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很容易发生小儿抽动症疾病,这样的疾病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生活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所以家长们也不希望孩子出现小儿抽动症疾病,那么就应该去了解小儿抽动症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症状表现,以便于更好的去预防和治疗小儿抽动症疾病。
小儿抽动症又名习惯性痉挛综合征(habitualspasmsyndrome)、抽动综合征(ticsyndrome)、短暂性抽动障碍等,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为1%~7%,有报道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男性明显占优势,男女之比为3∶1~4∶1。多呈良性经过,也有难治性患者。
小儿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可表现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皱额、努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深吸气等。
重者出现各种形态奇特的复杂性抽动,如冲动性地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抖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等。发声抽动一般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声、哼声、吠叫声、啊叫声等,也可表现复杂性发声,如重复无意义的语音或脏话。上述抽动症状在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时会轻些,在晚上入睡后则完全消失,而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感冒发热等往往是加重抽动的因素。由于症状复杂多变,容易误诊。
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围产期损害,如产伤、窒息、早产及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等有关,儿童受惊吓或精神紧张常常是发病的诱因。
小儿抽动症的症状可以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在青春期后大约40%—50%的病人抽动症状可自行缓解,25%———30%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25%-30%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甚至终生者,但对学习及社会适应一般影响不大。但儿童期患儿由于行为怪异,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对儿童身心发育会产生较大的伤害,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攻击行为、强迫行为、
伤行为、学习困难以及自卑焦虑等。
因此,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应及时治疗,坚持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并重原则。患儿需要较长时间服药以控制症状,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心理治疗包括心理转移法和认知支持法。此外要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但运动不能过量,应避免食用含食物添加剂及咖啡因饮料等食品。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我们了解了撒抽动症的产生病因和一些症状表现。小儿抽动症疾病在生活当中的确是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做好对于小儿抽动症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希望上面小编的介绍能够给患者带去帮助。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小儿抽动症的诊断,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一、小儿抽动症的病因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3.体质因素有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吃什么好,如何治疗小儿抽动症
一、小儿抽动症的病因是什么呢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3.体质因素
小儿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
我们发现有一些孩子总是很调皮,经常做一些挤眉弄眼的动作,而且有时候还静不下来,精神不能集中,家长可能认为这就是孩子太顽皮了,其实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抽动症,现在为大家区分一下。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
Hash:15228a099e100f03c10f2513547faaae07775d7f
标签:
小儿抽动症
抽动症
常识
抽动
【声明】本文由用户Isabell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