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38:1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两性心理障碍,如何克服性心理障碍呢

BY:Rosalba 2024-06-30 23:38:14 1445 ℃

一、发病的原因

19世纪早期学者通常把性变态看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人们往往假设性变态具有生物学基础。但是经历较长时期研究,虽有若干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迄今对生物学原因不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确切证明和结论。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性变态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多年来在理论探讨上以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派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影响较大。几十年的治疗时间理论检验证明,二种学派理论观点虽对少数病例可以说明解释,并在治疗上有积极作用,但任何一个学派都不能信服的解释和治疗多数患者。由于成因复杂,现仅就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由实际病例出发概括较多见因素如下:

1、正常的异性恋适应遭受阻挠、挫折

1)较多见的是遭受恋爱挫折,如失恋、单恋,在交异性朋友时痛遭或屡次失败、挫折。

2)与妻子或妇女的相互关系的困难、不满意、不融洽。

2、存在心理社会因素、重要生活事件。

3、儿童少年早期受到家庭环境中性刺激、性兴奋经验的作用、影响。

4、淫秽、*物品的作用、影响。

5、由儿童少年早期即有特殊兴趣。性偏好、性偏见如幼年时即开始对异性萌发特殊的兴趣,偏好,如特别喜欢衣着爱好,即有异性特有的兴趣、或性偏见,如热爱同性,但对异性直到青春期没有兴趣、或偏见,如热爱同性,但对异性知道青春期没有性吸引力甚至厌烦。如存在对性的卑劣感,恐惧感,把性视为不洁之物的偏见,对性施虐癖的偏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某种性格特征突出的,或某种人格障碍的人更易于产生性变态。一般性格突出特征是各种类型变态患者多数是内向的,害怕的,安静少动,不喜与人交流,性格较温和,孤僻,具有女性气质他们缺乏与别人的交往能力。

二、临床症状表现

1.性身份障碍的临床表现

(1)男性性身份障碍:持久和强烈地为自己是男性而痛苦,渴望自己是女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女性),或坚持自己是女性,并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表现为偏爱女性着装,或强烈渴望参加女性的游戏或*活动,并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或者固执地否定自己的男性解剖结构,如断言将长成女人,明确表示阴茎睾丸令人厌恶,或认为阴茎或睾丸即将消失或最好没有。

(2)女性性身份障碍:持久和强烈地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痛苦,渴望自己是男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男性),或坚持自己是男性,固执地表明厌恶女装,并坚持穿男装,或固执地否定自己的女性解剖结构如明确表示已经有了阴茎或即将长出阴茎,或者不愿意取蹲位排尿,或明确表示 愿意乳房发育月经来潮

(3)易性症: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逆反心理,心理上持续存在厌恶和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并要求变换为异性的解剖,生理特征(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期望成为异性并被别人接受,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2.性偏好障碍临床表现

(1)恋物症(Fetishism):反复出现收集某种异性使用无生命物体的企图,它受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联想所驱使,几乎仅见于男性,在强烈的性欲和性兴奋的联想驱使下,反复出现通过抚摸,闻嗅异性身体接触的物品(如乳罩,内裤,丝袜等),并以手淫,或在性生活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以获得性满足,也有部分患者以异性躯体的某部分(如异性的头发,足趾,腿等)作为性唤起及性满足的刺激物,恋物症患者一般并不钟情于物品的原有主人,而是仅仅对这些物品感兴趣,寄托无穷的性想象,对专为刺激生殖器官而设计的用品的爱好,也不属此诊断。

(2)异装症:也称恋物性异装症,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形式,表现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可引起性兴奋,其穿戴异性服饰主要是为了获得性兴奋,当这种性行为受到抑制时可引起明显的不安情绪,病人并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他们的性欲指向一般仍对异性感兴趣,大多数患者在异性恋生活上没有困难,有的患者只表现为性欲偏低,本症几乎仅见于男性,通常始于5~14岁,并伴有手淫行为。

(3)露阴症:是一种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倾向,表现为反复出现在陌生异性面前或向公共场合的人群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引起性兴奋的强烈欲望,可伴有性唤起并继以手淫,但对所选暴露对象并无进一步性活动的要求(与*犯以露阴作为性挑逗的一种手段,进而实行*行为明显不同),通常发生在公共场合,并与对方保持安全的距离,部分患者有固定的性关系,但当性关系发生冲突时,露阴的冲动会变得更加强烈,如果目击者表现出震惊,恐惧或深为所动时,患者的兴奋常会增加,大多数患者这一冲动难以控制

(4)窥阴症:反复窥视异性下身,*或他人的性活动,以满足引起性兴奋的强烈欲望,可当场手淫或事后回忆窥视景象并手淫,以获得性满足,没有暴露自己的愿望,也没有同受窥视者发生性关系的愿望,本症几乎仅见于男性,常在15岁前开始,少数可兼有露阴或恋物行为,半数在成年后初次发病,多数没有异性恋,少数异性恋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窥阴等偏离方式作为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来源,观看淫秽音像制品,并获得性的满足,不属于此症。

(5)摩擦症:男性病人在人多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之际,伺机以自己的阴茎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反复地靠拢异性,接触和摩擦异性身 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没有与摩擦对象性生活的要求,也没有暴露自己生殖器的愿望,常伴有露阴症。

(6)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性施虐症是指反复,强烈的性渴求,性想象,涉及对性爱对象施加心理或躯体性伤害行为的一种性活动的异常偏好,并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手段,至少持续半年时间,其手段为捆绑,引起疼痛和侮辱等,甚至可造成伤残或死亡,与之相反,性受虐症是以承受这类伤害或痛苦以获得性兴奋,性满足,提供这种行为者为性施虐症,以接受虐待行为来达到性兴奋者为性受虐症,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并存。

(7)混合型性偏好障碍:最常见的组合是恋物症,易装症及施虐-受虐症,应根据对性偏爱的不同类型,以及对个人的重要性依次列出各种并列的亚型。

 3.性指向障碍临床表现

(1)同性恋(Homosexuality):指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可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婚姻关系,男性同性恋者偏重于性乐趣的追求,女性同性恋者偏重于情感的追求,对同性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同时对异性毫无性爱倾向者称素质性同性恋(真性同性恋),素质性同性恋的被动一方有矫治成功的可能性,而主动的一方矫治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2)双性恋: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和异性两种成员均持续表现性爱的迷恋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婚姻关系。

三、具体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疗法。通过医患之间交流,施行心理疏导,从正面阐述正常性心理状况及性心理障碍发生情况,通过认识疗法,让患者对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效果等全面了解。

药物疗法。使用药物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消除某些抑郁焦虑等不适症状和减少异常冲动机会,防止产生不良后果,但单凭药物治疗难以痊愈,多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生物反馈法。通过现代高科技术,使人们学会随意控制和调整体内的生理活动,使患者全身松弛、消除紧张疲劳,建立正常的兴奋信号,消除异常冲动的发生。

行为疗法。是目前治疗性心理障碍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围绕兴奋或高潮能力为轴心,运用变换刺激方式和强化训练方法以实现行为重建。

温馨提示:青少年时期就应正确地进行性知识教育,在家庭及学校中培养他们地性格,锻炼社交能力,可以预防性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治疗方面,患者一定要痛下决心,另外建立正常的婚姻生活也是必要的。

四、生活预防

1.性心理教育

(1)儿童期性别角色教育:角色是社会在文化与个人关系中产生的,是与某一特定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自古以来,由于男女不同性别构成的特殊性, 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对男女性别角色都逐渐形成特殊的行为模式,如男女着装,婚姻,性心理,性行为和性道德都有特定的规范,性别错扮(因家庭长者对子女错误的异性期盼和装扮)和性别角色行为误导影响了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人的心身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性别角色的健康教育,应从4个方面着手:给予正确的角色期盼和性别角色装扮,使子女能根据自己的服式,颜色等装扮来识别性角色;要予以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引导,根据儿童性别特点开展有益于性别形成的游戏活动,注意男女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为避忌,不做与该性别角色相悖的事情,从小形成与性别角色相适应的男子汉与姑娘行为;给予相应性别角色的知识教育(性知识,性道德)和心理诱导;家长要认真扮好自身的性别角色,给子女做好榜样。

(2)性知识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进行有关性生理,性心理,性解剖,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知识教育,青少年甚至大学生的性知识目前主要来源于科普书刊和文艺宣传,极少得到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指导,因此,青少年时期性知识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3)性道德教育:性道德是指规定每个人性行为的道德规范,性道德渗透在职业道德,家庭婚姻道德及社会道德之中,性道德标准应具备自愿的原则,无伤原则,爱的原则,具备性道德观念,可以正确控制生理本能表现出的性要求,而不造成对他人的骚扰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可以使自己的恋爱及以后的家庭组成沿着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性道德教育应贯穿于青少年时期品德教育之中,具有高尚品德及情操的青年人,一定会有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发现孩子的某些性偏离倾向有频发或固定趋势时,应及时处理,此时态度要严厉,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协助处理,经过耐心的解释和教育,并结合环境调整,其异常性行为可得到完全纠正。

2.性身份障碍的预防

(1)建立恰当的母子关系,母婴接触过程中,既要避免接触过少,也要避免接触过分,尤其是男孩,应该为其创造“父子认同”的机会,避免母子间“共生”关系延续过长。

(2)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性身份指定和符合其生物学性别的行为训练有较重要意义,使每个儿童都有健康合理的家庭生活,尽量避免某些亲子关系紊乱,也有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

(3)注意社会环境的影响。

3.性偏好障碍的预防

预防工作应从儿童期开始,大力提倡科学的性教育和性知识的普及,创造合理的异性接触环境,父母,家长应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及教养方式,清理整顿文化市场,避免不良文化的诱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的早期性偏好障碍倾向,应在正面引导的基础上,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性指向障碍的预防

青春期前是预防同性恋的最佳时期,预防要首先弄清儿童的家庭环境是否容易促使其发育成为同性恋者,以及时发现有 性恋倾向的儿童,对于不能认同自己性别,或不能与同性伙伴建立满意关系的儿童,要高度注意,对于有同性恋倾向的儿童,家庭要十分重视,及时处理,不可认为孩子幼小而掉以轻心。

两性心理障碍,如何克服性心理障碍呢

一、发病的原因19世纪早期学者通常把性变态看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人们往往假设性变态具有生物学基础。但是经历较长时期研究,虽有若干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迄今对生物学原因不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确切证明和结论。目前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性变态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

性心理障碍的病因,性心理障碍有哪些症状

一、性心理障碍是怎么引起的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除此之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异常。本病发病病因未明,可能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点:一、遗传因素性心理障碍的发生与一定的人格缺陷有关,但

性心理障碍有什么症状,性心理障碍怎么办

一、男性患性心理障碍8个症状1.恋物癖恋物癖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几乎仅见于男性。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生活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

Hash:e4fd39fe37dacf939fed90ed503ade77685814c7

【声明】本文由用户Rosalb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