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02:48:0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爸爸回来了所揭示的教育问题

BY:大叔18岁 2024-07-03 02:48:02 338 ℃

去年有《爸爸去哪儿》,今年则有《爸爸回来了》。浙江卫视明星亲子秀节目《爸爸回来了》已经播出几期,节目把妈妈们“赶出家门”,让星爸独立带娃48小时,吴尊贾乃亮李小鹏、王中磊的儿女也首度在荧屏曝光。而在观看节目中,许多观众发现,这群星爸在教育子时,有的值得学习,但有的,却存在一定的教育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爸爸回来了所揭示的教育问题

一、被指责派:

1、给孩子洗澡,将孩子的隐私暴露在公众

吴尊公布自己已结婚生子后,女儿neinei首度露出“真面目”。没想到吴尊“藏了”三年多的女儿一亮相就萌态百出,而且还被节目全程记录洗澡过程。虽然节目组在播出时,对neinei的部分身体部位有用树叶作为马赛克遮挡,但还是引起了部分网友争议。

很多网友都质疑吴尊:“在女儿不懂事的时候拍这些(洗澡)镜头还播出来,不怕孩子长大后留下阴影吗?”

联想到《爸爸去哪儿》里,节目安排爸爸互换,让森碟和王诗龄和别人的爸爸睡觉(虽然最后换回去了)引起的议论,都让我们明白:孩子的隐私教育和性别教育,也要从小抓起。如果家长将儿童的隐私部位暴露在公众面前,既不利于保护儿童隐私,也不利于儿童隐私观念的形成,

2、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

乃亮带着女儿甜心回到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排练厅里,看到学弟、学妹们青涩地一遍遍试戏,“爱演”的贾乃亮一时技痒,主动要求为同学们示范。哪知与女学生对戏时,“入戏太深”的老贾时而瞪大眼睛怒视对手,时而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打骂。

平日里温柔友善的爸爸突然变得狂躁,甜心也开始不安,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爸爸和阿姨当看到爸爸的大手“打”到阿姨时,强悍的“抠脚妹”再也承受不住眼前“惊悚暴力”的场景,撇嘴大哭。

很多观众看完这段后,都指责贾乃亮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这种行为容易造成孩子恐惧。长期受到恐吓的孩子,容易变得胆小、内向。

所以,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过激的行为。如果父母自己因工作或者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尽量转移注意力,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其他东西方面,不要把烦恼带回家。

3、王中磊太忙,没时间陪伴威廉

提到王中磊这个名字,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会先愣住,可是说起华谊兄弟,这个在娱乐圈数一数二的传媒集团,你一定不会陌生,王中磊正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在工作中,王中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甚至因为工作而多年没陪伴儿子。

在《爸爸回来了》的录影的时候,王中磊的手机就一直都不曾离手,不是接电 话就是发语音,观众表示,就算是这个48小时的亲子节目,王中磊还是忙于工作,没有实际陪伴威廉,足以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他也难以尽父亲的义务。

二、饱受争议派:

1、孩子很小就学英语

在观看节目时,我们可以奥运冠军李小鹏和他妻子,和孩子道别或者进行交流时,都采用英语方式交流。观众表示,虽然李小鹏经常参加国际赛事,讲得一口流利英语,妻子是英国留学生,英文平也很强,但是,他女儿才3岁,就进行英语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

反对派:孩子太小,语言系统还没健全,学习自己的母语也许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要是让孩子过早的在学习另一种语言,容易让孩子吃不消,甚至让他有“失语”的危险。

赞成派:6岁前的大脑侧向化尚未完成,宝宝学习英语时,是用整个大脑学习的,比长大后用部分大脑学习英语会更快速和熟练。所以,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也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例如,第三期节目中,威廉的表现也令王中磊第一次为儿子感动自豪,仅学2年英文的“威廉弟弟”英语流利程度不仅惊呆了老外,更是惊呆无数网友,能够与外国人长时间交流,毫无障碍

三、赞同派:

而在这几位星爸中,“厨房技能为零”的不靠谱老爸李小鹏可谓进步神速,大秀厨艺的同时还展现了对“萌神”女儿小奥莉的教育观点:不放纵、不溺爱赏识教育、理性惩罚,迎来了社会各界的猛烈“点赞”,更被冠以“最靠谱老爸”称号。

带女儿奥莉逛超市时,李小鹏会引导孩子“理智消费”;当奥莉玩手机游戏难以自控时,他会严格要求奥莉将“说到做到”进行到底;面对女儿的逆反,李小鹏并没有像大多数“心软”的父亲一般骄纵,而是“狠下心来”让奥莉面壁并向爸爸道歉。

观众认为,教育孩子就应该做到赏罚分明,不溺爱孩子。如果好像吴尊那样过于溺爱孩子,就会容易造成孩子骄纵,过分依赖家长。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本身独特的性格,对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倾向。因此,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就要采取跟一般人不一样的方式,不要用那种一成不变的方式来教育每一个人。特别是当今的社会,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看重,所以这就显得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要。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 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的研究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一个18岁的孩子达到的正常智力水平来说,其中50%的智力是4岁以前获得的,30%是4—8岁获得的,20%是8—18岁前获得的。美国生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是大脑生理发展的最快时期,一个成年人脑重约为1400克,其4岁时约为1000克,8岁时约为1300克。

日本学者木树久一指出,儿童潜在能力遵循一种递减的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教育,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就只能具有60分能力的人。

由此可见,幼儿大脑发展速度之快。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也特别大,因为智力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若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才会见实效。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替孩子包办。比如幼儿园请家长一起观看孩子比赛系鞋带,可有些家长却一面对孩子说“这很容易”,一面就替孩子把鞋带给系起来了。家长应该多放手,让孩子得到锻炼,不能让他事事依赖。

最毁孩子的那些教育方式

1、当孩子口出污言秽语时,总是讥笑他。这会让他的词汇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2、当孩子与邻居、老师或其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这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3、永远不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孩子犯了错误不指出来,免得孩子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书刊好坏,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以干涉,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语相向,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8、孩子要用多少零花钱都照给不误,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9、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生怕惹孩子生气

10、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 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教育孩子千万别用这三招

发脾气:家长的无力和无助

发脾气的实质是无助的家长在用一种虚张声势的教育方法来控制局面。让孩子害怕并不是教育的目的,帮助他们懂得知错就改,需要的不是脾气而是耐心。“孩子犯了错,讲什么道理,打一顿,屁股疼了,自然就记住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因为,当你在行使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时,面前的局面可能被你暂时控制住了,但打在身上的巴掌、骂在耳朵边的话语,都是留在孩子心灵上的烙印。

调适好自己的情绪是父母的必修课。很多情况下,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他们点燃了你内心的伤痛或者点爆了你压抑的愤怒,让你失去理智和控制。所以,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压力紧张不安等情绪,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基础。

冷暴力:偷走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比发脾气还具杀伤力的,是家长的冷暴力。冷暴力,对于不少爸妈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很可能就是你平时教育孩子惯用的方法。孩子调皮捣蛋,说一遍不听,说两遍还是没效果,很多家长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再不听话,妈妈不理你了!”有的家长可能只是吓唬吓唬就有用,有的家长就真的付诸行动了。把孩子晾一边,开始“冷暴力”,任凭孩子叫也不理。

其实,这种被孤立的感觉,会让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会感觉“妈妈不爱我了。”而且,这种冷暴力的局面导致孩子的不知所措,让孩子难以面对和处理情绪,会变得不爱交流。“冷暴力”并不能教育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反而会表现出家长的没耐性。所以,即使孩子一时调皮,也不能用冷暴力来惩罚他们。

强说教:一时的听话但没走心

“你必须那样”、“你不可以这样”,这些是有些父母最爱说的话,听上去头头是道,说得非常正确,但孩子却往往最容易“左耳进右耳出”,刚刚被说教完,却又做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任何人的改变是需要足够的情绪而非道理的。这就是为什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话会是“情”字在先“理”字在后。驱动人类行动的不是发达而理性的大脑,而是强大而感性潜意识。所以,从现在开始停止你的说教,要好好想想,怎么“打动孩子的心”和用“好的情绪”来带动孩子的潜意识按照你的期望去行事,才是教育的关键

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时机

一、遇有困难或失败的时候。

孩子在校运会上因故没能拿到名次,在最沮丧的时候如果所听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励,而是“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块料”、“没得本事瞎逞能”的讥讽,他必定对父母没有好感,以后对体育也很可能再无兴趣。相反,在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不是训斥,而是首先肯定其已经尽到了努力,然后再引导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帮助他及时补救,使他走出困境,孩子定会因感激而自觉地加 倍努力。

二、有较大过失的时候。

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

三、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

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共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时,他们表面上可能装得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他们真的取得了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夸奖时,更会以此为动力,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因此,父母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其进行指导,向孩子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促其将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行动。

四、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

当孩子对某一事情如绘画、弹琴、踢球等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他们会自觉地去寻求知识、去刻苦努力。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学不愿学的东西。聪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帮他们入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教其平衡发展,夯实知识基础,厚积薄发,少走弯路。

五、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

大量事实证明,孩子养成恶习往往与第一次发生不良行为时未能及时得到指正密不可分。很多孩子做了错事,往往主观上并未意识到。家长若能在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紧紧抓住这“第一次”不放,及时地对其进行明辩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必能帮助孩子打下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六、新时期开始的时候。

任何一个被认定的“坏”孩子,在其失足或犯错之后也都存在着悔过自新的本能。如果家长在他们立志发奋、决心从头做起的时候抓好时机,对其进行教育和鼓励,必能有效地促其变好。这种时机便是各种新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如:考取新的学校、新的学期开始、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刚刚换了班主任、刚刚当选为班干等等。这种时候,孩子会有一种新鲜感、希望感,容易产生强烈的“从头开始”“好好学”以求得到教师、家长或别人承认和肯定的内在动力。此时家长若能因势利导,定能“旗开得胜”。

七、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时候。

当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他们往往认为别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因而由于委屈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此时家长若能以冷静、宽容和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帮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孩子必然会产生感激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总结教训甚至训诫的话孩子都能听得进去,也乐于接受。

八、学校教师来家访的时候。

教师家访是孩子最不安的时候,他们唯恐父母在教师面前将其说得一无是处。有些父母正是有教师来家访便告状,一味指责,想借教师 威严来教训孩子,结果引起孩子反感,进而以后对父母的话不管好坏一概不听。如果家长在教师来访时,先将孩子在家的优良表现向老师汇报,则容易博得孩子的好感。在此基础上再以希望的口气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孩子一般乐于接受,并在日后的行动中积极改正。

九、有重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因为乱了大局、坏了大事而在同伴面前出尽洋相;相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受人褒赞、受人夸奖。家长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 这种心理,抓住搞大型活动(如校运会、艺术周、参观、春游等)的大好时机,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遵纪守法、 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等教育。

十、出外做客或家中来客人的时候。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受表扬,而不希望在客人面前现眼。因而当父母带其外出做客或家中来客人时,孩子的言行会不自觉地“规矩”起来,平时的许多劣性也会自动隐匿起来。家长如能抓住这个时机,在客人面前适度表扬孩子的优点,他将会引以为豪而继续发扬。

《爸爸回来了》走红爸爸带孩子好处多

《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两档亲子节目走红后,不得不让我们的目光转向“爸爸带孩子”这个问题上。那么爸爸带孩子有哪些好处呢?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电视综艺节目的接连走红,&ldq

爸爸回来了 所揭示的教育问题

而在这几位星爸中,“厨房技能为零”的不靠谱老爸李小鹏可谓进步神速,大秀厨艺的同时还展现了对“萌神”女儿小奥莉的教育观点:不放纵、不溺爱,赏识教育、理性惩罚,迎来了社会各界的猛烈“点赞”,更被冠以“最靠谱老爸”称号。

爸爸回来了所揭示的教育问题

去年有《爸爸去哪儿》,今年则有《爸爸回来了》。浙江卫视明星亲子秀节目《爸爸回来了》已经播出几期,节目把妈妈们“赶出家门”,让星爸独立带娃48小时,吴尊、贾乃亮、李小鹏、王中磊的儿女也首度在荧屏曝光。而在观看节目中,许多观众发现,这群星爸在教育孩子时,有的值得学习,但有的,却存在一定的教育问题。我们

Hash:6e4b1e62697745a8658d9324973592547fb16358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