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02:50:3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同性恋

BY:Thadea 2024-08-15 02:50:32 1204 ℃

同性恋在大众眼里其实算是一种心理问题,当然其成因免不了心理因素,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心理经历会导致一个人的性倾向改变呢?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期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即父亲母亲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特别是怀有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这就是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在此阶段,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既不采取过分抑制,又不采取过分刺激的合理态度,儿童就会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相反,如果儿童在此期间心理遭受创伤,那么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就会潜藏在意识里,并继续影响个体的心理发育,最终在性成熟后发生相似的心理异常

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生活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情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

比如童年时期的性别认同错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或者被歪曲(异性化教育环境),乱伦行为等这些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形成同性恋。

如在单性环境中也容易促使同性恋的形成。单性环境一般指那些与异性完全隔离的小环境,比如监狱、修道院、军队、睡大通铺的民工。在这些环境中,异性往往很少或根本见不到。因此,当人们有性发泄的要求时,目标就会转向同性。

可以说,同性恋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由单性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性恋不稳定,一旦脱离这种环境,多数同性恋者会终止同性恋伙伴关系。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引起的同性恋通过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可能会有所改善。而遗传因素所致的同性恋多半从儿童期就形成,且难以矫正。

对于同性恋,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开自己的心态去接受它,而不是抱着鄙夷的态度让同性恋患者感到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同性恋

同性恋在大众眼里其实算是一种心理问题,当然其成因免不了心理因素,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心理经历会导致一个人的性倾向改变呢?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期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即父亲或母亲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特别是怀有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同性

同性恋成因中的心理因素

同性恋现象的产生,人们对它的分析也源源不断。同性恋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心理因素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在同性恋的成因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医学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为同性恋这一现象提供了不少依据,使得人们对同性恋者的心理有了进

同性恋是在反社会反性别吗

对于同性恋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反对的观点还是居多的,通常都会认为这是一种反社会反人类生育本能的行为。宗教显然不是唯一反对同性恋的因素。在宗教以外,更多的社会成员习惯于从社会伦理和文化传统中寻找指引。比如,虽然佛教和道教都不曾如

Hash:f9537e69f8c246a6d67f2ea80ed0558df5041680

【声明】本文由用户Thade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