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11:36:51

考古 中国有哪些新发现?考古有什么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进行古代遗迹考察和古代遗物研究的重要价值,就在2020年,我国发现了很多考古,下面,就快和小编一起了解相关资讯吧!

1、中国考古有哪些新发现?

2、考古有什么意义

3、考古已经证明哪些历史事件?

3月26日,“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该遗址文化堆积总体顺着地下小山岗的坡势由西向东倾斜,堆积厚达2米多,分为12小层。发掘出土露天烧火坑、食物储藏坑、生活器具加工制作区等聚落遗迹。

出土遗物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人工利用后废弃的大量动植物、矿物遗存;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人工器物。动物遗存中最多的是海生贝壳,有蚶、牡蛎、海螺、蛤、蛏等五大类,其次是各类渔猎动物骨骸。

专家认为,井头山遗址的发掘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遗址是目前在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发现的首个贝丘遗址,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考古发掘表明余姚、宁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发源的重点区域。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

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确认遗址现存面积约117万平方米。聚落结构布局基本清晰,发现大型的祭祀坑、窖藏坑、陶窑、房址等文化遗迹,出土遗物丰富。

经初步研究,该遗址文化遗存可分为五期七段。第一期为裴李岗文化时期;第二期相当于大河村二期偏晚阶段;第三期相当于大河村三期;第四期相当于大河村四期,可分为三段;第五期相当于大河村五期。

据介绍,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东边为虎牢关,西边为黑石关,南边为嵩山,北边为黄河,周边分布有青台、汪沟、西山、苏羊、土门、妯娌等诸多聚落,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聚落群。

郭元咀遗址位于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之台地上,遗址以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遗存为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郭元咀遗址的西北部进行了持续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120平方米。

遗址堆积大致分三个时段,第一个时间段为花园庄期至殷墟一期,主要发现为铸铜遗迹,共揭露商代台基1处、炉基9处、房址1处、灰坑71个、烧土遗迹5个、灰沟8条、坑状遗迹18处;第二个时间段,揭示商末周初烧土遗迹1处;第三个时间段,发掘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5座。



姚河塬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地处泾水流域上游红河北侧支流李儿河、中间支流小河、大河相交汇的三角台地上。

从2017年5月发现该遗址后就持续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确认遗址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东西长约1000、南北宽800余米。其中曲尺形的壕沟和南北走向的墙体将姚河塬遗址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

据介绍,姚河塬遗址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勘探发现较多的大型储水池,有干渠与这些水池相接,其与铸铜作坊、制陶作坊等关系密切,表现出该遗址人群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巴州尉犁县境内的荒漠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烽燧。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修筑于一处大型红柳沙堆上,是由烽燧本体、居住房屋等建筑构成的一处军事设施遗址。目前已清理房屋1座、木栅栏1处、踏步1处、灰堆5处。

据介绍,灰堆中出土遗物种类丰富,涵盖日常工作、生活各个方 。截至2020年10月31日,已出土各类遗物1220余件(组),其中包含珍贵的纸文书、木牍780余件(组)。这批木牍、纸文书是近年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

2018年热水墓群被盗事件震动全国,涉案文物达到646件。同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针对被盗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将其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采用全站仪、无人机等技术手段,以及树木年轮、三维建模、动植物考古、DNA、金相分析等检测鉴定方法,全面、翔实、准确地记录和提取相关信息。

假如你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失忆了,你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昨日,前天,曾经做过的一切的事你都不记得了,你会是什么感觉?

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体失忆呢?

每一个人,即便他对过去再漠视,都或多或少的对先人做过的工作和有过的主意感兴趣,只不过这些一闪而过的考虑不深化不统一算了。

我国境内发现的最陈旧人类化石距今200多万年。

我国有文字的过去不过3000多年。

那从200多万年到殷墟甲骨文呈现的这段时刻的先人过去怎么恢复?

仅有考古。

过去时期,考古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不能代替的效果,过去学用传世文献恢复过去,传世文献有本身的限制,而考古学用出土什物恢复过去,替死人说话,把死人说活。

过去学与考古学是广义史学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供给我们先人生存的消息,丰厚我们民族的过去回忆。

人要往前看,面向未来,除了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也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比较喜欢穿木屐,这可以说是日本人居家必备的物品。日本人一直坚称这个就是他们祖宗发明的,实际上木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的古书上也有记载但是没有实物证明。

在1984年的时候,马鞍山三国东吴大将朱然墓出土了1700多年前的木屐,这件物品直接证明了这件事情,木屐就是中国人设计创造的。

当时清末光绪帝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死亡了,当时有关其死因有好几种说法,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毒死的,总之十分蹊跷。后来经过考古证实确实是毒死的,还是砒霜中毒。

中国考古有哪些新发现?考古有什么意义

中国考古有哪些新发现?考古有什么意义

3月26日,“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该遗址文化堆积总体顺着地下小山岗的坡势由西向东倾斜,堆积厚达2米多,分为12小层。同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针对被盗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将其编号为“2018血渭一号墓”。

阅读:6457 收藏:943 分享:148


世界十大著名考古发现,世界考古十大发现有哪些

世界十大著名考古发现,世界考古十大发现有哪些

4.殷墟遗址殷墟是发现在河南安阳市的商后期都城遗址,也是因在20世纪初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而闻名于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出土的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物,对研究商代灿烂丰富的青铜文明具有重要的科学地为,并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阅读:1655 收藏:225 分享:73


古典胎教音乐曲目参考

古典胎教音乐曲目参考

朱利安.洛伊.韦伯:爸爸的歌此曲速度和缓,音乐唯美,展现了父亲柔美的一面,相当感人,适合作为胎教音乐。

阅读:917 收藏:490 分享:52


胎教音乐选择:古典胎教音乐参考曲目

胎教音乐选择:古典胎教音乐参考曲目

音乐胎教是孕妈妈都会选择的胎教方式,而对胎教音乐的选择则是一门大学问,如何选择胎教音乐?亲亲宝贝小编为您推荐一些古典胎教音乐曲目。朱利安洛伊韦伯:爸爸的歌此曲速度和缓,音乐唯美,展现了父亲柔美的一面,相当感人,适合作为胎教音乐。

阅读:610 收藏:18 分享:43


自古难题婆媳关系如何处理确有考究

自古难题婆媳关系如何处理确有考究

很多家庭“难念的经”非属婆媳经莫属。角色的冲突,隔代观念的纠葛统统都是形成婆媳难处的原因。要怎么样才可以念好这本“难念的经”,令家庭和睦呢?婆媳关系要如何应对二、相互尊重与谅解婆媳双方如果想要和睦相处的话,首先就得先尊重和谅解出发,。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阅读:297 收藏:195 分享:208


中医养生文化:颜师古半夏“苗五月生”说考辨

中医养生文化:颜师古半夏“苗五月生”说考辨

“半夏”这个名字最早见于西汉的《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破,蝉鸣,半夏生……”颜师古是隋唐时期的一位经济学家、训诂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写了《说文解字注》来解释其名的由来。他说,“半夏出生于五月,生活在半个夏天,所以它也被命名。”半夏“苗五月生”有着用半夏入药的悠久历史。半夏及其植株在盛夏生长旺盛,而在盛夏,天气由阳转阴,由热转凉。基于此,古人认为半夏受其气的自然影响,具有“通阴阳”的功能,这也是《黄帝内经》中半夏用于治疗失眠的原因。颜师古关于半夏“生于五月”的说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阅读:58 收藏:288 分享:47


参考古人的逐月养胎法制定我们的胎教方案

参考古人的逐月养胎法制定我们的胎教方案

导读:十月怀胎,每月都要养胎和胎教。古人逐月养胎法有多种,有的着重营养和饮食卫生.十月怀胎,每月都要养胎和胎教。古人逐月养胎法有多种,有的着重营养和饮食卫生,如:妊一月,饮食精熟酸美,宜大麦,毋食腥辛;妊二月,毋食辛躁;妊四月,宜食稻鱼;

阅读:736 收藏:493 分享:102


紫砂壶成型技术方法_紫砂壶古壶鉴别

紫砂壶成型技术方法_紫砂壶古壶鉴别

紫砂壶成型技术方法紫砂壶的成型方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类。这两种成型方法在宜兴地区历史悠久的日用陶生产中早就采用,但在紫砂成型工艺中,已将此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紫砂壶成型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泥凳、木搭子、转盘、木拍子、竹拍子矩车、鳑鲏刀、尖刀、明针等等。这些都是制作各种紫砂

阅读:546 收藏:288 分享:9


小鸡宝宝考考你古代的“纸糊窗户”更有可能用的是哪种纸

小鸡宝宝考考你古代的“纸糊窗户”更有可能用的是哪种纸

小鸡宝宝考考你古代的纸糊窗户更有可能用的是哪种纸?

阅读:739 收藏:86 分享: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