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3 04:13:5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就诊指南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就诊指南针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挂什么科室的号?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要做哪些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就医,解决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癫痫和癫痫样发作、钙化灶、头痛

建议就诊科室

脑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头痛出血缓解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出血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7、家中是否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表现。2.其他辅助检查1.颅骨X线平片 主要表现占位附近骨质破坏,无骨质增生现象。可有中颅窝底骨质吸收、蝶鞍扩大、岩骨尖骨质吸收和内听道扩大等。也可有高颅压征象。8%~10%的病灶有钙化点,常见于脑内病灶。 2.CT扫描 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100%,但特异性小于50%。影像表现为富含血管的占位征象。脑外病灶平扫时呈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影,注射对比剂后病灶有轻度增强,周围无水肿。如病灶有出血,可看到高密度影像。脑内病变多显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高密度区,常有钙化斑,注射对比剂后轻度增强或不增强。CT骨窗像可以显示病灶周围骨质破坏的情况。 3.MRI扫描 MRI检查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方法,与病理符合率达80%~100%。在MRI T1和T2加权图像上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中央呈网状混杂信号的核心(不同时期出血及其产物),周围为低信号环(含铁血黄素沉着)。注射造影剂后不强化或有轻度强化。新近出血者,病灶周围脑组织可有水肿。 4.脑血管造影 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在动脉相很少能见到供血动脉和病理血管;在静脉相或窦相可见病灶部分染色。海绵状血管瘤为富含血管的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上不显影的原因可能为供血动脉太细或已有栓塞,病灶内血管太大、血流缓慢使造影剂被稀释。因此,晚期静脉相有密集的静脉池和局部病灶染色是此病的两大特征。 5.正电子放射扫描(PET) PET是利用脑组织吸收放射性核素来做脑扫描成像。头颅CT或MRI可提供颅内解剖结构影像,而PET更提供代谢性信息,以此来鉴别脑肿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脑肿瘤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吸收程度很高,而海绵状血管瘤的吸收度很低。

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脑膜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相鉴别。在影像学上:脑内圆形病灶、有混杂密度(代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MRI的T2像有含铁血红蛋白沉积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