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5:20:46

急性乙肝

我国HBV感染者为数众多,临床乙型肝炎病人要确定其为急性或慢性需作全面分析。少数急性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目前乙型肝炎虽是我国最重要的肝炎,但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急性乙型肝炎已远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少,临床初步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部分是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的急性活动。因此急性乙型肝炎已不很多见。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急性乙肝的饮食,食疗,急性乙肝吃什么好

急性乙肝饮食原则

急性乙肝饮食保健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茵陈粥

茵陈,加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至米烂汤稠,加白糖少许,稍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出现身目俱黄,尿黄如浓茶,恶心、乏力,舌红苔黄腻患者。

2.田基黄煲鸡蛋

田基黄,鸡蛋,同煲,饮汤吃蛋。治疗急、慢性肝炎,。

3.苡仁绿豆粥

薏苡仁,绿豆,粳米,洗净,加水,文火煮1小时后食用。本方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用于急、慢性肝炎脾虚兼湿热者。

4.醋梨

雪梨,洗净切片,泡入米醋中,放置4小时,口服,每日3次,每次5片,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

5.金针猪肉汤

金针菜、瘦猪肉,加适量水煮,吃肉、菜,喝汤,每日2次,每次1料,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6.柳叶葶荠汤

柳树叶、荸荠,加水微火煮1小时,吃荸荠喝汤(当茶喝),每日2次,每次1料,治急性肝炎。

7.酸枣汤

将酸枣50克,加水500克,文火煎1小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服1次,随量饮。适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高、心烦不安患者。

8.消炎利胆茶

将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加水1000克,煎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克。利尿利胆,清热消炎,健胃利胆。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适宜食物

1、为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2、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对于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除了选择富含这些维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种维生素制剂。

3、供给充足的液体。适当多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4、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

三、不适宜食物

1.禁忌酗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醛,它们对于肝脏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可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乙肝,患者本身肝细胞已有损害,加上饮酒更加是雪上加霜,促使病情加重,向肝硬化,甚至肝癌,方向演变。

2.禁忌饮食过量,特别是过多食肉和糖类。过多的吃肉类和糖类,会使多余的蛋白质和糖类食物转化为脂肪而储藏,其中肝脏也是重要储藏点,天长日久,身体肥胖,势必形成脂肪肝,,使有病的肝脏负担加重,促使乙肝恶化。乙肝患者最好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尤其是要自我控制体重,少食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咸肉、全脂牛奶等。

3、慎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急性乙肝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急性乙肝一般护理

急性乙肝护理

一、护理

1、积极的休息。急性乙肝,患者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尤其是急性重型乙肝,患者,是要绝对的卧床休息的。

2、饮食上要供给较充足的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但急性期恶心、呕吐,较重时,应给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黄疸,消退、食欲好转后,可适当吃些瘦肉、鸡蛋、鱼、豆腐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急性乙肝检查,急性乙肝诊断

急性乙肝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健康体检,全身保健科主要用于了解...
尿常规,其他泌尿 保健科常用于泌尿系...
肝功能,血液血管 肝肝病肝功能是反映...
血清前S1蛋白,血液血管 肝肝胆血清前S1蛋白...
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液血管 肝肝病 肝胆谷丙转氨酶主...
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 血液血管——酸性磷酸酶测...
谷氨酸脱氢酶,血液血管血液主要用于肝损...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血液血管血液 肝炎 肝病 保健科精氨酰琥珀酸...
血清间接胆红素,血液血管血液 肝病 保健科间接胆红素测...
血清甲型肝炎抗原,免疫系统肝病 保健科 老年科甲型肝炎抗原...
血清乙型肝炎e抗体,免疫系统——乙型肝炎e抗...
血清甲状腺素,甲状腺内分泌甲状腺素(T4)...
尿胆汁酸,肝炎 保健科 疼痛尿胆汁酸检查...
淋巴细胞转换试验,血液血管传染科 保健科淋巴细胞转换...
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液血管肝胆血清r-谷氨酰...
血氨,颅脑 肝血液血氨测定对肝...
血清总胆红素,血液血管肝胆总胆红素(TBI...
肝脏B超,——肝脏B超有助...
血清乙肝e抗原,免疫系统——乙型肝炎e抗...
乙肝两对半,血液血管 肝消化 传染科临床上常用乙...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血液血管 肝——纤溶酶原活性...
血清乙肝表面抗体,血液血管传染科乙型肝炎表面...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血液血管 全身——血清α1抗胰蛋...
腹部B超,腹部——腹部B超的目...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免疫系统 肝血液 肝炎 肝病乙型肝炎表面...
血清乙肝核心抗体,肝 血液血管消化 传染科HBcAb阳性可作...

急性乙肝,检查

1.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尿液检查: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

3. 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4.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

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

②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③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

(5)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①低白蛋白(Alb) 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 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短,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②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

5.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1)HBsAg与抗-HBs :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

(2)HBeAg与抗-HBe:血清 HBeAg 阳性可见于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自 HBV 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10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HBeAg与HBV DNA、DNA聚合酶活性及 Dane 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

(3)HBcAg与抗-HBc:HBcAg是HBV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HBcAg阳性时表示病毒复制,有传染性。HBsAg 高滴度、HBeAg与 DNA 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4)HBV DNA和DNA聚合酶:应用核酸杂交技术可直接检测HBV DNA,有的患者即使 HBsAg、HBeAg阴性而HBV DNA为阳性,仍表明HBV在复制,具有传染性。

(5)HBv现症感染判断依据:

①血清HBsAg阳性;

②血清HBV DNA或DNA多聚酶阳性;

③ 血清IgM抗-HBc阳性;

④ 肝内HBcAG和(或) HBsAg 阳性,或HBV DNA阳性。

急性乙肝就诊指南

急性乙肝就诊指南针对急性乙肝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急性乙肝挂什么科室的号?急性乙肝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急性乙肝要做哪些检查?急性乙肝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急性乙肝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急性乙肝患者就医,解决急性乙肝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厌食、肝功能受损

建议就诊科室

肝炎、传染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肝功能恢复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发热症状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无发烧、畏寒等伴随症状?4、大便、睡眠情况。5、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6、治疗情况如何?7、有无药物过敏史?8、1家中是否有乙肝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尿液检查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 3.肝超声波检查肝超声波检查和心电图有异常改变。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特点,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定诊断依靠病原血清学检查,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一、病原学诊断因无症状HBsAg携带者较多,这些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或其他肝炎时,由于HBsAg阳性易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所以确定诊断时应慎重。二、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依据①HBsAg阳性;②HBeAg阳性;③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④HBV-DNA阳性。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起病较甲型肝炎缓慢。(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急性乙肝的治疗方法,急性乙肝怎么办,急性乙肝用药

急性乙肝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肝炎,传染科,

急性乙肝一般治疗

急性乙肝西医治疗

一、治疗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注意适当休息,而对于症状较重有黄疸,症状的患者来说,应选择卧床休息。

(2)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若因恶心呕吐,而导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

(3)根据病人不同症状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4)绝大多数的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可超过8周,并且复发频繁,这时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二、预后

急性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者估计有5%~10%。急性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主要取决于初次感染的年龄、免疫状态及病毒水平。婴幼儿期感染易发展为慢性,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药物的病人、血透的慢性肾衰,竭病人,常缺乏明显的急性期表现,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标志(HBeAg、HBV DNA)的血清水平很高的病人,较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急性乙肝辨证论治

急性乙肝中医治疗

一、中医偏方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1.热重于湿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急躁易怒,心烦,腹部胀满,口干而苫,恶心欲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茵陈篙汤、桅子柏皮汤加减。

茵陈30克 山桅子12克 板兰根15克 鸡骨草20克

大黄6克 白背叶根15克 蚤休15克 车前草15克 甘草6克

2.湿重于热

[症状]身目俱黄,头重身困,渴不思饮,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缓。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30克 龙胆草10克 茯苓15克 猪苓12克 泽泻12克

急性无黄疸型乙肝,:

1. 湿热内蕴,脾胃不和

[症状]胸腹痞闷,纳差,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便黄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和胃,利湿清热。

[方药]不挽金正气散加减。

茵陈25克 板兰根20克 藿香15克 法半夏10克 厚朴15克

苍术12克 车前子10克 川楝子10克 甘草6克

2.脾胃失调,气郁血虚

[症状]胁肋胀闷疼痛,乏力,胃纳差,恶心欲呕,大便烂,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淡白无华,妇女见月经量小,色淡,舌淡苔少,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养血。

[方药]解郁养血疏肝汤加减。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2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生姜3片 甘草6克 香附12克。

3.肝郁脾虚,气滞血瘀

[雇状]胁肋刺痛,情志不畅则痛加剧,胸闷,善叹息,纳呆,恶心欲呕,面色苍白,舌淡暗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化瘀通络。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柴胡12克 川芎8克 香附10克 元胡10克 当归lO克

白术12克 桃仁8克 赤芍10克 甘草6克 丹参15克 鳖甲15克

4.肝脾不调,水湿困阻

[症状]腹胀满,胸胁胀闷,胃纳差,恶心呕恶,小便少,或大便稍溏,下肢浮肿,面色无华,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柔肝,渗湿和中。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5克 淮山20克 白术12克 茯苓30克 薏米30克

砂仁6克 莲肉10克 厚朴15克 大腹皮15克 柴胡10克

甘草6克

5.肝肾阴虚,气滞不运

[症状]胸胁隐痛,口干喜饮,胃纳差,恶心欲呕,腰膝酸软,乏力,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理气。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12克 杞子10克 麦冬15克 川楝子10克 五味子6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鸡血藤15克 香附10克 甘草6克

急性乙肝如何鉴别?

急性乙肝,鉴别诊断

急性乙肝时IgM抗-HBc常呈现高滴度水平,慢性则为低滴度阳性或阴性。正确判断乙肝的急性或慢性对于了解其预后、分析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多见为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黄热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及柯萨奇病毒B群均可引起肝脏损害及类似肝炎的表现,但各有其相应临床特点,血清病,原学检查可资鉴别。

2.其他肝胆疾病:如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乙醇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中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及胆石症,等病均需鉴别。

3.能引起ALT升高及肝脾大的疾病及药物:如伤寒,、斑疹伤寒、疟疾,、中华支睾吸虫病,、布鲁氏分枝杆菌病、慢性血吸虫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肝淀粉样变性,和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等及药物性肝损害。

4.细菌感染引起的肝损害:如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肺结核,、胸膜炎,、肝结核,及肝脓肿,等。

5.各种因素引起的淤血肝:如心肌梗死、心肌炎,、马方综合征,、心力衰竭及布-加综合征所致之淤血肝。

6.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炎,及一些肠寄生虫,等可引起ALT轻度升高,亦应注意鉴别。

如何预防急性乙肝,急性乙肝的护理措施

急性乙肝预防

急性乙肝预防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2)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护

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急性乙肝并发症,急性乙肝会引发什么疾病

急性乙肝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

急性乙肝,并发症

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并发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肺感染等疾病。少数急性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急性乙肝的病因,急性乙肝有哪些原因

急性乙肝病因

急性乙肝,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2.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3.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和Dane颗粒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V外壳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颗粒,无传染性;而Dane颗粒在肝细胞中复制,具有传染性。HBV可在人肾和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中生长,可从上述组织培养液中检出HBcAg,并引起细胞病变。

二、发病机制

急性轻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充血,肝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炎症浸润,肝实质的病变主要是肝细胞水样变性,,伴肝细胞的嗜酸性坏死或点、灶状坏死。可有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等。

急性乙肝有哪些症状?

急性乙肝症状

早期症状:黄疸常是急性乙肝的早期症状之一,因急性乙肝时肝细胞损伤严重,所以较易出现尿黄、全身皮肤及巩膜发黄等黄疸症状。

晚期症状: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肝区胀痛、肝脏一般轻度肿大、质软、有触痛等。

相关症状:厌食,肝功能受损,发烧,怕冷,

急性乙肝,症状诊断

一、分类症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6周~6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急性乙肝无既往HBsAg阳性病史,ALT升高幅度常在500U/L以上,肝组织学改变以小叶内炎症和肝细胞变性,为主,且均匀分布。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

A 急性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

起病较缓,主要为厌食、恶心等胃肠道症状及乏力。大约在发病后1周,发热消退,尿黄似浓茶,巩膜、皮肤黄染,1~2周内黄疸达高峰。黄疸出现后,发热渐退,食欲好转,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血清胆红素在17.1μmol/L以上者,可诊断为黄疸型。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B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急性无黄疸型

一般较轻,病程较短,易忽略,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亚临床型),可有肝大。

在普查或查血时,偶尔发现血清ALT升高。

急性乙肝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肝功能恢复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发热症状消失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急性乙肝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肝炎,传染科,

相关检查:健康体检,肝功能,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血氨,

常用药品:甘草甜素片,苦参素片,肝必复软胶囊,

食材禁忌 菜谱禁忌 小吃禁忌 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