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5:51:1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古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BY:大叔18岁 2024-06-29 05:51:19 554 ℃

王清任(1768-1831),一名全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今河北玉田县)人。他是清代颇具革新精神的医学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名家人生】

王清任少年时尚武,曾为武庠生出身,当过“千总”的小官。后20岁起专攻医学,在北京一带行医数十年,颇负盛名。王清任在行医过程中,深感解剖学知识的重要,但对古书中有关脏腑的记载却存有疑问,认为“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起处自相矛盾”,因而一直存更正之心而致力于观察和研究人体结构。前后历经42年,终于查明了人体脏腑的结构,根据观察到的脏腑形态 绘成图谱,称为“亲见改正脏腑图”,与古代流传图谱相对照,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传世,详述其解剖学上的成就及临床心得,在他逝世前一年的1830年刊行。

【学术成就】

王清任对医学的贡献,首先是指出了古人对脏腑的一些错误描述,如肺有24孔、尿从大肠渗出等,基本弄清了一些前人未曾认识或认识模糊的人体器官及其解剖部位,如会厌、幽门括约肌横隔膜、胰管、腹主动脉、上腔静脉、大网膜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过去医籍准确。王清任对脑的功能非常重视,在《医林改错》中有“脑髓说”专论。他批判了自古以来“灵机发于心”的错误,提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的新说,并且从大脑发育与五官功能的关系上,阐明了脑主五官感知与语言的功能,使得中医学关于大脑功能的认识大大提高。

古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前后历经42年,终于查明了人体脏腑的结构,根据观察到的脏腑形态绘成图谱,称为亲见改正脏腑图,与古代流传图谱相对照,并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传世,详述其解剖学上的成就及临床心得,在他逝世前一年的1830年刊行。王清任对脑的功能非常重视,在《医林改错》中有脑髓说专论。

活血化瘀派的代表人—王清任

书名为《医林改错》,内容实质确属关于瘀血和活血化瘀之专著。目前,对血瘀和活血化瘀法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因此,王清任被公认为是活血化瘀派的代表人。

清代帝王为什么普遍重视医学?

网9月10日讯清代皇帝对医药的重视,如康熙大力推广人痘接种,他在《庭训格言》中这样说:“因初人多畏痘,至朕得之时,已有方剂,今边外四十九旗,皆有方剂。任何任何一种的人,都得以善治。”在1796年英国人琴纳牛痘试验成功之前,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采用中国的这种免疫方法来预防天花,而俄国则在1688年就曾派医生到中国学习,希望获得这种特殊的人工免疫方法。

Hash:9110299047e26a80bdac0a1c3d63f51deeb69a24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