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3:37:0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BY:Iris 2024-06-28 23:37:05 80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民间谚语谓春季不宜过早减衣,亦即此理,以养人体之阳。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寒湿伤阳。夏季炎热,人们喜冷饮,饮食太过则易伤阳,故夏时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秋冬,阴令也,秋时阴收,冬时阴藏。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人们以为春之温邪、夏之暑邪易伤阴,春夏当养阴;秋之凉邪、冬之寒邪易伤阳,秋冬当养阳。为何《内经》独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呢?春温夏暑易伤阴,秋凉冬寒易伤阳,人之所共知。且于春夏,人们知养阴而不知养阳;于秋冬,人们知养阳而不知养阴。故春夏之际,有因求养阴却伤及阳者;秋冬之时,有因求养阳而伤及阴者。《内经》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养生之圣人能识之,故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从四时阴阳之变,是谓“以从其根”。

好文推荐:北京燕窝市场出现“问题燕”具有美白效果的果有哪些

滋阴养颜汤,滋阴养颜汤-九九归一养颜汤

一、滋阴养颜汤-九九归一养颜汤食材猪大骨1斤、猴头菇4朵、黄芪3片、花胶2条、玉竹一撮、陈皮2小块、干百合10片、淮山7片、桂圆肉9颗、枸杞一撮方法/步骤1.各种配料准备齐全2.花胶加2-3片生姜清水浸泡20分钟变软,捞起备用3.猴头菇清水

山萸养阴粥:养阴益胃,补肝肾

做法将山萸肉、北沙参、麦冬与粳米同煮成粥,粥熟后加入冰糖即成。性味归经山萸肉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食性配伍感冒风寒或有痰饮湿浊的咳嗽,及脾胃虚寒泄泻者忌食用。命门火旺,湿热及尿不利者不宜食用。养生堂提示此汤能养阴益胃、补肝肾、湿精固脱、清肺热。用于感染后期、肺结核、糖尿病、眩晕耳鸣、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大汗虚脱、内热消渴、肺热咳嗽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养巢缩阴,食疗缩阴养巢宝典

一、缩阴产品的3个特性效果性效果是消费者购买产品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必须在考虑范围之内。任何产品的上市必须经过长期的研发和大量临床试验的检验,达到标准之后才能投入市场。而市场作为检验产品的标尺,问世时间的长短也可以从侧面来印证产品的效果。所以

Hash:3e7aa7eee7c0c93d18b1c0446685890cabc1426e

【声明】本文由用户Iris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