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7:53:3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春捂秋冻”不宜过了头,三大关键部位要防冻

BY:Winona 2024-08-15 17:53:33 1450 ℃

近来,各大医院感冒拉肚子的病人有所增加,旧病复发的也不在少数。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友章指出,不少人就是因未随气温变化适时添衣盖被所致。他认为,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可健身之说,但这一养生理论并非人人适合,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稍不注意就会“冻”发旧病或加重病症。谚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春天怎么“捂”呢?“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都是说的春天捂的大致概念。但对于养生保健来说,这却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便于“操作”的数据。这就要求人们听着天气预报来适时地增减衣物。

■听天气变化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听温差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听气温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养生贴士盲目“秋冻”易“中招”“春捂秋冻”不宜过了头三大关键部位要防冻最近,广州不少医院里感冒腹泻的病人明显增多,而胃溃疡、老慢支、关节炎等老病号也开始频频回访医院,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因早晚不注意保暖引起的。有“中了招”的感冒患者一到医院就找医生理论,说自古"春捂秋冻"不都是养生的经验之谈嘛?难道老祖宗的话不可信?对此,刘教授解释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秋天气候热凉相兼,时而有夏天的热感,时而有冬天的寒意,对于正常的健康人群,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既能避免陡然添衣增被太多而频繁出汗,致阴津伤耗、阳气外泄,又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但这种养生的理论也不能生硬地套用在每个人身上。“中医讲究个体差异,比如体弱的老人和身量不足的小孩,由于自身的调节能力差,遇冷抵抗力易下降,这时就不能一味地强调"秋冻"的好处,而更应注意随气温变化适时添衣加被,以免着凉生病。”刘教授提醒说,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过去少见的“暖冬”如今频频造访,忽冷忽热的极端气候越来越常见。现在正处在季节交替之际,建议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对反复无常的天气更应多一层“戒备心”,紧跟凉热的变化适时调整好作息、衣着和饮食,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耐受力。“春捂秋冻”不宜过了头现在是深秋时节,又有人将之称为“乱穿衣”时节,虽然天气一天天变凉,但夏装、秋装甚至冬装都有人穿,五花八门。虽说穿衣如喝,冷暖自知,但刘教授指出,这个时节穿衣还是有一定讲究的。“南方的深秋不比北方,"薄衣御寒"在目前的广州仍可适用。”刘教授解释道,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身体健康的人不要因气温稍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能穿短袖衬衫时,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时,尽量不要加外套,晚一点添厚衣物,可让肌肤有暴露于凉风中的机会,甚至适当地“冻一冻”,通过这种方式,可锻炼和增强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当然,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即使是健康人群,“薄衣御寒”也不能过了头,衣物厚薄和长短的程度虽因人而异,但衡量的办法可以稍微活动时不觉得浑身发热、阵风吹到时不打冷颤为宜。除了衣着,落夜凉意渐显时,睡觉更应适当添衣盖被。“古人有"急脱急着,胜似服药"一说,强调衣着要随一天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不要因为只是微热或微寒而强忍着。以这种做法来防病,的确比吃药还管用。”刘教授说,在秋冬交替之际,这种养生的方法对于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的确更实在些。三大关键部位要防冻“即使是健康人,"秋冻"也要把握好"度",对于身上一些关键的部位,天凉时也要特别呵护。”刘教授提醒说,以下三个部位要尽量“防冻”:第一个部位是腹部,特别是有胃病史和结肠炎的人更要注意。一般来说,上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导致腹绞痛和腹泻;而下腹部受凉则对女性的危害更大些,易诱发痛经月经不调,特别是在经期,腹部更要时时保暖,提醒爱美的女性该适时收起露脐装;第二个部位是脚部,俗话说,“脚冷冷全身”,爱穿超短裙拖鞋的女性要小心了,脚部若受冻,身体抵抗力易下降,病邪便“有机可乘”;另外,刘教授特别指出,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若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管收缩,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内的双脚更要时时保暖;第三个部位是肩膀,眼下深秋, 夜气温降得快,睡觉时不盖肩膀肩关节也会“很受伤”。提醒患有肩周炎的人更要高度警惕,而喜欢穿吊带衣裙的贪靓一族也要适可而止了,毕竟,保护肩和背的健康跟美丽一样重要。五类老病号“秋冻”易出事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冬交替时节,不但气候多变,气压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大,人体的皮肤乃至皮下组织和血管都容易遇冷收缩,血管的阻力增大,易导致血压上升,血液黏度增大,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大忌,所以,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秋冻”。糖尿病患者:天气变冷,血管一受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秋天防冻也很要紧。消化性溃疡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病多数具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秋冬时节更易旧病复发。另外,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冬交替时节,气温变化无常,如果遇到冷空气骤袭,胃肠调治不当,胃酸分泌过旺,易导致胃痉挛,诱发原有的溃疡病,甚至可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老慢支患者: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肺与秋气相应,因此一到秋季人体的肺气更旺,这时既现养肺良机,也是极易伤肺之时。特别是每次冷空气来临时,呼吸道受到刺激,可诱发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因此,肺部有毛病的人在这个时节不仅不宜“冻”,更要及时添衣加被,特别要注意颈部的保暖,带条轻便的围巾在身边,是个不错的主意。骨关节病患者:风寒湿邪是骨关节病的主要诱因,深秋天气转凉时,寒性凝滞,本来就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如果穿得少不注意保暖,就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因此,这类病人不适合秋冻,而且应特别注意腿部的保暖。建议可选用一些护膝等防护用品,加强患病部位的保护,还可以多用热水烫脚,改善四肢的血液循环。

“春捂秋冻”不宜过了头,三大关键部位要防冻

近来,各大医院感冒、拉肚子的病人有所增加,旧病复发的也不在少数。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友章指出,不少人就是因未随气温变化适时添衣盖被所致。他认为,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可健身之说,但这一养生理论并非人人适合,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稍不注意就会“冻”发旧病或加重病症。谚曰:“春捂秋冻,不生

常说的春捂秋冻_春捂秋冻如何做才最好

一、春捂秋冻得道理冬天的寒冷让整个身体处于一种长期被冻的情况下,所以冬天的人一直穿着厚衣服,用来抵御寒冷,而经过春天,因为自身也感觉到温度的暖和,所以身体上的气孔会慢慢开始张开,加强同外界空气的交换,但是春天虽然是暖和的,在冬天和春天交际之处,依然比较寒冷,你会感觉到有刺骨的风进入体内,这就

春捂秋冻,春捂秋冻的养身之道,春捂秋冻的科学道理

一、关于春捂秋冻的概述春捂秋冻引是一句卫生谚语,这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

Hash:66b6816acc5b05e41aa5c8c34666f5d12c7e1a91

【声明】本文由用户Wino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