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3 21:30:5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望子成龙”别忽视心理健康

BY:Pearl 2024-08-13 21:30:57 43 ℃

李女士是一名9岁男孩的家长,日前,她在本版e京“民生论坛”上诉说了自己的烦恼:孩子今年上三年级,厌学情绪很重,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分散,学习和吃饭时总是拖拉,做小动作、常常走神,做事没有恒心,经常出现烦躁的情绪,只有在看电视和阅读自己喜欢图书时才能安静一些。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认字的能力较差,学习成绩很不稳定。但是他很有爱心,生活独立性很强,与小伙伴也能沟通。李女士说,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小学教师,却对自己孩子的问题很头疼。她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对此,不少家长都深有同感。

儿童心理健康是关系个人能否顺利成长的大事,然而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其性格塑造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市第四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高级心理治疗师高镇松告诉记者,据统计,约有千分之三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儿童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扔粉笔搜同学书包“多动症”愁煞家长老师

专家支招:多表扬少批评,建立“计分卡”让孩子尝试成功滋味。

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小明是个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孩子。上课时,每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他总要在下面做小动作,有时甚至拿粉笔扔向老师。同学的书包也成了他“欺负”的对象,他常常乱搜同学书包,调换书包里的东西,让同学找不着自己的学习物品。因为他的“劣迹”,所有同班同学都不肯跟他同桌。每次父母带小明去超市购物,只要是他经过的货柜,东西都会被乱摆一通。家里的收音机玩具同样不能“幸免于难”,经常是刚买回来就惨遭“大卸八块”……“这类孩子是较典型的儿童多动症。”高医生告诉记者,在他这里就诊的儿童当中,有20%的儿童就是这种“多动症”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他认为应以药物治疗和心理开导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家长首先要向孩子讲明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只要有进步就要表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让他多参加有兴趣的活动。

对于这类孩子,汕头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赖小林也接触过不少。她说,6至12岁的儿童较常出现这类症状,并且男孩比女孩多,如果儿时解决不好的话,长大后可能会出现其它问题。在解决这类孩子的问题上,她提供了“妙招”―――“代币治疗”:“这类孩子大多自信心比较低,家长应持宽容的态度,多鼓励孩 ,不要让孩子往更坏的方向发展。老师和家长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双向同意奖励制度’,为孩子建立一个计分卡,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达到预期目标时,应给予奖励,做不到就扣分,让孩子多体验成功的滋味。在学习方面,一对一的指导相对更有效一些。”

同一动作反复多次“强迫症”让孩子“欲罢不能”

专家支招:深呼吸放松自己,多参加家务劳动体育运动

孩子回到家常常反复整理书包、反复剪指甲,或者反复洗澡,不洗到心满意足不肯出来……如果孩子经常重复某一强迫性动作,也许是患上了“强迫症”。赖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情绪障碍,大多是由压力造成的,但症状与压力没有关系。儿童在童年的一些不好的经历和创伤都可能造成这种情绪障碍,一般在10岁左右的儿童中比较常见。她认为,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用“厌恶疗法”,如在孩子的手上套一个橡皮圈,如果孩子重复动作,以拉弹橡皮圈使之感到疼痛,直到重复行为消失。同时,应结合心理分析,告诉孩子这是非理性、无用处的行为,给孩子以科学的引导。

高医生在接受家长咨询时也曾遇见一个类似的病例:一个12岁的农村男孩,在如厕时经常反复做蹲下站起的动作,由于父母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症状,总是以怒斥和打骂代替开导,导致孩子连厕所都不敢去了。孩子有时还会莫名其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要按照自己设定的“程序”做事,心里才能安稳,比如走路时经常反复回过头看刚经过的汽车,嘴里念念有词,说一些大人们根本听不懂的话;如果这时被干扰了,他还要重新念一遍。孩子的学习也受到影响,做作业非常拖拉,做好了还要反复检查……高医生说,在他这里就诊的儿童中,至少有一成属于这种情况。他告诉记者,“强迫症”是一种以焦虑为主的神经症,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孩子一般是有自知力的,知道自己这样做没必要,却“欲罢不能”。家长可以通过教孩子深呼吸,帮助孩子放松自己;多鼓励少责备,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最重要还是要培养亲子感情,多跟孩子交流,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和体育运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要坚持心理治疗。

不与父母作任何交流“孤独症”关住孩子

专家支招:从“零”开始培养亲子感情,“打开”孩子的世界

原本活泼可爱、说话走路都正常的小女孩,从4岁起开始出现一些让大人们想不明白的“症状”:常常独自呆呆坐着玩自己的手指,一句话都不说;对父母爱理不理的,当父母伸手抱她时,却被她挣脱开,对于父母买给她的新玩具,她也完全不“感冒”,只愿意与旧玩具相伴;孩子原本会用勺子吃饭,4岁起这种“功能”突然“退化”,吃东西总是用手抓,母亲杯子牛奶给她喝,她竟然把牛奶倒在手上吮吸;语言能力也“消失”了,以前学会的词语和句子几乎全部忘记,连“爸爸妈妈”也不会说,为了称呼父母,女孩竟还自创了一个大人们听不懂的“新词”……高医生就曾碰见过这样一个有点“奇怪”的孩子。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儿童孤独症”的症状。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孩子的父母由于忙于生意,孩子3岁时就把她“丢”给奶奶照顾,没让孩子上幼儿园,极少回来看望孩子,也很少对她进行教育,导致孩子自我封闭,把自己“关”了起来。“如果孩子患上‘孤独症’,从‘零’开始培养亲子感情是最好的良方。”高医生说,孩子是因为与父母接触太少而变得自闭,要改变这种现象,家长就应多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多跟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教给她一些简单的字词;同时,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其他小伙伴,让她重新“打开”她自己的世界。高医生还提醒年轻父母们,“儿童孤独症”重在预防,应多花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千万别因自己的工作太忙就“冷落”了孩子。

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_不健康心理有哪些

一、常见不健康心理有哪些常见不健康心理一、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越来越古怪。二、自傲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三、多疑

鉴别心理健康的标准,调节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成长中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调节心理健康有哪些方法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

心理健康小知识,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人是指身体和心理都要健康,身体疾病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是表面的,心理疾病造成的危害却是隐性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健康的心理不但会在不知不觉对自己造成伤害有时候甚至还会对身边的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这种改变时潜移默化的,往往都是在这种影响导致出各种结果后才知道,所以知道、了解心理健康小常识就

Hash:bd03650b9718dcca422aab2ab043261b72fddb44

【声明】本文由用户Pearl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