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11:03:1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给孩子一盏灯照亮生活背面

BY:Faith 2024-07-16 11:03:10 936 ℃

摘要:给孩子一盏灯照亮生活背面,因为希望孩子能最大限度地拥有快乐,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背光面从孩子的视线中遮住。但作为成人的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有些沉重的部分是我们可以替孩子扛住的,有些命题却是无法回避的。这些问题如果没..

因为希望孩子能最大限度地拥有快乐,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背光面从孩子的视线中遮住。

但作为成人的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有些沉重的部分是我们可以替孩子扛住的,有些命题却是无法回避的。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很有可能使孩子因不堪承受而患上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甚至是终生的性格缺陷

聪明的爸爸妈妈懂得以积极的态度、充足的准备来跟孩子一起面对、经历和体验这个过程。很多的例子也正说明:对问题关注得越早,准备越充分,孩子以后的问题就越少!

绕不过的背面之一:生命的消失

【附近对象】身边的亲人

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奶奶去世了,孩子很纳闷:“奶奶呢?”

“她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很长时间不能回来……”

“是哪儿?住多长时间?……”

“……”

我们往往只能将对话顺利地进行到此,就难以继续下去了。对于这些阶段性的、暂时性的概念,大人一点即明,小孩子却会较真,一连串的问题会接踵而来。

对策:

对孩子开始出现的这类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给以不同的答复。

一般4岁以前的孩子不会主动提出这类问题。第一次主动发问这种问题一般是4到5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人生的许多问题都会表示出兴趣,而提问的本身也表示他的一种发育上的成熟。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死”只是一个词汇,他并不太懂这个词汇的含义,能理解的往往只与他经历的具体过程相关。比如他在医院接触到过这种事情,就有可能把医院当做“死”的归宿了。看见骨灰盒,会认为“骨灰盒”就是“死”的意思。

而6到7岁的孩子一般不会觉得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有可能会认为“死”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睡着了的现象,现在不吃不喝,不呼吸了,过一段时间还会再醒来。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当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不要主动向孩子解释这个问题。如果他问到了,一定要正面回答。回答时要简单明了,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骗的回答,比如不要说“他走了”,“他睡着了”等等。当孩子没有正面问到的时候,尽量不要讨论这个题目,因为孩子的成熟度不同,如果在他身心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到这个问题,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惊吓。

还有一个问题是孩子可能继续问下去的:“妈妈(爸爸或其他亲人),你会死吗?”因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没成形,这时如果您直接回答说“会”,会使孩子误以为近期就会发生。所以请您在回答时务必加上“要很老很老才会死”。通过多次强调“很老”这个字眼,孩子会觉得时间还很长(在一个幼儿园孩子的概念里,一个初中生就已经“很老”了),不会因为自己的亲人受到死亡威胁而不安。

回答原则:

1.不要因为您自己内心恐惧和避讳,而不 论这个题目。

2.孩子提问时您要认真倾听,从而判断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只要满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点就可以结束谈话。如果您自己正处于悲痛,没有办法谈论这个问题,就要跟孩子如实讲:“我现在还不能谈,等我可以谈的时候再谈,好吗?”切记不要做空口的承诺。

【远处对象】蒙灾罹难者

现在电视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真实的灾难画面,比如美国的“9.11”,印度洋海啸。这些很容易引起孩子莫名的恐慌和困惑。

建议:

您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地让孩子接触一些这样的画面,但一定要陪孩子一起观看,而且不时作适当的画面说明。您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有疑问马上提出来,然后以平和的方式,跟孩子探讨面对危机时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变。

提示:“灾难恐惧症”的表现

对所有与灾难有关的现象都非常敏感,比如下雨,刮风,甚至是搭乘飞机,或身处高楼等。

对黑夜、分离或独处有过度的害怕。

特别黏父母,害怕陌生人。

担心,焦虑

很多行为退化到年纪更小的时候的样子。

身体常常不适,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情绪无常,百无聊赖等等。

如果您的孩子持续出现这样的状况(正常情况下,通常不会持续很久),您要更耐心地帮孩子疏通心理,多陪陪他,并控制灾难画面播放量。

【扩展对象】其他动物

家里养的宠物小狗朱朱生病死去了,宝宝疑惑地问:“妈妈,朱朱到底怎么了?”

推荐回答:

坦然地告诉他:“它死了。”并接着问孩子:“你知道它是怎么死的吗?”孩子也许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是冷了、饿了或病了……这时,再向他解释:“可惜我们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原因。否则,如果是冷了,应该暖暖它;如果是饿了,应该喂它食物;如果是病了,应该给它吃药。这样,它就不会死了。”

既让孩子明确了导致死亡的原因,又让他了解了怎样同死亡做斗争,更重要的是向他传输了爱人爱物、善待生灵的精神和品质。当然,在让孩子知道这样的消息时,也要考虑到具体的环境和孩子的个性,如果孩子的情绪非常激动,最好暂时不要让他知道,免得让他过度伤心。可以另选机会,用较为随意的方式告诉他。

谈论禁区

虽然我们不主张回避,但也不提倡过度延伸你的解释,特别是与此相关的一些民间传说和迷信,以及一些阴森森的概念,比如坟墓、坟场、棺材、鬼魂、幽灵等等,您大可不必主动提出,只有在孩子接触到这些向你提问时,再耐心向他说明。

千万不要经常把“死”挂在嘴边。有时妈妈顺口说出的玩笑“再不乖,妈妈就永远离开你”,或者“再哭,叫鬼把你抓走”等等,会让这么小的孩子产生难以承受的恐惧,从而在童年蒙上以后难以挥去的阴影;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死”看成一件非常轻描淡写的事情,从而失去对生命的敬畏。

绕不过的背面之二:社会的阴暗面

孩子看到街头的小偷偷东西,问妈妈:“他在 什么?”

听广播里一则《在歌厅包间抓获三陪女》的新闻后,可能又认真地问爸爸:“三陪女都陪什么?”

电视里正播放某市副市长涉嫌受贿、贪污被停职检查。孩子又有了疑问:“这个副市长是干部吧?干部应该是好人,为什么还贪污呀?”

……

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已经会常常碰到了。有的会直接向您提问,有的则会在小朋友之间嘀咕讨论,内向的孩子还会自己胡思乱想。

回答原则:

1.只需给予正确浅显的解释,可以迂回一点。比如孩子问:“他是干部,怎么还犯错误呢?”您就可以告诉他:“凡是有人的地方都会有先进和落后。干部绝大多数是好人(接着给孩子举出几个好干部典型);最后把话题引到孩子本身的教育上:“你在学校应该热心为同学服务,做个好的小干部!”

2.在家里,孩子的偶像就是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做正确事、说正确话”,以自身的良好品德形象感染孩子。您对这些阴暗面的不满意和牢骚,甚至破口大骂,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应注意回避孩子,尽量在孩子面前保持不过激的形象。

绕不过的背面之三:人性的弱点

一个公认的崇高的人生,也会有它的阴暗的一面。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人性的弱点”。在现实中,孩子往往还没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力,但在文艺作品中,他们常常会碰到这个问题——

白雪公主的后母新王后一直要除去白雪公主,因为白雪公主长得比她漂亮……

皇帝的新装》中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却愚蠢地听信骗子,其他大臣也不讲真话……

恩德的童话光屁股犀牛》中的那只犀牛非常专横和不可一世,《苍蝇大象足球赛》中的那只苍蝇又不自量力得让人好笑……

讲到这些的时候,除了跟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之外,您还有没有加点别的?

处理技巧:

1.将妒嫉、怯弱、自我、虚荣等等这些人性中的“背面”适当地暴露给孩子,并告诉他:如果不努力克服,人人都可能形成这些弱点;同时引导孩子以此为戒,在自己身上预防这些东西。

2.替孩子把关,选择好的作品很重要。比如安徒生的童话对人性的弱点既有深切的同情,又持批评的态度,既没有夸大,也没有回避,给孩子看就很适合。

3.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孩子自身的教育上。平时注意培养孩子挑战人性弱点的意识,教孩子学会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学会自我批评和坦率认错,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这是保持孩子一辈子人格健全的基础。

4.不同的孩子,个性弱点也不一样,有的孩子自卑感强,有的嫉妒心重,有的鲁莽急躁,有的不思进取……但不管是什么弱点,总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屈服于惯性”。所以您在引导的时候要明白:向自我挑战,首先就是要挣脱惯性,一步步地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最终做到积小胜为大胜。比如说,活泼的孩子容易粗心。针对这样的孩子,就要把粗心当作妨碍他自己进步的大敌,鼓励他积极参与提高 细心程度的一系列专项训练。(文/刘春梅)

关键字:家庭教育死亡灾难社会阴暗面人性弱点

给孩子一盏灯照亮生活背面

摘要:给孩子一盏灯照亮生活背面,因为希望孩子能最大限度地拥有快乐,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背光面从孩子的视线中遮住。但作为成人的我们都知道,生活中有些沉重的部分是我们可以替孩子扛住的,有些命题却是无法回避的。这些问题如果没..因为希望孩子能最

给孩子一个很营养的生活

给孩子一个很营养的生活?科学研究发现,营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把好关,给孩子一个很营养的生活。早期营养影响大脑发育营养规划之父、英国伦敦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卢卡斯教授多年来投身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

应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请问父母,你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声明】本文由用户Faith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