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3:16:28

湿热下注

湿热下注是一个中医的术语。中医认为,膀胱系津液之府,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湿热阻于肾与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则水道、小便不利,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湿热下注检查,湿热下注诊断

湿热下注常见检查

1.血液检查

溃疡型肠结核可有中度贫血,无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多明显增快,可作为估计结核病活动程度的指标之一。

2.CT检查

可见肠壁环形增厚,少数见盲肠内侧偏心性增厚。该检查敏感性不如肠道X线造影。

湿热下注就诊指南

湿热下注就诊指南针对湿热下注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湿热下注挂什么科室的号?湿热下注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湿热下注要做哪些检查?湿热下注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湿热下注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湿热下注患者就医,解决湿热下注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小便短赤、疲乏、尿频

建议就诊科室

中医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湿热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尿频、尿急、尿短少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溃疡型肠结核可有中度贫血,无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多明显增快,可作为估计结核病活动程度的指标之一。2.CT检查可见肠壁环形增厚,少数见盲肠内侧偏心性增厚。该检查敏感性不如肠道X线造影。

诊断标准

湿热下注,病证名。指湿热流注于下焦。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湿热下注的治疗方法,湿热下注怎么办,湿热下注用药

湿热下注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

湿热下注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中医治疗

治宜清热利湿,方选:木通7克,车前子10克,扁蓄10克,瞿麦10克,滑石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甘草5克。

如何预防湿热下注,湿热下注的护理措施

湿热下注预防

湿热下注并发症,湿热下注会引发什么疾病

湿热下注并发症

湿热下注的病因,湿热下注有哪些原因

湿热下注病因

湿热下注有哪些症状?

湿热下注症状

典型症状: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则水道、小便不利,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湿热下注症状

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

湿热下注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湿热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湿热下注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

常用药品:金鸡胶囊,抗宫炎片,抗宫炎片,

食材禁忌 菜谱禁忌 小吃禁忌 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