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14:43:2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父母的威信来自哪里?

BY:Gretchen 2024-07-16 14:43:27 238 ℃

有很多父母总是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进而使孩子看不起自己,不听自己的话。其实父母的威信并不是靠威严树立起来的。孩子对您可亲可敬,你的威信自然有了。因此,父母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最体贴自己的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才会越来越有威信。

什么是威信?

“威”指的是对原则的坚持,“信”指的是对承诺的信守。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两点,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自然会很有权威感。

父母威信的来源

1.坚持原则

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来源于“原则感”,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做到。如果父母习惯于执行针对大人和孩子的两套标准,那就没有原则了,孩子对您自然也不会信服。

2.信守承诺

要想让孩子对父母信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您做到了,当然就可以要求孩子也要做到,这样孩子才会信服您,按您的合理要求去做事。

3.责任心

父母的责任心不仅要表现在对家庭的责任心,还要表现在对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心。父母要干好本职工作,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孩子才会认为父母是值得信赖的人,自己应该像父母一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4.宽容

暴力教育只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惧和仇恨,而宽容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力量。所谓宽容并不是说对孩子的错误不管不问,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要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孩子对自身的错误有了主动认错并改过的决心,父母就不应该再过于追究错误造成的后果,而是要教育孩子向前看,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错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生活细节

在生活中不拘小节的父母很难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而思维敏捷、头脑冷静、有主见、乐观向上并且能严于律己的父母才是孩子崇拜的偶像。因此,父母应该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这样孩子才会以拥有这样的父母而自豪。

6.善于妥协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父母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相反,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可亲可敬的。比如,孩子与父母商量买不买某个东西或者去不去哪里玩的问题时,如果孩子一定要坚持,父母可以选择在合理且有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的意愿得到了满足,而父母给孩子制定的某些要求也可以顺利得以实施,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也会更加高大。

让父母失去威信的原因

1.溺爱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贪心,还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孩子自然不会把父母的话当回事,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自然就没有了威信。

2.忍让

父母因为心疼孩子,又怕影响和谐,对于孩子的错误无原则地过于忍让,结果会适得其反。

3.收买

对于孩子取得的进步进行适当的鼓励是有必要的。但是以金钱来刺激孩子进步的做法会让孩子滋生唯利是图的思想,从而引发孩子不诚实、欺上瞒下的想法。

4.自夸

家长以自我夸耀来获取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不可长久的,因为孩子一旦发现父母言过其 实,父母高大的形象就会在孩子面前轰然倒塌。

5.压制

家长对孩子粗暴的专制教育只能给孩子造成恐惧心理叛逆心理。孩子表面上服服帖帖,内心却是极度厌恶。因为孩子感觉在父母面前没有了自尊,失去了疼爱。

6.说教

一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长此以往,孩子容易产生厌烦或不满情绪。

结语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是父母自己给予的,而是孩子对您的尊重和信服获得的。您在孩子面前守约、诚信、宽容、自律、坚持原则,孩子自然也会把您当作学习的榜样。如果您自己说一套做一套,无原则地溺爱或暴力管教孩子,让孩子反感,您的威信从何而来?因此,父母要时刻反醒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在孩子面前不要做有损自己形象的事。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育儿方面的小巧门,请您继续关注《育儿小妙招》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亲子育儿的相关内容,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父母的威信来自哪里?

有很多父母总是怕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进而使孩子看不起自己,不听自己的话。其实父母的威信并不是靠威严树立起来的。因此,父母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最爱自己的人,最体贴自己的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才会越来越有威信。父母威信的来源1.坚持原则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来源于“原则感”,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做到。让父母失去威信的原因1.溺爱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结语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是父母自己给予的,而是孩子对您的尊重和信服获得的。

父母对危险的恐惧感来自哪里

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用来“保护”孩子的商品,而这些商品所针对的“危险”是我们过去根本没有考虑过的,例如专门用于超市购物车的衬垫,用来防止孩子接触到购物车内的细菌。恐惧,恐惧,恐惧。我们心中总是会莫名其妙地滋生恐惧感,而社会各界似乎也认可和接受这一点。所有人都觉得我们这些父母确实应该时刻小心,避免孩子遭遇任何危险,无论危险发生的概率有多低。我的母亲在46岁时因为被醉酒的司机撞倒而去世,我的姐姐在24岁时死于癌症。然而,我不能允许这样的恐惧感操纵我的生活。

孩子的“自信”来自哪里?

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我什么都不会、我一样都不行的自卑心理,做事无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但由于缺乏锻炼,孩子的能力并未得到相应发展,以至于遇事不愿也不敢尝试,表现出退缩行为,实际上也无自信心可言。

【声明】本文由用户Gretche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