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22:43:30

淋巴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及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检查

淋巴细胞减少症是指成人淋巴细胞总数<1000/μl,儿童(2岁以下)<3000/μl。正常成人淋巴细胞数1000~4800/μl,儿童(2岁以下)3000~9500/μl,6岁达正常低值为1500/μl。约65%外周血T细胞为CD4+ (辅助性)T细胞。大多淋巴细胞减少症患者T细胞绝对数减少,特别是CD4+ 细胞数减少。成人外周血CD4+ T细胞平均值为1100/μl(300~1300/μl),其他主要T细胞亚群CD8+ (抑制性)T细胞绝对数为600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1)促白细胞生成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很多,如维生素B6、维生素B4、利血生、肌苷、脱氧核苷酸、雄激素、碳酸锂等,但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疗效,因此,初治患者可选用1~2种,每4~6周更换一组,直到有效,若连续数月仍不见效者,不必再继续使用。

(2)免疫抑制药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输注等,对部分患者,如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或由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骨髓衰竭患者等有效。

(3)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主要有非格司亭(rhG-CSF)和rhGM-CSF。用非格司亭(rhG-CSF)治疗严重的慢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5×109/L)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报道:120例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用非格司亭(rhG-CSF)3.45~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4个月后,其中108例患者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如Fehy综合征、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内破坏不定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Kostmann综合征、Shwachmann综合征等也有治疗成功的小宗病例报道。治疗不仅通过促进骨髓内粒细胞生成和释放而使中性粒细胞数升高,而且可以激活成熟中性粒细胞,从而使其吞噬功能增强而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及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

对密切接触放射线、苯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建立严格防护制度,并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使用细胞毒药物的病人应每1~2天检测粒细胞数,并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尽可能避免或限制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在服用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非细胞毒药物)时,应注意每周检查血象。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药物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病史者,应该避免服用相同及同类药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并发症

粒细胞减少症的主要合并症为感染,包括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等。如粒细胞缺乏症常急骤起病,患者均有寒战、高热,口腔最易并发严重感染,表现为坏死性溃疡,常被灰白色或黑色假膜覆盖,软腭或咽弓可因坏死而穿孔,即所谓的走马疳。会阴区感染是仅次于口腔的易发部位,直肠、肛周及阴道均可发生坏死性溃疡。上述部位的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因缺乏粒细胞常造成感染迅速扩散,进展为败血症,病死率很高。

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检查

1、血象血细胞计数通常显示白细胞数减少,分类中粒细胞明显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如能进行显微镜直接观察,则更可靠、正确。少数患者可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骨髓增生大多在正常范围内,但粒系增生常减低,伴成熟障碍,即中、晚幼粒以下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红系及巨核系基本正常。

引发粒细胞减少的各种感染,应分别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3、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应检测有关病毒的抗原和(或)抗体。细菌、真菌感染者应取感染灶分泌物培养及血培养,真菌感染者的感染灶分泌物涂片检查也有重要价值。

4、感染灶的影像学检查可定位诊断及帮助定性。恶性肿瘤患者经各种有关的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部位,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可确诊。

5、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有关的自身抗体检测,则是确诊的关键。

四、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几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

1.慢性 良*粒细胞减少症。

①儿童与成年人均可发病。

②无引起ANC减少的病因,亦无编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ELA2基因突变。

③病程良性,无严重感染,无肝、脾大。

④ANC常<0.5×10^9/L,单核细胞可增多,可伴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⑤BM增生活跃,粒系前体细胞成熟受阻,成熟粒细胞减少,红系、巨核系正常。随病程进展增生可减低。

⑥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可阳性。

⑦细胞遗传学正常。

⑧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G-CSF、脾切除均可有效治疗。

2.自身免疫*粒细胞减少症

①有或无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50%肝、脾可大。

③感染因ANC减少分级而定。

④有抗中性粒细胞抗体,IgG/IgM型。

⑤治疗以皮质激素、IVIG、甲氨蝶呤、G-CSF、脾切除等。

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应治疗。

3.纯粒细胞再生障碍

①严重化脓性感染。

②70%有胸腺瘤,有的于胸腺瘤切除后始发病。

③BM增生,红系、巨核系正常,粒系前体细胞几乎消失。

④患者血浆或淋巴细胞可抑制粒系前体生成。

⑤治疗用环磷酰胺、皮质激素、IVIG,胸腺切除。

4.周期*粒细胞减少症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于任何年龄。

②每15~35d为一发病周期。

③发作期症状有发热、咽炎、口炎、黏膜感染、细菌感染,ANC常<0.5×10^9/L,持续3~5d。

④发作期BM粒系减低,成熟受阻于中幼粒细胞阶段。

⑤间歇期血象、骨髓象均正常。

⑥治疗以G-CSF为主。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及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检查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及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检查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1)促白细胞生成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很多,如维生素B6、维生素B4、利血生、肌苷、脱氧核苷酸、雄激素、碳酸锂等,但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疗效,因此,初治患者可选用1~2种,每4~6周更换一组,直到有效,若连续数月仍

阅读:473 收藏:230 分享:52


白细胞减少症是否能治愈,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方法

白细胞减少症是否能治愈,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方法

一、白细胞减少症是否能治愈白细胞减少症只要到正规医院,按照全面正规的治疗方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接下来就把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介绍给大家。1、基因重组人粒系生长因子GM-CSF和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分化成

阅读:1541 收藏:39 分享:8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有多少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有多少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是很多的人都不知道的一种白血病的分类,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患上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疾病了以后都要为自己的疾病了解症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症状有多少呢?【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典型B

阅读:330 收藏:214 分享:21


白细胞减少原因有哪些,白细胞减少应如何护理,如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适宜吃什么

白细胞减少原因有哪些,白细胞减少应如何护理,如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适宜吃什么

一、白细胞减少原因有哪些粒细胞生成减少和成熟障碍1、生成减少:细胞毒药物、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是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但以药物所致的最多见。以上因素可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细胞增殖周期。其损伤作用与剂量有关。红细胞系的早期细胞的分裂和增生也同样受到抑制,但由于粒细胞半衰期短,更新较快,故粒细

阅读:119 收藏:228 分享:3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白细胞减少症的并发症

白细胞减少的症状,白细胞减少症的并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在外周血液当中,白细胞出现持续低于4109/L时,都会被称为是白细胞减少症。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尽快的到医院进行诊治,那么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时候,症状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会引起什么

阅读:1323 收藏:206 分享:31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有什么征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吃什么好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有什么征兆,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吃什么好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是怎么回事1、药物引起的损伤(12%):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2、免疫因素

阅读:1136 收藏:157 分享:15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老年人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饮食保健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老年人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饮食保健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病原因1.粒细胞增殖或成熟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X射线,γ射线,苯和二甲苯等化学物质,而药物是引起骨髓粒细胞生成障碍的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抗肿瘤药物以及解热镇痛药,镇静药,氯霉素,磺胺类,抗甲状

阅读:1939 收藏:80 分享:34


白细胞减少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有哪些,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细胞减少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有哪些,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白细胞减少症的饮食禁忌有哪些一、饮食适宜:1.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2.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3.宜吃高维生素C的食物。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精瘦肉。蛋白质含量丰富,可增加机体免疫力,提升白细胞数量。2-3个每天,白水煮食即可。牛奶。营养丰富,

阅读:857 收藏:163 分享: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