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13:29:3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病例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脾脏无明显肿大。根据发病机理,诱发因素和病程,ITP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类。儿童80%为急性型(AITP),无性别差异,春冬两季易发病,一旦病源清除,疾病在6-12月痊愈。而成人ITP95%以上为慢性型(CITP),男女之比约1:3,一般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迁延难愈。本病病死率约为1%,多数是因颅内出血死亡。ITP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或内脏出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饮食,食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吃什么好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胶原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2.宜吃含铁丰富的食物;3.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牛奶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含有丰富的钙质,能够增加血管壁的韧性。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每日500毫升左右即可。猪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利于血管壁的修复。每日100-200g左右即可。鱼皮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为组织修复提供必须的营养元素。每日100g凉拌食用。饮食禁忌:1.忌吃活血化瘀的食物;2.忌吃刺激性的食物;3.忌吃寒凉性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酒精具有刺激性,可改善循环造成出血的增加。避免吃含有酒精的食物。辣椒具有刺激性,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本病患者食用,可造成出血增加。换吃无刺激性的食物。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原则

1、食疗法:

1)藕枣胶:大枣4份、藕节1份、冰糖适量,加水煮至黏胶状,每天服适量大枣,可补血止血。

2)茅根饮:白茅根15克、花生衣30克、白糖适量,煎汤代茶,功能凉血止血。

2、饮食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虚失摄,瘀血内阻所为,当以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健脾益气,化瘀止血为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护理

一、护理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否则易于诱发或加重病情。

3.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4.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5.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6.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患儿平素可多吃带衣花生仁、红枣等食物。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血检查,血液血管——是临床诊断重...
血小板寿命,血液血管——该检查可以可...
出血时间,血液血管血液本项目主要用...
血小板计数,血液血管血液血小板计数有...
骨髓象分析,血液血管检验科 麻醉科骨髓象分析指...
WBC,血液血管——白细胞计数值...
凝血酶时间,血液血管 肝血液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血液血管 肝血液凝血酶原时间...

一、检查

1. 血象:一般无贫血(出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数正常。血小板计数减少。

2. 出凝血检查: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正常。

3. 骨髓象:增生正常,巨核细胞数多增高,伴成熟障碍(多数病人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30%)。

4. 自身抗体检查: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明显增多;血小板表面相关C3(PA C3)增多。

5. 血小板寿命测定:明显缩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指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指南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挂什么科室的号?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做哪些检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就医,解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办,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药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血液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支持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治疗

一、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为首选药物。泼尼松,1mg/(kg?d),可减少发病初期和晚期脑出血的危险,有效后逐渐减量。病情危重者可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1g/d,3天后改为常规疗法。

2.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100~200mg/d,硫唑嘌呤100~200mg/d。

3.人血丙种球蛋白 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天。

4.输浓缩血小板,也可试用血浆置换术。

5.脾切除术 适于脾脏肿大明显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论治

一、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方法大致为:

清肝扶脾,滋阴降火,益气养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鉴别?

一、鉴别

需排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系统疾病、Evans综合征及药物等所致血小板减少。

如何预防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

一、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出血为主,可按血证进行辨证治疗。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治疗应以清热凉血止血、补气阴、活血化瘀为主,同时应参以补益肝肾等法,以标本兼治。辨证要点:

首先辩虚实,本症应首先分虚实和火热的有无。

1、 热盛迫血

2、 阴虚火旺

3、 气不摄血

4、 瘀血阻络

二、预后

西医治疗首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未获完全缓解,可考虑切脾,如切脾失败,尚可用皮质激素:如仍无效,可用免疫制剂。对于出血严重可酌情静脉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悬液或血浆置换。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临床统计约有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患者痊愈后很少复发。本病的病死率约为1%,多是因颅内出血而亡。但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见有自然缓解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引发什么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贫血,

严重病人可有呕血、便血。极少数病人可发生颅内出血,出现颅内高压表现,甚至昏迷。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原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

一、病因

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2、 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

典型症状: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相关症状:皮肤黏膜紫斑,尿胆红素阴性,怕冷,碰撞后皮肤容易青紫,

一、症状

1、 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如患者头痛,呕吐,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 慢性型 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严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状外全身情况良好。

体征

1、急性型

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什么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

皮肤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可有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粘膜出血,女性月经过多有时是唯一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贫血和轻度脾肿大,如有明显脾肿大,要除外继发性血小板可能性。

二、诊断标准

急性ITP血小板明显减少,通常小于20×109/L。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约1~6小时。骨髓检查多数病历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其中幼稚巨核细胞明显增多。 慢性ITP多此化验血小板减少,多为(30~80)×109/L。骨髓巨核细胞大多增加,大小基本正常,颗粒型增多,血小板形成明显减少。血小板表面相关IgG增多,血小板相关C3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约1~3天。 诊断标准如下:

1、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 以下五点应具备任何一点

(1) 泼尼松治疗有效。

(2) 切脾治疗有效

(3) PalgG增多。

(4) PAC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血液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愈率:80%

治疗周期:30天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支持治疗,

相关检查:血小板寿命,骨髓象分析,WBC,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常用药品:肾上腺色腙片,氨肽素片,硫唑嘌呤片,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