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8 04:12:1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家庭教育:如何跟固执的孩子沟通

BY:Alysa 2024-07-08 04:12:12 489 ℃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蒙台梭利说过:“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

让我们先找找原因,了解一下孩子固执背后的心理秘密。

1.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固执的性格成分,是因为遗传因素,而大部分是跟早期家庭教育不当有关。造成孩子性格固执普遍有三种原因:

家长惯出来的。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予的关怀和爱护太多,孩子有什么要求,无论正确与否都一律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错误认识,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家长妥协,就助长了孩子的固执。

家长打骂出来的。有些家长非常严格,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只要孩子稍微有点过失就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反抗,形成固执的脾气。

家长暗示出来的。孩子有时候耍些小性子、发个脾气很正常,却被家长认为“犯倔,任性”,人前人后讲孩子怎么不听话,给孩子贴标签,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正变得固执了。

2.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孩子2岁以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说“不”、“我就要”。这表明孩子已经进入“执拗敏感期”,这不能说是坏脾气。他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事事都要依靠你:穿衣服、吃饭、到外面去玩都要听从你的安排。他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愿望,以为(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只是无意识地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不需要再求助于人。而且,他希望别人也能知道这一点,但往往很多想法和行为会与成人的主张产生冲突。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有限,无法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他会非常委屈、失望,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够,只会用哭闹来表示反抗。

关键帮助

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如果处理不当,一味顺从或压制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招数一:对于孩子的固执不要一味压制。一个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协的孩子,其实长大之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独立性格、自信和坚强的人。如果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屈服,一味压制,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坚决不让你给他穿鞋,你就让他自己穿好了。先让他自己做一回主,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会重新回来找你帮忙的。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有一点富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执不合理,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 态度,装作若无其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

招数二:对于孩子的固执要巧妙诱导,灵活处置。家长要分清哪些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应该如何巧妙诱导孩子不做。比如上面点点的案例,家长就应该巧妙地使得双方达成共识。但是,如果他想自己穿裤子,或者非要穿红毛衣而不想穿绿毛衣,你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给他一定的自由,满足他想独立的愿望,可以让你免遭这个“小暴君”的折磨。你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给他一些规矩。

招数三:对于孩子固执带来的后果不要讽刺,要帮助。在孩子无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来求你帮忙的时候,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你自己穿不上的!”而要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很乐意帮助你。”让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接受一下别人的帮助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今后怎么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名师看点

固执和执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执著是优点,不要当成固执来指责,否则就阻碍了孩子成才。因此,不要错判孩子,独立愿望强烈是一种优点,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如果孩子确实是固执,就要从小修订,但是家长要注意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慢慢引导。

教育家说:家庭教育始于父母的自我教育

我苦苦寻找,想为千千万万的家长们寻找一个家庭教育的平台,寻找一些最先进、最有效、最容易操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寻找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这份崇高而又伟大的事业中来。我不断学习。凡是能够找到的教育书籍,我都毫不犹豫地买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凡是能够听到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专家讲座,我都想方设法去听&

家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位

家长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更是对学校教育相对缺位的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补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教育具有了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作用。家长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一所学校,教师资源是有限的,而

家庭教育 家庭“懒”法教育也可取

儿子第一次吃糖,我让他自己想办法。他先是横拉竖撕,未能如愿,最后干脆连糖带纸一起咬断,取出了糖块。对于玩过的玩具,我也引导着让他自己去收拾。这就是我对儿子实施的“懒”法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子女懒散的就多;而有些父母不太动手的家庭,子女却往往比较能干,而且自理能力强。来源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栏目

Hash:1d1f7c1fef8d2342953cde5372cf87e7c3756b2d

【声明】本文由用户Alys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