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8 07:59:1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对人太友善也许是种病心灵鸡汤

BY:Carol 2024-07-08 07:59:14 1649 ℃

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那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的人或是一种病态。

有些人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对别人说“不”。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英国《每日邮报》7日刊登作者露西·泰勒的文章,通过她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坦诚,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理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苏珊娜·阿布斯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

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

此外,阿布斯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心灵鸡汤:内心强大才有尊严心灵鸡汤

人的心里,其实。尊严往往是内心的感觉和感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内心强大了就会有尊严。经常会把家里用不上的东西拿下去,家楼下住着一个拾废品的老人。因为楼上楼下的心理关系。放到门口,收得倒也心安理得。但是有一次我想给他钱的时候,却坚决地拒绝:给我废品我收下,但是钱绝对不能要,楼上楼下帮助是应该的老人活得

心灵鸡汤有时候并不管用心灵鸡汤

相信有不少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闺蜜聊天,这个时候有的闺蜜会选择跟你聊聊,而有的闺蜜则选择会跟你分享心灵鸡汤,但是,心灵鸡汤却不是特别的管用,到底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问题做了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痛苦和纠结。比如和男朋友因为婚礼吵架了,最常做的就是跟身边人倾诉。除了倾

裸别散伙饭缺一碗心灵鸡汤心灵鸡汤

谁没有过炽热的青春,谁没品尝过同窗离别之“伤”。当校园光阴为社会的杂沓声逐渐逼近,作为“过来人”忆起同窗离别那一刻,尚且眼角不禁一阵热涌,更何况在校的“亲历者”呢!“最后的晚餐”必定是一场悲喜交织的狂欢,然而今天却引来争议。何故?两个字:“

Hash:35dfd42058b17d952d623e816abcfba58626f8fb

【声明】本文由用户Carol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