,儿童30~40mg/(kg·d),15~20天为一个疗程。

(4)二氯尼特(diloxanide furoate):

本品是目前最有效的杀包囊药物,可能与阻断蛋白质合成有关。对轻型及带包囊者的疗效为80%~90%,毒性低,仅见腹胀、恶心等轻度副作用。成人剂量为500mg/次,3次/d,连服10天为一疗程。本品不宜用于孕妇患者,因其可能有致畸性。

(5)硝唑尼特(硝噻醋柳胺):

本品是一种有效抗肠道原虫药物。据Rossignol等报道对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鞭毛虫所致的腹泻,500mg/次,2次/d口服,连续3天,经随机、双盲对照观察,效果明显,于治疗后7天内即停止腹泻,副作用较轻。

(6)抗菌药物:

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共生细菌而影响阿米巴的生长繁殖,尤其对阿米巴痢疾,伴发细菌感染时效果尤佳。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如巴龙霉素)及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为取得最佳疗效,上述药物多采用联合用药,常用的治疗方案如下:①普通型一般采用甲硝唑,其治愈率可达90%,如加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若有包囊排出,可加用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②暴发型可采用甲硝唑静脉内给予,同时与抗菌药物联合,并对症治疗。③慢性型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选用甲硝唑或双碘喹啉,亦可选用二氯尼特治疗。④无症状型可选用二氯尼特或双碘喹啉。

3.合并症治疗

在积极有效的抗阿米巴药物治疗下,一切肠道合并症均可获得缓解。暴发型患者常有合并细菌感染,应加用有效抗生素。大量肠出血者可输血。肠穿孔伴腹膜炎,者应在甲硝唑和广谱抗生素控制下进行手术治疗。

二、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有肠道加杂症和治疗不彻底者都易复发。暴发型患者预后较差,有严重肠出血、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合并症者预后不良。

阿米巴痢疾辨证论治

三、阿米巴痢疾中医治疗

在治疗上以导滞、行气、和血为原则。初期属湿热证,所谓“利无止法,以通为止”。后期属虚证或虚中挟实证,以攻补兼施,或温补收涩为主,不可过于苦寒,损伤脾胃。若病情危重者,属内闭外脱者,急宜回阳救脱,积极抢救。

1、辨证治疗:

(1)湿热痢: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佐以调气、行血、导滞。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15g,甘草3g,黄芩9g,黄连9g,水煎服。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水煎服、腹痛严重者加木香、青皮、白芍等;便中鲜血多者加地榆炭、槐花炭、当归炭。有表证的加香薷、淡豆豉、夹积滞的加枳壳、槟榔、厚朴。

(2)疫毒痢: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加银花。地榆、赤芍、丹皮、枳壳、木香等。若症见高热,神昏谵语,甚至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为热毒深入心营,用神犀丹:犀角、石菖蒲、黄芩,鲜生地、银花、金汁、连翘、板蓝根、香豉、玄参、花粉、紫草。或紫雪丹:黄金、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升麻、人参、甘草、犀角、羚羊角、沉香、木瓜、丁香、朴硝、辰砂、麝香。以清热解毒,宣窍镇痉。若症见汗出肢冷,脉细喘促,昏迷,为内闭外脱之象,应用参附汤或独参汤回阳救逆。

(3)寒湿痢:

治法:温中、化湿、调气。

方药:①附桂理中汤:党参12g,干姜9g,白术12g,炙甘草6g。水煎服。加当归、木香、白芍。②艾叶3g,干姜3g,莱菔子4.5g,水煎服,每日3剂。

(4)虚寒痢(迁延痢):

治法:补中益气,清肠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15g,甘草6g,党参12g,当归10g,桔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9g;水煎服。合桃花汤:赤石脂24g,干姜6g,粳米30g。水煎服。若见有急性痢疾症状,为湿热未清,去赤石脂、干姜等收涩药,加清热化湿解毒药。若久痢不愈,耗伤阴血,下痢赤白粘冻,体虚乏力、伴有腹痛、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为阴虚痢,用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芍药、当归、干姜)进行加减。

(5)休息痢:

治法:温中和血,苦辛通降。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或连理汤:人参、白术、干姜、炙草、黄连、茯苓加减。若症见遇寒即发,下痢白冻,无力少食,舌淡苔白,脉沉。为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用温脾汤:人参、桂心、干姜、附子、大黄加减。

(6)噤口痢:

治法:清化湿热,和胃降浊。

方药:用开噤散:人参、黄连、石菖蒲、丹参、石莲子、茯苓、陈皮、冬瓜子、陈米、荷叶蒂。合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加减。如汤剂不受者,先用玉枢丹:山慈姑、续随子、大戟、麝香、腰黄、朱砂、五倍子。少量冲服。若症见舌质红绛而干,脉细脉,为胃阴已大伤加石斛、麦冬、沙参、生地等养胃滋阴。

2、中药验方治疗

(1)白头翁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白头翁30g、黄芩15g、黄连9g,鸦胆子、厚朴、藿香各9g。恶寒高热者加葛根12g,双花15g;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9g;腹痛者加白芍10g;伤津者应适当的补液。

(2)方药:当归50g、防风炭50g、白头翁15g、北秦皮15g、炒黄柏15g、生地黄25g、炮姜炭5g、赤芍15g、水煎服。

(3)方药:太子参10g、炒白术10g、升麻3g,炮姜3g,白芍10g、煨木香5g、焦楂炭10g、乌梅炭5g、炙甘草3g、广陈皮5g、石榴皮10g。水煎服。

阿米巴痢疾如何鉴别?

阿米巴痢疾鉴别

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鉴别要点。

2.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肝脾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大便毛蚴孵化、直肠黏膜活检虫卵及环卵沉淀试验或循环抗原检测等阳性可资鉴别。

3.结肠癌,

一般年龄较大,排便习惯改变并有不畅感。粪便变细且含血液,有渐进性腹胀。肛指检查、X线钡剂、结肠镜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4.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左侧痉挛性疼痛,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广泛充血、水肿,溃疡多而易出血,多次病原体检查阴性,血清免疫学试验阿米巴抗体阴性,抗阿米巴诊断性治疗无效等可作出诊断。

如何预防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的护理措施

阿米巴痢疾预防

阿米巴痢疾预防

饮水须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饮食被污染。防止苍蝇滋生和灭蝇。检查和治疗从事饮食业的排包囊者及慢性患者,治疗期间应调换工作。平时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

阿米巴痢疾并发症,阿米巴痢疾会引发什么疾病

阿米巴痢疾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阑尾炎,腹膜炎,肝脓肿,

阿米巴痢疾,并发症

1.肠内合并症

(1)肠出血:

深溃疡可侵蚀血管引起程度不等的肠出血,有时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量出血少见。

(2)肠穿孔:

多发生于暴发型及有深溃疡的患者,穿孔部位以盲肠、阑尾和升结肠为多见,穿孔后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穿孔较少见,慢性穿孔较多,大多无剧烈的腹痛发作,穿孔发生的时间常难以确定,但全身情况逐渐恶化。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而确诊。有时由于先形成粘连,穿孔后可形成局部脓肿,或穿入附近器官而形成内瘘。

(3)阿米巴性阑尾炎,:

盲肠部病变易蔓延至阑尾。临床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但易发生穿孔。据称热带、亚热带地区因阑尾炎而手术者,发现约1/3为阿米巴感染所致。

(4)结肠肉芽肿:

慢性病例由于黏膜增生,发生肉芽肿,形成大肿块,极似肿瘤,称为阿米巴瘤,极易误诊为肠癌,。多见于盲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处。

2.肠外合并症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自肠壁静脉、淋巴管或直接蔓延,播散至肝、腹腔、肺、胸膜、心包、脑、泌尿生殖道或邻近皮肤,形成脓肿或溃疡,其中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

阿米巴痢疾的病因,阿米巴痢疾有哪些原因

阿米巴痢疾病因主要病因:由于溶组织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

一、发病原因

溶组织内阿米巴有滋养体及包囊两期。滋养体以往将其分为小滋养体与大滋养体,前者寄生于肠腔中,称为肠腔共栖型滋养体,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可使其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转变为后者,称为组织型滋养体。近年来,分子分类学研究证实,两类虫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具有明显的特异性。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其同工酶谱、膜抗原与毒力蛋白及编码基因存在的明显差异,正式将非致病性虫株命名为迪斯帕内阿米巴(Entamoeba dispar),而将致病性虫株仍称为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因此,认为存在肠腔的大部分滋养体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滋养体,为肠腔共栖生物,并不侵入肠壁。而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不论其大小,均具有侵袭性,随时可吞噬红细胞,故将这种吞噬红细胞或不吞噬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均称为滋养体。滋养体在患者新鲜黏液血便或肝脓肿,穿刺液中,均活动活泼,5μm/s,以二分裂法增生,形态变化较大。当其在有症状病人组织中,常含有摄入的红细胞,大小常在20~40μm,甚至50μm,但在肠腔非腹泻粪便中或有菌培养基中,则大小为10~30μm,不含红细胞。滋养体内、外质分界极为明显,借助单一定向的伪足运动。内质内有一个泡状核,呈球形,直径4~7μm,核膜边缘有单层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质粒(chromatin granule)。核仁小(仅0.5μm),常居中,周围为纤细丝状结构。包囊是滋养体在肠腔内形成,但在肠腔以外的脏器或外界不能成囊。在肠腔内滋养体逐渐缩小,停止活动,变成近似球形的包囊前期,以后变成一核包囊,并进行二分裂增生,发育成为四个核的成熟包囊,直径为10~16μm,壁厚125~150nm。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通过扫描电镜或透视电镜的观察,发现其细胞膜厚约10nm,外皮为一层绒毛状的糖萼(glycocalyx),胞质内含有无数糖原颗粒和螺旋状排列的核糖体,无典型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滋养体表膜上分布有许多丝状突起,有直径0.2~0.4μm圆形的孔,与微胞饮作用(micropinocytosis)有关,在伪足和微饮管口则无这类小孔,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特征之一。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体外培养已从单种培养(xenic cultivation)进入单栖培养(monoxenic cultivation),现已发展到纯性培养(axenic cultivation)及近在软琼脂培养基中的克隆化培养。无生物培养的成功,提供了对阿米巴深入研究的条件,解决了纯抗原的制备问题。

二、发病机制

包囊被吞食后,包囊内的核分裂继续进行,在进入小肠下段,滋养体脱囊,逸出,随粪便下降,寄生于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位的肠腔。以肠腔内细菌及浅表上皮细胞为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滋养体侵袭肠黏膜,造成溃疡,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酿成痢疾,。一般认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因素中,有三种致病因子已在分子水平广泛研究和阐明:①分子量为260*103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Gal/GalNAC)凝集素(由分子量为170*103和35*103的亚单位通过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介导吸附于宿主细胞(结肠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表面,吸附后还具有溶细胞作用;②阿米巴穿孔素(amoeba perforin)是滋养体胞质颗粒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当滋养体与靶细胞接触时或侵入组织时就会注入穿孔素,造成宿主细胞形成离子通道的孔状破坏;③半胱氨酸蛋白酶是虫体最丰富的蛋白酶,其分子量为30*103,可使靶细胞溶解,并有降解补体C3为C3a,而阻止补体介导的抗炎反应。阿米巴滋养体不仅能吞食红细胞,并且有迅速触杀白细胞的能力,这种触杀力的强弱,可以作为判断虫株毒力的指标。宿主的健康状况及滋养体的毒力程度可能与造成病变有关,滋养体的毒力并非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动物传代而增强,也可在多次人工培养后而减弱。某些革兰阴性菌可以增强滋养体的毒力,如产气荚膜杆菌等可以明显增强实验动物感染率和病变程度。

阿米巴痢疾,的病变部位多发生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升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偶及回肠下段。病变以局限性黏膜下小脓肿开始,其孤立散在分布。组织破坏逐步向纵深发展,自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形成口小底大的典型烧瓶样溃疡。早期病变仅可见黏膜小溃疡,表面周围略上翻,但边缘不整齐,溃疡表面可见深黄色或灰黑色坏死组织,在其深部可找到滋养体。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一般正常,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则无炎症反应。但由于黏膜下组织较为疏松,故滋养体可顺长轴向两侧扩展,使大量组织溶解而形成多窦道相通的蜂窝状区域。溃疡底部的血管有血栓形成,,但有时病变可破坏小动脉酿成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出血。溃疡亦可穿破肌层直至肠壁,使后者变得极薄,肠内容可以渗漏至腹腔,或穿破肠壁,造成局限性腹腔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滋养体也可进入门静脉血流,在肝内形成脓肿,且可以栓子形式流入肺、脑、脾等组织与器官,形成脓肿。在慢性病变中,息肉样残片可伸向肠腔。溃疡愈合后仍可见到瘢痕痕迹。由于滋养体反复侵入黏膜,加以细菌继发感染,致使肠黏膜组织对阿米巴刺激的增生反应,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可出现大块状肉芽肿,成为阿米巴瘤(amoeboma),多见于盲肠、横结肠、肛门直肠交接处,质硬,难以与大肠癌,相鉴别。病变在显微镜下所见,组织坏死伴少量的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由于滋养体可溶解中性粒细胞,一般中性粒细胞极少见,但有细菌继发感染时,仍可见到较多中性粒细胞。阿米巴滋养体满布于整个病损中,尤其多见于病损扩展的边缘,甚至在邻近的正常组织中也有存在。

阿米巴痢疾有哪些症状?

阿米巴痢疾症状

早期症状: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和黏液,多呈暗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者可为血便

晚期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患者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相关症状:里急后重,肚子疼,腹胀,

一、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4天,长达1年以上。起病突然或隐匿,可有以下临床类型。

  1.无症状型(原虫携带状态)

大多数粪便内能找到阿米巴原虫而无症状,包囊仅在常规粪检中发现,并在整个感染期间排出,作为共居者存在,不侵袭组织,这类患者约90%为迪斯帕内阿米巴感染。但也有极少数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而症状不明显,多年保持亚临床状态如腹部不适、气胀,、便秘,等。

2.普通型

起病一般缓慢,有腹部不适,大便稀薄,有时腹泻,每天数次,有时亦可便秘。腹泻时大便略有脓血,呈痢疾,样。如病变发展,痢疾样大便可增至10~15次/d或以上,伴有里急后重,腹痛加剧和腹胀。回盲部、横结肠及直肠部均可有压痛。全身症状较轻微,常有低热或不发热。上述症状一般持续数天至数星期,可自行缓解,如未接受治疗则易于复发。粪检可有少量或多量滋养体,大便有腐败腥臭。

3.暴发型

此型少见,多发生于体弱和营养不良,者。起病急骤,中毒症状显著,重病容,有高热及极度衰竭。大便迅速增至15次/d以上,含明显脓血与大量滋养体,甚至肛门失禁,呈水样或血水样,有奇臭,伴呕吐,、剧烈腹痛、里急后重及腹部明显压痛。患者有不同程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有时可出现休克,,易并发肠出血与肠穿孔。如不积极抢救,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或并发症而死亡。

4.慢性型

常为普通型未经彻底治疗的延续,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腹泻反复发作,或与便秘交替出现。一般腹泻每天不超过3~5次,大便呈黄糊状,带少量黏液及血液,有腐臭,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疼痛。症状可持续存在,或有间歇。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星期或数月。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常因疲劳、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情绪变化等为复发的诱因。久病者常伴有贫血,、乏力、消瘦、肝大及神经衰弱,等。易并发阑尾炎,及肝脓肿,。大便检查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

二、诊断

典型阿米巴痢疾,诊断不难,确诊有赖于粪便中找到病原体。不典型病例往往需借助结肠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等措施。

 1.临床症状

一般起病较慢,中毒症状较轻,痢疾样腹泻次数较少,有果酱样大便,容易反复发作。由于其症状轻重不一,且缺少特征性,故对慢性腹泻,或有含糊不清的肠道疾病者,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2.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发现病原体后尚须鉴别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目前血清学检查发展很快,是诊断阿米巴病的关键性实验,大约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过ELISA、间接血凝及间接免疫荧光等检测不同滴度的抗体。PCR诊断技术为十分有效、敏感及特异的方法。WHO专门委员会建议,镜下检获含四核的包囊,应鉴定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或迪斯帕内阿米巴;粪中检测含红细胞的滋养体,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血清学检查高滴度阳性,应高度怀疑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引起。

3.结肠镜检查

对那些显微镜检查、血清学及PCR检查均未获阳性结果,而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可行结肠镜检查或纤维肠镜检查。约2/3有症状病例中,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溃疡,表面覆有黄色脓液,边缘略突出,稍充血,溃疡与溃疡之间的黏膜正常。从溃疡面刮取材料作镜检,发现滋养体机会较多。

4.X线钡剂灌肠检查

病变部有充盈缺损、痉挛及壅塞现象。此种发现虽无特异性,但有助于阿米巴瘤与肠癌,的鉴别。

5.诊断性治疗

如临床上有高度怀疑而各种检查又不能确诊时,可选用抗阿米巴药物治疗,如效果确切,诊断亦可成立。

阿米巴痢疾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腹胀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腹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阿米巴痢疾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传染科,消化内科,急诊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3000元)

治愈率:经过系统治疗一般完全可以治愈

治疗周期:3-6周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阿米巴原虫抗原和抗体,粪中结晶,粪便气味,琼脂扩散试验,

常用药品:奥硝唑胶囊,替硝唑片,塞克硝唑片(薄膜衣),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