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55:09

脑脓肿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

脑脓肿的饮食,食疗,脑脓肿吃什么好

脑脓肿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2宜吃坚果类食物;3宜吃富含高蛋白营养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柠檬柠檬具有清热化痰,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脑脓肿的辅助治疗有帮助。每日泡水350-500ml为宜。核桃核桃所含的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常食核桃有益于大脑的营养补充。每日200-500克为宜。精 瘦肉鸡蛋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含的胆碱可改善记忆力,有利于脑脓肿的恢复。每天1-2个为宜。饮食禁忌:1辛辣刺激食物;2刺激性饮料;3油腻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辣椒辣椒具有辛辣刺激的作用,容易刺激神经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大脑细胞的休息,对患者不利。尽量避免。白酒白酒还有酒精,酒精的刺激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不利于大脑的恢复。尽量避免。小麻椒肥肉含有脂肪酸量比较高,容易滋养细菌,促进感染加重,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尽量避免。

脑脓肿饮食原则

一、脑脓肿,患者饮食宜忌

1、病人多体质衰弱,营养状况差,饮食护理极其重要,因而必须给予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以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3、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4、禁忌烟、酒、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

5、忌吃生冷食物,因为,过量的冷饮食品进入胃肠后,会突然刺激胃,使加重病情。

6、忌高盐。避免由于钠离子在机体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

二、脑脓肿食疗方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宁神排骨汤

配方:黄芪9.8g,淮山药19.6g,玉竹24.5g,陈皮1.9g,百合19.6g,桂圆肉14.8g,枸杞子9.8g,猪排骨300g或整鸡1只。食盐、胡椒粉适量。

制法:先将黄芪、山药等药材放入布袋中,扎紧口,放约500毫升水中浸5-10分钟,再加入排骨,先大火后小火,炖煮3-4小时。捞出布袋,加入盐、胡椒粉等佐料即可食用。每次1碗,每天1次。

功效:健脾开胃,补气益神。

2、龙眼洋参饮

配方:龙眼肉30G,西洋参10G,蜂蜜少许。

制法:龙眼肉、西洋参、蜂蜜放入杯中,加凉开水少许,置沸水锅内蒸40-50分钟即成。每日早、晚口服。龙眼肉和西洋参亦可吃下。

功效:养心安神,滋阴生血。

脑脓肿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脑脓肿一般护理

 脑脓肿,护理

 给予含有丰富蛋白质及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禁忌生蒜、芥菜等辛辣食物,忌吃生冷食物,忌高盐。忌烟、酒。

脑脓肿检查,脑脓肿诊断

脑脓肿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颅脑 血液血管血液脑脊液蛋白质...
颅脑MRI,颅脑核医学 脑外科颅脑MRI检查用...
脑脊液细菌培养,颅脑——正常人脑脊液...
神经系统细胞学检查,周围神经系统神经 脑外科神经系统细胞...
血沉,全身血液常用血沉作为...
颅脑CT,颅脑脑外科 肿瘤颅脑CT检查能...
颅脑超声检查,颅脑骨科 保健科颅脑超声检查...

 脑脓肿,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脓腔形成后,外周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增高。70%~90%脑脓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可凭此与脑肿瘤相鉴别。

2.脓液检查和细菌培养

通过脓液的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了解感染的类型,药敏试验,对选择抗生素有指导作用,故穿刺脓液或手术摘除脓腔后,应及时送检,若行厌氧菌培养、送检的器皿应密闭与空气隔绝送检。亦可立即做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尤其对脓液已破入脑内和脑室,而脑脊液呈脓性者,镜检可立即初步了解致病菌的种类,以指导用药。

根据脓液的性质也可大致判断细菌的类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液呈黄色黏稠状,链球菌呈黄白色稀薄状,变形杆菌呈灰白色稀薄有恶臭,大肠,杆菌呈粪便样恶臭,绿脓杆菌呈绿色腥臭。真菌以隐球菌及放线菌常见,可用印度墨汁染色。肺,吸虫呈米汤样脓液或干酪样变,脓液内有虫卵。阿米巴脓液呈巧克力色、黏稠无味,在脓壁上可找到原虫滋养体。

3.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可了解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及增高程度,但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尤其病情危重时,腰椎穿刺应视为有“危险”的操作,一般不做。若需要检查时,则操作要非常慎重,穿刺成功后迅速接通测压器,测压后要十分缓慢放液,留少量脑脊液送检。术后病人要平卧6h,并给予脱水,降压。脑脊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增高,一般在(50~100)x106/L(50~100个/mm3),蛋白也常升高,糖和氯化物变化不大或稍低。早期脑脓肿,或脓肿接近脑表面或脑室时,脑脊液变化明显,若出现脓性改变则说明脓肿破溃。

2】影像学检查

为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脑脓肿和脓肿的性质及部位,辅助检查是不可缺少的。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检查方式也不断更新,如脑电图、脑超声检查、脑室造影、脓腔造影、脑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对脑脓肿的诊断已极少使用,目前主要依靠CT扫描或MRI扫描检查,但腰椎穿刺和头颅X线拍片对某些部位病变的检查仍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X线平片

如耳,源性脓肿可发现颞骨岩部骨质破坏,、鼓室盖和乳突小房模糊或消失。鼻,源性脑脓肿可有额窦、筛窦、上颌窦等充气不良或液气面存在,甚至骨质破坏。外伤性脑脓肿,可发现颅骨,骨折,碎片、颅内金属异物。颅骨骨髓炎,引起的脑脓肿,可发现颅骨有骨髓炎,的改变。个别病例可见脓肿包膜钙化,,小儿慢性脑脓肿可有颅骨骨缝裂开,骨板变薄,成人偶有蝶鞍扩大,后床突及鞍背吸收等颅内压增高征的改变。

2.颅脑CT扫描

CT问世前脑脓肿早期诊断较困难。自临床上应用CT检查,后,脑脓肿的诊断变得容易而又准确,其死亡率也明显下降。

脑脓肿的CT表现根据病变发展阶段而不同。在急性脑炎,期,病灶,呈边缘模糊的 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低密度区不发生强化。脓肿形成后初期仍表现为低密度占位性病灶,但增强扫描在低密度周围可呈轻度强化,表现为完整的不规则的浅淡环状强化。脓肿壁完全形成后,其低密度边缘密度较高,少数可显示脓肿壁,增强扫描可见完整、厚度均一的环状强化,周围有明显不规则的脑水肿,和占位效应,低密度区为坏死,脑组织和脓液,如产气杆菌感染,可呈现气体与液平面,如为多房性,低密度区内可呈现一个或多个间隔。据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CT所示脓肿环征,并不一定表示病理上的脓肿包膜。有研究发现出现脑炎,第3天后即可出现环状增强征,这与炎症累及血-脑脊液屏障、炎症周围新生血管形成并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等有关。从发病到脓肿初步形成需10~14天 ,完全成熟需6周。少数脓肿也可与脑炎期相混淆,故临床上对脑脓肿的诊断不能盲目完全依靠CT,还需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全面考虑,以做出准确的客观诊断,但绝大多数的脑脓肿可根据CT扫描明确脓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单房或多房、单发或多发等性质,CT扫描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选择手术的时机和确定治疗方案,同时还可对治疗效果进行追踪观察。

3.颅脑MRI检查

是继CT扫描后出现的又一新的检查方法。按脑脓肿形成的时间不同,表现也不同。急性脑炎期,仅表现为脑内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信号影,有占位征,此期须与胶质瘤和转移瘤相鉴别。增强扫描比CT扫描更能早期显示脑炎期。当包膜形成完整后,T1显示高信号影,有时尚可见到圆形点状血管流空影。通常注射Gd-DTPA后5~15min即可出现异常对比增强。延迟扫描增强度可向外进一步扩大,为脓肿周围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

脑脓肿就诊指南

脑脓肿就诊指南针对脑脓肿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脑脓肿挂什么科室的号?脑脓肿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脑脓肿要做哪些检查?脑脓肿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脑脓肿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脑脓肿患者就医,解决脑脓肿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表情淡漠、恶心、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脑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恶心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脓肿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脉搏频速、食欲不振、嗜睡倦怠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沉血液加抗凝剂后,置于特制的玻璃管中,测定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下降的距离,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2.脑脊液细菌培养正常人脑脊液是绝对无菌的。在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受到破坏,病原菌侵入脑脊液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查,将有助于对各种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脑脊液标本由医生作腰椎穿刺而得。3.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是对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和血脑屏障有密切关系,可以反应多种疾病的征兆。

诊断标准

(1) 病人有化脓性感染源:如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窦炎,肺部感染。有开放性颅脑损伤、先天性心脏病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源史。(2) 全身感染症状。(3) 多有脑膜炎病史,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出现脑脓肿相应部位的大脑或小脑损害征象。(4) 腰椎穿刺:脓肿的占位效应多导致脑脊液的压力增高,如有视乳头水肿者腰穿应列为禁忌。在急性脑炎阶段,脑脊液细胞数常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但脓肿形成后,细胞数多降为正常。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可轻度增高。(5) 影像学检查:a) 头颅X线平片:有助于脓肿原发灶的发现,如耳源性脑脓肿可见颞骨岩部和乳突气房的骨质硬化或破坏。鼻源性脑脓肿多见额窦、筛窦或上颌窦的炎症性改变。外伤性脓肿可见颅内碎骨片或异物的残留。慢性脑脓肿还可见颅内压增高征象,偶可见脓肿壁的钙化。b) CT检查:脑脓肿的CT影象特点因病变的发展阶段表现各异。包膜形成阶段,平扫有5%的患者可在低密度水肿区内见到脓肿壁,注药后可见完整、边界清楚、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时尚可见脓腔内形成气液平面,有明显占位效应时可见脑室系统的扩大或受压移位。c) MRI检查:因脓肿形成的时间不同表现不同。在包膜为形成之前,表现为边界不清、不规则、水肿带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影,有明显的占位效应,需结合病史与胶质瘤、转移瘤鉴别。在包膜形成以后,增强扫描可见边界清楚的薄壁环状强化,脓肿壁多无内突的结节影。d) 脑血管造影:根据正常血管移位的情况和脓肿区无血管分布可做定位诊断,结合病史才能定性。e) 脓腔的造影:对病情危重者可在CT引导下行穿刺抽脓术,同时注入碘油或碘苯脂以观察脓肿的大小范围。(6) 探查性脑穿 发现脓肿。

脑脓肿的治疗方法,脑脓肿怎么办,脑脓肿用药

脑脓肿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治疗费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甘露醇、甘油溶液,利尿药物如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钠)、地塞米松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脑脓肿一般治疗

一、脑脓肿,药物治疗

脑脓肿的治疗应根据病程和不同的病理阶段、部位、单发、多房或多发,以及机体的反应和抵抗力、致病菌的类型、毒力和耐药性、原发病灶的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原则是:当脓肿尚未形成之前,应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一旦脓肿形成,则应行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化脓性脑炎,和化脓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抗感染和降低颅内压等对症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及应用脱水,药物,辅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少数病例可以治愈,多数病人急性炎症可以得到缓解,病灶可迅速局限,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但有少数严重病人脓肿尚未形成,即已出现脑疝,,甚至呈脑疝危象,则应采取紧急手术处理,以挽救生命。

(1)抗生素的选择:

应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对细菌的敏感性和该药对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来选择,原则上应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在细菌尚未检出之前,可按病情选用易于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出来结果后,予以适当地调整。一般静脉给药,必要时根据病情亦可采用鞘内、脑室和脓腔内注射。

(2)脱水药物的应用

主要用来降低颅内压,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预防发生脑疝,常用脱水药物有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甘油溶液,利尿药物如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钠)等,用药同时应注意补钾,注意肾功能、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的检查。

(3)激素的应用:

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和调整血-脑脊液屏障的功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脑脓肿周围的脑水肿。常用激素首选地塞米松,10~20mg/d,分1~2次静脉滴入或肌内注射。视病情可加大剂量,用药时注意检查血糖。

(4)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

主要注意营养和维生素的补充,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调整。检查肝、肾等功能状况。病程长、全身情况较差者需适当输全血、血浆和蛋白以改善全身状况,增加抵抗力,为手术创造条件。如有高热,可物理降温。对并发癫痫,者,应予以抗癫痫药物治疗,并预防和治疗其他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脑脓肿包膜形成阶段 脓肿包膜形成后,应在应用抗生素、脱水药物、支持疗法等处理的同时,尽早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脓肿的类型、部位、病情及技术、设备等条件,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脑脓肿穿刺术:

该法简单、安全,对脑组织损伤小,尤其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各部位单发脓肿;②脓肿部位较深或位于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重要功能部位;③病情危急,尤其已形成脑疝者,需迅速抽出脓液以缓解脑压;④年老体弱或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婴幼儿及一般情况较差的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⑤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脑脓肿;⑥中耳炎,和乳突炎,手术者,对同时并有颞叶或小脑脓肿的患者,可在手术同时行脓肿穿刺;⑦不适用于多发性或多房性脓肿或脓肿腔内有异物者,但必要时对多房和多发脓肿也可借助CT扫描和MRI扫描行立体定向引导下,分别进行穿刺,定位准确时效果更好。

①大脑脓肿穿刺抽脓术:

选择脓肿最邻近脑表层部位,但要避开功能区。如耳源性颞 脓肿,穿刺点可选乳突上方耳廓顶点水平,相当于颞中回后部。常规消毒、钻颅,十字切开硬脑膜,选无血管区,周围棉片保护好,以防脓液污染,电凝脑皮质后,直接向脓腔穿刺,穿刺针到达脓腔壁时会有弹性阻力感,稍用力即可刺透脓腔壁进入脓腔,拔出针芯,立即将备好的注射器接好,缓慢并尽量抽净脓液,抽脓过程要避免脓液溢出,污染手术野。记录抽出脓液量、性质、色、味、并做涂片,随即送细菌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脓液抽出后可见脑皮质塌陷,脑搏动恢复,用适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注意冲洗注液要缓慢,每次注液量不要太多,以免因张力过高而外溢。最后注入适量抗生素,也可做脓腔造影,以作为再次穿刺的标志。脓腔靠近脑皮质者,注药要慎重,避免抗生素溢出流入蛛网膜下腔,易引起癫痫发作。如穿刺不成,可重新定位,重新矫正穿刺。

②小脑脓肿穿刺抽脓术:

于患侧项上线下2~3cm,乳突后缘或与旁中线垂直联线的中点作纵形3cm切口,钻颅。穿刺方向应指向小脑外上方,深度约2~4cm,注意勿向中线方向穿刺,以免伤及脑干,亦可结合CT、扫描或MRI扫描穿刺,定位更准确。其他步骤与大脑脓肿穿刺相同。

(2)快速钻颅脑脓肿穿刺术:

为了抢救或在紧急情况下,在床边即可操作,做好定位后,直接快速钻颅,钻颅完成后,穿刺针穿刺脓肿。吸出脓液后其他步骤同上。

(3)脑脓肿导管持续引流术:

一般应用于单发脓肿,脓肿壁较厚,脓液浓稠,甚至有脓块形成,一次抽脓不理想者。常规钻颅或快速钻颅后为避免反复穿刺,可同时置入一硅胶导管,若脓液引流通畅,将管固定于头皮上,末端接输液瓶或输液袋,可行低位闭式引流,并通过导管每天冲液并注入抗生素;若脓块较多引流不畅时,可用尿激酶注入脓腔内,有溶解脓块的作用,以利引流。对深部如丘脑、功能区及脑干等部位的脓肿,最好结合CT或MRI,行立体定向穿刺,更为准确。各种穿刺引流方法术后都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术后出现颅内压增高或定位体征,尤其病人出现意识改变,应急症行CT扫描,了解颅内情况,若扫描为阴性,尤其病人又有发热,应作腰椎穿刺,了解脑压,送脑脊液检查。

若一般引流顺利,每天冲洗后注入抗生素1次,至3~4天后,复查CT,若脓腔已缩小,病情好转,可根据药敏试验,配制抗生素液体继续每天冲洗1次,一般5~6天冲洗液清亮后即可拔管。

(4)脑脓肿切除术:

该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适应于:①脓肿包膜形成完好,脓肿位置表浅,不在功能区;②外伤性脑脓肿,,脓肿腔内有异物或碎骨片等;③多房性脓肿和小脓肿;④脓肿包膜厚,先经穿刺抽脓或持续引流而脓腔不消失者,或经穿刺引流,效果不明显者;⑤复发性脑脓肿,一般须手术切除,若病人情况差,亦可先穿刺抽脓,待病情好转后再采取手术切除;⑥脑脓肿破溃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或出现急性脑疝,应急症行脓肿切除并尽量冲洗外溢的脓液;⑦急性脑炎期或化脓期,因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不论脓肿包膜是否形成,都须急症行开颅手术,清除炎性病灶及坏死脑组织,并放置引流。

①大脑脓肿切除术:

术前应用抗生素及脱水药物。对脓肿进行定位,于脓肿最邻近部位作骨瓣或骨窗开颅术,切开硬脑膜。检查脑皮质,注意选择非功能区,在无或少血管区,根据脓肿大小、深浅及颅内压增高情况,可先直接穿刺抽出部分脓液减压以利游离脓肿壁,但要注意防止脓液溢出造成污染,亦可不穿刺直接摘除。在脓肿邻近部位,切开脑皮质,深入 达脓腔壁,沿脓肿包膜由浅入深逐渐分离,并垫以棉片保护脑组织。最后用无齿镊子提起脓肿,分离底部,直至完全游离摘除。对颞叶耳源性脓肿在接近颅底处,往往有部分包膜与脑膜粘连,甚至有小部分脑膜破坏,分离时要特别小心,以免脓腔破溃造成污染。脓肿摘除后,彻底止血,冲洗脓肿床及术野,放置引流管。如脓肿与重要组织或大血管等结构粘连紧密,完整分离困难时,可保留此部分,电凝包膜内壁,局部仔细消毒。缝合硬脑膜,关闭颅腔,如术前已形成脑疝者,可去骨瓣减压,如术中有污染可仔细用过氧化氢及抗生素液冲洗。

②小脑脓肿切除术:

根据脓肿位置、大小等情况,选择颅后窝正中或旁中线切口,切开皮肤,正中切口应沿中线白线逐层切开,并显露咬除第一颈椎后弓。旁中线切口,切开皮下后注意枕大神经及血管,电凝血管后,再切开肌层达骨膜,在分离骨膜近乳突时,注意有导静脉,易撕破出血,须予以电凝止血,骨蜡封闭骨孔。用颅后窝牵开器牵开切口,颅钻钻孔,咬除颅骨扩大骨窗约5~6cm。脓肿摘除的方法、步骤同大脑脓肿摘除术,耳源性小脑脓肿与颞叶脓肿相同,在其内上角也有脓肿壁与部分硬膜粘连,剥离时要注意。术毕不缝合硬脑膜,常规逐层缝合关颅,另于切口旁有肌层部位放引流管引流。

(5)开放引流或袋式引流术:

系古老手术方法,现已很少采用,但有些情况下还可采用:①开放性颅脑外伤,后引起的表浅脑脓肿,尤其合并硬脑膜外脓肿,,或硬脑膜下脓肿,,有颅骨骨髓炎,或脓液颅外漏者;②耳源性脑脓肿,耳部手术,乳突炎或胆脂瘤手术,可行开放手术;③各种骨窗开颅后,脓腔开放,放置引流,定期换药。这种手术一般创口愈合慢,治疗时间长。

脑脓肿如何鉴别?

 脑脓肿,鉴别

 脑脓肿应与其他颅内感染和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

多起病急剧,急性感染的全身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较重,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不明显,脑脊液可呈脓性,白细胞增多明显,可发现脓细胞。主要与脑脓肿脑炎,期相鉴别,有些病人早期几乎无法区别,颅脑CT扫描有助于鉴别。

2.硬脑膜下和硬脑膜外脓肿,

两者可与脑脓肿合并存在,病程也与脑脓肿相似,硬脑膜外脓肿X线平片可发现颅骨骨髓炎,,通过CT扫描或MRI扫描可明确诊断。

3.耳源性脑积水,

由于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引起的横窦栓塞导致脑积水,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象,但一般病程较长,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CT扫描或MRI扫描只显示脑室有些扩大。

4.颅内静脉窦栓塞

多见于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引起的静脉窦炎性栓塞,可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但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此病

腰椎穿刺测压时,行单侧压颈试验时病侧无反应,有助于诊断,但颅内压较高时应慎重进行。可通过CT扫描和MRI扫描加以鉴别。

5.化脓性迷路炎,

临床征象似小脑脓肿,如眩晕,、呕吐、眼震、共济失调和强迫头位。但与小脑脓肿不同的是头痛轻或无。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症皆不明显。CT扫描和MRI扫描均为阴性。

6.结核性脑膜炎,

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可无明显结核病,史、结核灶和结核体质,需与病程较长、临床症状较轻的脑脓肿相鉴别,脑脊液检查与脑脓肿相似,但淋巴细胞和蛋白增高明显,而且糖和氯化物都可有明显降低,抗结核治疗有效。CT和MRI扫描均有助于鉴别。

7.脑肿瘤

某些隐源性脑脓肿或慢性脑脓肿由于在临床上全身感染症状和脑膜刺激症象不明显,故与脑肿瘤不易鉴别,甚至CT扫描所显示的“环征”也非脑脓肿所特有,它也可见于脑转移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也偶见于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等,甚至直到手术时才能得到证实,故应仔细分析病史,结合各种化验检查,再借助各种造影、CT及MRI扫描进一步鉴别。

如何预防脑脓肿,脑脓肿的护理措施

脑脓肿预防

脑脓肿,预防

脑脓肿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仍较高,在抗生素应用前,死亡率高达60~80%,40~70年代由于抗生素应用和诊治方法提高,死亡率降为25~40%。CT应用后,死亡率降低不显著,仍为15~30%,这与本病(特别血源性)早期难被发现,当病人来诊时,脓肿已属晚期,一般手术死亡率与术前病人意识有关,清醒者为10~20%,昏迷者为60~80%。各种疗法都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如偏瘫、癫痫,、视野缺损、失语,精神意识改变,脑积水,等。因此,脑脓肿的处理应防重于治,并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例如重视对中耳炎,,肺部感染及其它原发病灶的根治,以期防患于未然。

脑脓肿并发症,脑脓肿会引发什么疾病

脑脓肿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脑炎,脑室炎,

脑脓肿,并发症

包括化脓性脑炎,、脑室炎,、脑膜炎,、硬脑膜下腔积液、积脓、感染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多脏器衰竭等。常见的后遗症有症状性癫痫,、脑积水,,各种神经系统病残,如肢体瘫痪,、失语等。

脑脓肿的病因,脑脓肿有哪些原因

脑脓肿病因主要病因:感染

一、发病原因

根据细菌感染,的来源途径常分为四类:

1.邻近感染灶的扩散所致的

脑脓肿, 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颅骨,骨髓炎,及颅内静脉,窦炎等化脓性感染病灶,可直接向脑内蔓延,形成脑脓肿,。其中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导致的脑脓肿最为多见,称为耳源性脑脓肿,,约占全部脑脓肿的50%~66%。但由于近年来不少中耳炎、乳突炎得到及时的根治,耳源性脑脓肿的比例已明显减少。耳源性脑脓肿多为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并胆脂瘤急性发作导致脑脓肿,其感染途径多经鼓室盖或鼓窦波及颅内颞叶的中后部,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2/5。另一部分经乳突内侧硬脑膜板波及小脑,外侧上部,尤其儿童乳突骨质较薄,感染易经Trautman三角区(即岩上窦下方、面神经管上方、乙状窦前方,三者形成的三角)累及小脑。但小儿鼓室及乳突尚未发育良好,故小儿耳源性脑脓肿少见。小脑脓肿约占耳源性脑脓肿的1/3。耳源性脑脓肿亦可经静脉逆行转移到远隔部位,如额、顶、枕叶,甚至偶有转移至对侧脑部。耳源性脑脓肿多为单发。常见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及厌氧菌为主,厌氧菌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亦可为混合性感染。

由鼻,窦炎引起的脑脓肿称为鼻源性脑脓肿,较少见。多发生于额叶底部,亦多为单发。偶有多发或多房性。多为混合菌感染。头皮痈,疖,、颅内静脉窦炎及颅骨骨髓炎,所致的脑脓肿均发生在原发病灶的邻近,可发生脑脓肿及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混合性脓肿,亦多为混合菌感染,也可能为真菌感染,。

2.血源性脑脓肿

主要是由于来自远隔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流经动脉,的炎性栓子传入而形成的,亦可逆行经胸腔、腹腔及盆腔的器官如肝、胆、膈下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感染,由脊柱周围的无瓣静脉丛与椎管内相吻合的静脉进入椎管内静脉转移到颅内。面部三角区的感染灶由静脉回流至颅内也可能形成颅内感染,。感染来源为胸部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等的脑脓肿,称为胸源性脑脓肿;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发绀,型心脏病,等引起的脑脓肿,称为心源性脑脓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型,往往有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凝功能亢进,由于病儿有动静脉血沟通,周围静脉血一旦有化脓性细菌感染即可直接传入脑内形成脓肿。经动脉播散的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的脑白质或白质与皮质交界处,故好发于额、顶、颞叶;而位于面部的感染灶好发于额叶。致病菌以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多为混合菌。

3.外伤性脑脓肿,

为化脓性细菌直接由外界侵入脑内所致。清创不彻底,不及时,有异物或碎骨片存留于脑内,可在数周内形成脓肿,少数可在伤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形成脓肿。一般3个月内引起的脓肿称为早期脓肿,3个月以上称为晚期脓肿。脓肿多位于外伤部位或其邻近部位,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混合菌。

4.隐源性脑脓肿

指病因不明,临床上无法确定其感染源。可能原发感染灶和脑内继发病灶均较轻微或机体抵抗力强,炎症得到控制,未被发现,但细菌仍潜伏于脑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发病。因此,这类脑脓肿实质上为血源性脑脓肿,此类脑脓肿在全部脑脓肿中所占的比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无CT检查,之前诊断困难,常易误诊。

脑脓肿除细菌感染外还有真菌、原虫、寄生虫等引起的脑脓肿。近年来因免疫功能损害引起的脑脓肿的报道日渐增多。

二、发病机制

细菌进 脑实质后,其病理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但三者之间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各阶段并无明显界限之分。发展过程因病源、菌种不同以及个体情况的差异而不同。

1、急性脑炎,期(感染后1~3天)

指早期病原菌侵入脑实质24h后,在局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病灶中心有坏死,,病灶周围血管外膜鞘有炎性细胞渗出,局灶脑组织破坏,继而液化,可形成多个液化灶,病灶周围白质出现水肿,。附近脑膜也可出现炎症反应,,但部位不一定与病灶部位相对应。此期临床上除局灶症状,、全身炎症反应外,也可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出现脑脊液的炎症改变等。

2.化脓期

脑实质内炎性病灶进一步坏死,液化,融合形成脓液,逐渐扩大形成脓腔,根据病灶范围可形成单发或多房或多发脓腔,此阶段脓腔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或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周围的脑组织可有水肿反应,但脓肿壁尚未完全形成。由于炎症开始局限,全身感染症状也趋于好转,但局灶占位效应也趋向明显。

3.脓肿包膜形成期

此期炎症进一步局限化,即脓肿周围包膜形成,包膜内层主要为脓细胞和变性,的白细胞,中层为纤维组织增生的肉芽组织,外层为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早期形成的为薄层包膜,进一步逐渐形成明显的脓肿包膜。脓肿多为单发,但也可以是多房,散在不同部位的多发脓肿少见。包膜形成的快慢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致病菌种类、毒性、对抗生素的反应及个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脓肿所在部位等,如耳源性脑脓肿,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形成包膜,形成时间也短。若致病菌为厌氧菌,包膜形成即较困难,另外,若病灶处于脑室或脑干,附近,则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也较重,即包膜尚未形成良好,病情已危重。

脓肿一旦形成即为占位病灶,脓肿周围有脑水肿,,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移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小脑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压迫脑干和进一步颅内压增高,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另外由于脓液逐渐增多,脓腔压力加大,可导致脓腔破溃,使脓液扩散,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室炎,,造成病情加剧,增加治疗难度。脑脓肿还可合并局限性脑膜反应,表现浆液性脑膜炎、蛛网膜炎,。个别脑脓肿可同时合并硬脑膜下脓肿,和(或)硬脑膜外脓肿,等。

脑脓肿有哪些症状?

脑脓肿症状

早期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脉搏频速、食欲不振、嗜睡倦怠

晚期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意识障碍。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脉压增宽,呼吸变慢等征象,半数病人有视乳头水肿。

相关症状:表情淡漠,恶心,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

一、临床表现

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可因脓肿形成的快慢、大小、部位与病理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有以下四方面表现。

1、急性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病人多有原发病灶感染史。经过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即出现脑部症状及全身表现,一般发病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嗜睡或躁动、肌肉酸痛等,检查有颈部抵抗感,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周围血象增高,这些症状可持续1~2周,但也可长达2~3个月,症状轻重不等,经抗生素等治疗,部分病人可痊愈,部分感染局灶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逐渐缓解,而局灶定位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则逐渐明显。若这组症状不明显,可视为潜伏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

2.颅内压增高症状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在急性脑炎,阶段出现。随着脓肿形成和逐渐增大,症状也进一步加重,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其三大主征。头痛多在患侧,幕下脓肿则以枕部及额部疼痛为主,并牵涉至颈项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往往早晨或用力时加重。呕吐可为喷射性,小脑脓肿头痛更明显,头痛加重时,呕吐也随之加重。检查眼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盘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在无CT检查前视盘水肿发生率高达50%~80%。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和早期诊断、治疗,视盘水肿比例也有所下降。其他尚有代偿性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呼吸缓慢,病人也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意识障碍,,如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烦躁不安等,若出现昏迷已是晚期。

3.局灶定位征

根据脓肿病灶的部位、大小、性质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定位体征。如累及主侧半球,可出现各种失语。如累及运动、感觉中枢及传导束,则产生对侧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偏瘫和偏侧感觉障碍,也可因运动区等受刺激而出现各种癫痫,发作。影响视路可出现双眼不同程度的同向对侧偏盲。额叶受累常出现性格改变,情绪和记忆力等障碍。小脑脓肿常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强迫头位、Romberg征阳性等局限性体征。脑干脓肿可出现各种脑神经损伤和长束征的脑干损害特有的复杂征象。罕见的垂体脓肿可出现垂体腺功能减退等改变。非主侧半球的颞叶和额叶,脓肿则定位征不明显。

4.危象

当脓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颞叶、小脑脓肿容易发生脑疝,。一旦出现脑疝,必须进行紧急处理,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另一危象即脓肿发生破溃,破溃的脓液可进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急性化脓性脑室炎,和脑膜炎,。患者可突发高热、昏迷、脑膜刺激症状或癫痫发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脑脊液检查可呈脓性脑脊液。处理复杂困难。

二、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一般可明确诊断,尤其CT检查起决定作用。因脑脓肿绝大多数为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所以病人常有慢性中耳炎,、乳突炎,急性发作、鼻窦炎,、胸部及肺部化脓性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皮肤疖,肿及痈,、骨髓炎,、颅骨髓炎、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炎症病史。或开放性颅脑外伤,,尤其有碎骨片或异物存留 于脑内的患者,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潜伏期,患者出现化脓性脑炎,的症状和体征,经抗生素等治疗,病情缓解后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和局灶定位体征,即应首先考虑脑脓肿的可能,进一步经过辅助检查,大多可明确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脑脓肿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恶心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脓肿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脑脓肿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

治疗费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甘露醇、甘油溶液,利尿药物如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钠)、地塞米松

治愈率:85%

治疗周期:3-5月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颅脑MRI,脑脊液细菌培养,血沉,颅脑CT,

常用药品:氯霉素片,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清热消炎宁胶囊,

食材禁忌 菜谱禁忌 小吃禁忌 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