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4:22:4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别让孩子“过唠死”

BY:Dreama 2024-07-23 14:22:41 922 ℃

我曾经专门做过调查,孩子们对父母最不喜欢的行为就是“唠叨”,后来发现这远不是中国的“特色”,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全世界的孩子们都是如此。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在心理上叫做为“超限效应”。

父母们爱唠叨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不自信也不相信孩子。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的教导孩子,不自觉地一次次地重复,错误地认为,一次不听,就说两次,两次不听,就说三次,只要自己多说几次,他们总会听进去吧。

其二是急于求成。总期望自己说到哪孩子就做到哪,马上见效。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别人的话要通过他的消化才起作用,再者,人的进步和改变需要一个过程,父母没有给孩子时间,中间又来催促反而破坏了孩子改变的进程。

其三不懂得倾听。孩子对事物逐渐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父母和观念和习惯和孩子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父母不懂得耐下心来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味的灌输、强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结果导致说了没效果、没效果更要说的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不用唠叨又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

1、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喜欢美好的东西、渴望成功,相信孩子有向上之心并能够自己要求和管理自己,他们本心不愿意让我们对他失望,更不愿意和我们作对。孩子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的责任是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而不是不明就里的一味指责和要求。相信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适度的引导孩子,响鼓无需重锤。

2、尊重孩子。很多我们设定的人生路线,其实并不是非如此不可。对于必须作的事情,孩子有权利决定怎么做,以及什么时候做。孩子没有必要处处随我心意,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对此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论事。既往不咎的同时,也不根据孩子的现状妄加孩子的将来,孩子是不断变化的,每天都不一样。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孩子忘记了什么事,我们就提醒他;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们就高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

4、抓大放小。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视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别让孩子“过唠死”

我曾经专门做过调查,孩子们对父母最不喜欢的行为就是“唠叨”,后来发现这远不是中国的“特色”,无论日本还是美国,全世界的孩子们都是如此。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而反抗的现象,在心理上叫做为“超限效应”。父母们爱唠叨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是不自信也不相信孩子。

家教:别让孩子过于大胆

摘要:家教:别让孩子过于大胆,小涵从小胆子就特别大,4岁时,有一次,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见老师还没来,妈妈就说:“你自己先在这呆着,等老师来。”回家路上,小涵就在家属区里搞起了破坏:踢垃圾桶,往围墙外扔砖头。妈妈非常生气,爸爸却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在向车主赔钱的时候特意让小涵也到现场,由他亲自把钱交到车主手中。小涵母亲有两个较大的失误:一是不该让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学校读书,二是有些“刀子嘴,豆腐心”。小涵常常憋着一肚子气,大量买变形金刚和砸汽车,都有发泄的性质。

别让孩子过早去游泳池

在夏天的时候,天气酷热,很多家长都会带小孩子去游泳池游泳消暑,同时又能够锻炼身体。可是比利时的医学专家告诫家长,不要过早把孩子带进游泳池,特别是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因为游泳池里散发的氯气可能诱导儿童出现过敏性哮喘。别让孩子过早去游泳池研

【声明】本文由用户Dream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