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9:06:41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均可产生溶血性黄疸,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前者有海洋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后者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及蚕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疟疾、严重感染等。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

一、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尤其多见于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黄疸是肝功能不全的一种重要的病理变化,但并非所有的黄疸都是肝功能障碍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黄疸的分类有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但是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

二、溶血性黄疸的原因和特征有哪些

1.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原因: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皮肤无瘙痒;有脾大。

②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

③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④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

三、溶血性黄疸应该怎么治疗

1、病因治疗

先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光疗

病理性黄疸应该如何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四、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要怎么护理

一般护理

1、观察皮肤根据患儿皮 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

3、耐心喂养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临床护理

1、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

①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③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④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病因,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的病因,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一、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

阅读:1742 收藏:100 分享:92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怎么诊断溶血性黄疸到底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怎么诊断溶血性黄疸到底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

一、到底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

阅读:793 收藏:122 分享:39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_怎么诊断溶血性黄疸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_怎么诊断溶血性黄疸

一、到底什么是溶血性黄疸呢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

阅读:676 收藏:66 分享:16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什么病,溶血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溶血性黄疸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有哪些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什么病,溶血性黄疸的症状有哪些,溶血性黄疸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有哪些

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经这种治疗,宝宝皮肤黄疸消退和血清胆红素下降均较快。

阅读:1415 收藏:55 分享:85


溶血性黄疸原因,如何治疗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原因,如何治疗溶血性黄疸

一、引起溶血性黄疸的原因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

阅读:583 收藏:267 分享:35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肤色的人,有些是天生遗传的,但也有些是因为疾病。从中医的角度看,身体中任何部位器官都能够与五官肤色等相连,内部出现了什么毛病,脸上身上都能够反映出来。而有些人肤色发黄,其实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也有可能是因为得了一种叫做黄疸的病。并不是得了黄疸的人就会表现出肤色发黄的症状,有些肤色白皙

阅读:283 收藏:248 分享:31


溶血性黄疸过敏体质,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过敏体质,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当中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很多父母对溶血性黄疸不是很了解。溶血性黄疸的出现,主要是身体内部的红细胞本身存在缺陷,或者是红细胞受到外源性因素的损伤,造成红细胞的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导致血浆中非纸型胆红素含量过多。比如过敏就会引起溶血性黄疸,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下溶血性黄疸过敏体质。黄

阅读:1264 收藏:46 分享:60


溶血性黄疸是什么,溶血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溶血性黄疸是什么,溶血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一、什么指的是溶血性黄疸病一、什么是溶血性黄疸?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巩膜及黏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

阅读:756 收藏:117 分享: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