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04:35:12

布病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出汗异常、头痛、神经痛、腹泻、关节疼痛等。

布病的饮食,食疗,布病吃什么好

布病饮食原则

 布鲁菌病,饮食

 1、布鲁菌病食疗方:

〖组成〗大蒜60 瓣、雄黄30 克.

〖用法〗雄黄研细未, 大蒜捣烂, 配制成60 丸, 每次1 丸, 1 天3 次, 连服20 天为一疗程.

〖主治〗布鲁菌病慢性期, 痕乏, 多汗, 低热,, 失眠,, 烦躁.

  2、布鲁菌病患者适宜吃什么?

饮食宜选择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以补充人体消耗的水分,如汤汁,饮料,稀粥之类;

宜吃具有清热,生津,,养阴作用的食品;

宜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瓜果;

宜吃以下食物:梨子,橘子,李子,柑,香蕉,椰子浆,甘蔗,西瓜,番茄,黄瓜,萝卜,冬瓜,金银花等等。

3、布鲁菌病不适宜吃什么?

忌吃黏糯滋腻,难以消化的食品;

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忌吃以下食物:糯米,牛肉,狗肉,羊肉,羊髓,鸡肉,鸡蛋,鲫鱼,鳗鱼,杨梅,胡椒,肉桂,炒米,薄荷等等。

布病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布病一般护理

 布鲁菌病,护理

 禁食病畜肉及乳品。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眼罩、手套,穿防护衣。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避免接触家畜。

布病检查,布病诊断

布病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液血管血液直接抗人球蛋...
脑脊液细菌培养,颅脑——正常人脑脊液...
补体结合试验,全身——补体结合试验...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血液血管 骨髓病理科血液及骨髓细...

医技检查

1. 周围血象: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血沉在急性期增速,慢性期亦偏高。贫血,不清,仅见于严重患者或有延徒性病灶者。

2 、细菌培养:

需时较长,4周后仍无生长方可放弃。骨髓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血液,慢性期尤然。急性期羊型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可达60%~80%。牛型布鲁菌初分离时需10%的二氧化碳。从尿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脓液等中也可分离出病菌,可将标本接种于豚鼠或小白鼠。

3 、免疫学试验

1 】血清凝集试验:

试管法乃直接检测脂多糖抗原的抗体,效价≥1:160为阳性,但注射需乱菌苗后也可呈阳性,故应检查双份血清,若效价有4倍或以上增长,乃提示近期布氏杆菌感染。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该法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且检测IgM及IgG的敏感性相似。因慢性患者的抗体属IgG型,故本法可同时用于急、慢性病人的诊断。近来有采用亲和素酶联试验,较ELISA更敏感。

3】 2-巯基乙醇(2-ME)试验:

本法可检测IgG,用于鉴别自然感染与菌菌免疫。自然感染达1个月后,体内凝集即以IgG型为主(初为IgM型),该IgG对2-ME有耐受性;而菌菌免疫后3个月内的凝集素均以IgM为主,可为2-ME所破坏。

4】 补结试验:

补结抗体亦属IgG,病程第3周的效介可超过1:16。本试验的阳性率高于凝集试验,特异性亦高,但出现时间晚于凝集试验。

5 】抗人球蛋白试验

:病人尚可产生一种不完全抗体,后者虽可与抗原结合,但肉眼不可见。当将抗人球蛋白免疫血清加入抗原-不完全抗体复合物中,即出现直接可见的反应。不完全抗体出现早而消失晚,故可用于急、慢性期病人的诊断。鉴于本法操作复杂,只适用凝集试验阴性的可疑病人,效价>1:80为阳性。

6】 皮内试验:

布鲁菌素皮试乃为一种延迟超敏反应,24~48小时观察结果。仅有局部红晕而无肿块者为阴性,局部红肿和硬快的直径达2~6cm者为阳性。皮试在病程6个月内的阳性率很低,慢性期患者几近100%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

7】其他免疫试验:

有反向被动血凝试验、放射免疫、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因操作复杂,不适于普遍采用。

  4、 其他检查:

脑脊液检查适用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其余均正常。心电力产可示P-R新时期处长、心肌损害、低电压等。骨、关节的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钙化、骨质修复反应强而破坏性小,椎间盘和椎间隙变窄等。肝功能及脑电图的改变的均属非物异性。

布病就诊指南

布病就诊指南针对布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布病挂什么科室的号?布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布病要做哪些检查?布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布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布病患者就医,解决布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发烧、睾丸触痛、白细胞增多

建议就诊科室

传染科、急诊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急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无力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发烧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无力、失眠、低热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2.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是指用于检测菌血症、真菌血症患者血液中微生物、大多数菌血症是间歇性的,需要多次培养证实。当人体局部感染向全身播散和出现全身感染时,血液和骨髓中可出现细菌,即菌血症、毒血症或败血症。临床上患者有发热、感染血象和症状时,可以进行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常用传统肉汤增菌法、自动血培养仪检测法。3.补体结合试验(CFT)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诊断标准

急性及亚急性:发病多徐缓。发热以波状热型最具特征,亦可呈弛张型或不规则型,每波持续一至数周,间歇数天至2周,少则2~3波,多则十余波。体温下降时伴有大汗及关节痛。常见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可有神经痛及睾丸炎等。亚急性期尚可并发各处化脓性病灶。如: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慢性期:有长期低热、寒意、疲惫、失眠、夜汗、肌痛、关节痛、神经痛等症状。久病可发生关节强直或挛缩。

布病的治疗方法,布病怎么办,布病用药

布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传染科,急诊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500元治愈率: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

布病一般治疗

一、西医治疗

1 急性感染

1】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

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给予足量维生素B族和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高热者可同时应用解热镇痛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改善血症,症状,但必须与抗生素合用,疗程3~4天。有认为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长期有睾丸肿痛者,均有应用激素的指征。

2 】抗菌治疗:

利福平对本病有效,利福平600~900mg/天加四环素200mg/天,疗程6周,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羊、猪型感染者以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为宜,一般采用二个疗程,每次间隔5~7天,每一疗程为3周。四环素每天剂量为2g,4次分服。发热一般于用药后3~5天内消退,此时剂量可减为1.5g。链霉素的每天成人剂量为1g,分2次肌注。SMZ和TMP合剂对本病也具一定效果,对四环素过敏,者、孕妇等可以采用。疗程宜为4~6周,过短易有复发(复发率4%~50%)。链霉素也需同用,成人剂量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3周。

2 慢性感染

一般认为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有一定疗程,但四环素的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对脓性病灶可予手术引流。

布氏杆菌骨髓炎,应予彻底清创,辅以长期抗菌治疗,除四环素及链霉素外,亦可试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疗程。脊柱炎,或椎间盘感染一般无需外科引流。关节炎患者偶需做滑膜切除术。

布鲁菌心内膜炎,宜用四环素治疗,疗程2~3个月。链霉素6周。四环素亦可与庆大霉素复方SMZ联合治愈本病。也可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利福平。但成功的治疗常需换瓣。

布菌疗程已沿用20余年,静脉注射,首剂为25万个菌体,以后依次为50万、125万、250万、500万、1000万、2000万、5000万、7500万、1亿、1.5亿。每次注射后引起短暂的发热有效。禁忌证为:活动性且肺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等。

布鲁菌病,并发症有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脑为、脑膜炎,、脊髓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子宫内膜炎,等,个别病人可发生失语、瘫痪,、听力减退、耳聋,、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肾炎,、肾盂肾炎,等。妊娠患者发生流产,者约占1%。

布病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

 急性期湿热,毒邪外犯肌表,内侵脏腑,以邪实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主;慢性期正虚邪恋,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清除余邪。

1、湿热伤营型:

此时菌毒血症,及脏器病损均较严重。

症状:关节疼痛,,肝脾,、烦热,多汗,睾丸,肿痛,舌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养血。

方药:清营汤合三仁汤加减。

玄参10克,丹参15克,麦冬15克,黄连6克,生地15克,连翘10克,郁金12克,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滑石15克,芦根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2.湿热内蕴,型:

相当于急性期,菌毒血症,及病灶,损害轻浅阶段。

症状:畏寒,发热,午后热甚,身痛,,脘痞,,舌,苔腻,脉濡数。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佩兰10克,蔻仁10克,滑石15克,藿香10克,菖蒲10克,黄芩12克,连翘15克,木通6克,茯苓15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3.正虚邪恋型:

相当于慢性期,已无菌毒血症,,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

症状:烦热失眠,、乏力,,腰腿疼痛,,身体 虚弱,或已有关节变形及活动受限,,舌有瘀点,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清除余邪。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党参12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茯神12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独活10克,黄柏10克,鸡内金6克。

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4.其他

(1)穿山龙:

每日2m1,肌肉注射,内含生药1 g,15日为一疗程。近期疗效为30%。本品为一种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并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作用。

(2)0.2%黄连素注射液:

每次4m1,肌肉注射,每日2~3次,疗程2~3周。

(3)雄蒜丸:

雄黄30g,大蒜60瓣。将雄黄研末,大蒜捣成泥状,揉合为60丸,每次1丸,每日3次,连服20日为一疗程。配合针灸,,可提高疗效。

(4)三黄汤:

黄连15g.黄芩20g、黄柏h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0日。

上面资料仅供参考。

布病如何鉴别?

 布鲁菌病,鉴别

 本病的急性期易与伤寒,、副伤寒,、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流行性感冒,、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疟疾,、淋巴瘤,、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混淆。布病的慢性期宜与各种骨和关节疾病、神经官能症等下鉴别。

1、风湿热,:

常有环形红斑、心肌炎,、白细胞增高、抗链球菌溶素“O”阳性等。

2.伤寒:

多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血、尿、骨髓等伤寒杆菌培养及凝集反应阳性等。

3.结核病,:

结核病多有肺部病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可见结核病灶;败血症,中毒症明显,血及骨髓细菌培养可供鉴别。

如何预防布病,布病的护理措施

布病预防

布鲁菌病,预防

1、患病动物必须予以隔离或宰杀。污染地区要仔细进行消毒。奶和奶制品必须施行巴氏消毒法。

2、在流行地区的工作人员,均应施行菌苗的预防接种。牛群中可接种减毒活菌苗或19-B菌苗。

3、对家畜进行定期检疫,发现病畜进行隔离治疗,病畜产物和死畜必须深埋。

4、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皮毛可用过氧乙烷熏蒸消毒,并放置3个月以上再运出疫区。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3个月自然净化后再使用。

5、禁食病畜肉及乳品。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眼罩、手套,穿防护衣。皮肤有伤口者,应暂时避免接触家畜。

布病并发症,布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布病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脑膜炎,支气管肺炎,

 布鲁菌病,并发症

 有心心包炎,、脑膜炎,、脑膜脑为、内膜炎、脊髓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子宫内膜炎,等,个别病人可发生瘫痪,、听力减退、失语、耳聋,、视神经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肾炎,、肾盂肾炎,等。妊娠患者发生流产,者约占1%。

全身性布鲁菌病又称波浪热。潜伏期5~30d或更长。初起症状有头痛、背痛、全身不适及间歇性发热。其它如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发生。约有半数病例淋巴结及脾脏肿大;25%病例肝肿大;10%的病例发生非特异性皮疹,较常见的为麻疹,样、猩红热,样及蔷薇疹样发疹,少数可发生丘疹、水疱或出血性皮疹。还有报告在小腿发生溃疡性结节。本病经过不定,通常3~4个月,有急性暴发型与极端慢性型,后者可有持久的骨、膀胱或其它器官的感染。接触性布鲁菌病又称布鲁菌皮炎,。多见于兽医及常与感染动物接触的人。病人对布鲁菌抗原发生高度过敏,,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以后几个小时内,在接触的部位如上肢,有时在面颈部即发生瘙痒性红色斑点、丘疹或风团,几日后可自行消退。较重者在48h内出现多数散在性毛囊性丘疹,并演变成水疱和脓疱,以后水疱或脓疱结痂,痂下方的组织坏死,经10~14d后痊愈,遗留微小瘢痕。有时在非接触部位发生继发性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若病菌侵入皮肤擦伤的伤口,可引起无痛性溃疡。病人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布病的病因,布病有哪些原因

布病病因

一、病因

1 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发地区。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

①传染源:

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②传染途径:

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③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

2 病原学:

国际上将布鲁菌分马尔他(羊)、流产(牛)、猪、犬、森林鼠及绵羊附睾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3个生物型)、牛种(8个生物型,牛3型和牛6型菌的生物特性是一致的,1982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布鲁菌分类学会将其合并为一个生物型称为3/6型)、猪种(5个生物型,原为4型,1982年国际会议上增加第5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着和犬种各一生物型。我国以羊种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存在于少数地区。近年发现在23个省区,犬中的犬种感染率为7.5%,五省区抽样调查,人群的感染率为6.1%。布鲁菌为一不活动、微小的多形球状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形成。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天至4个月。布鲁菌仅产生内霉素,对实验动物具一定毒性。

3.病理改变:

血管的增生破坏性病变也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肝、脾、脑、肾等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脏器的浆液性炎症与微小坏死等。骨、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强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等。肺可有出血卡他性肺炎,,心脏病,变较血管病变少见,有心内膜炎,、心肌炎,等。肾混浊肿胀,,偶见弥漫性肾炎,和肾盂肾炎,。此外,尚有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

二、发病机制:

布鲁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中性多核粒细胞首先出现,被吞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杀。存活的布鲁菌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布鲁菌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细胞内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样,其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布病的发生发展乃甚为复发,一则与 血症、毒血症、变态反应有关,二则该菌侵犯多个器官,三则抗菌药物与抗体不易进入细胞,所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网状内皮系统在急性期呈弥漫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所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细菌产生的变态反应。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病变。在羊型和猪型布氏杆菌病,中,特别是在后者中常有化脓性肉芽肿,形成。

布病有哪些症状?

布病症状

早期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

晚期症状: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相关症状:发烧,睾丸触痛,白细胞增多,

布鲁菌病,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1 、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

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1】 热型:

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2】 多汗:

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

3】关节疼痛:

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侧有化脓。局部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也较多见。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

4】 睾丸炎:

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5】次要症状:

有头痛(30%~84%)、神经痛、肝脾肿大(约50%)、淋巴结肿大等,皮疹较少见。

2 慢性感染:

特点为:

①主诉多,

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

②急性期遗留的症状,

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多日的低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如药物的疗程不足,则复发率可达10%~40%,高于未接受特效治疗的患者(6%~10%)。经彻底治疗3年后再发病者称为再感染。

布病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急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无力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发烧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布病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传染科,急诊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500元

治愈率:87%

治疗方法:一般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

相关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脑脊液细菌培养,补体结合试验,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

常用药品:盐酸土霉素片,盐酸四环素片,卡泊三醇软膏,

食材禁忌 菜谱禁忌 小吃禁忌 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