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4:47:35

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并发症,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是什么

(1)再出血:是SAH的急性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约为50%左右。出血后24小时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发病1个月内再出血的分先都较高。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20%~30%,1个月为30%。再出血原因多为动脉瘤破裂。入院时昏迷、高龄、女性、收缩压超过170mmHg的患者再出血的风险较大。临床表现为:在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及体征加重或重新出现等。确诊主要依据上述表现、CT显示原有出血的增加或腰椎穿刺脑脊液含血量增加等。

(2)脑血管痉挛:是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大约20-30%的SAH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引起迟发性缺血性损伤,可继发脑梗死。早发性脑血管痉挛出现于出血后,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缓解;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始发于出血后3~5天,5~14天为高峰,2~4周逐渐减少。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神经功能损害(如偏瘫、失语等),动脉瘤附近脑组织损害的症状通常最严重。

(3)脑积水:约15-20%的SAH患者会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急性脑积水于发病后1周内发生,由于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形成血凝块阻碍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属畸形阻塞性脑积水;轻者表现为嗜睡、精神运动迟缓和记忆损害,肿着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大部分可随出血被吸收而好转。迟发性脑积水发生于SAH后2~3周,为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进行性精神智力障碍、步态异常及尿便障碍。脑脊液压力正常,故也称正常颅压脑积水,头CT或MRI显示脑室扩大。

(4)其他:5%~10%患者可发生抽搐,其中2/3发生于1个月内,其余发生于1年内。5%~30%患者可发生低钠血症和血容量减少的脑耗盐综合征,或者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所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水潴留,上述两种低钠血症需要在临床上进行鉴别;还可出现脑心综合征和急性肺功能障碍,与儿茶酚胺水平波动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

动脉瘤是动脉壁因局部病变(可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永久性的局限性扩张。动脉瘤的形成可能是由动脉壁先天性肌层缺陷或后天获得性内弹力层变性或两者联合作用导致。所以动脉瘤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有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4%患有动脉瘤。但颅内动脉瘤不完全是先天异常造成的,相当一部分是后天生活中发展而来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的弹性逐渐减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下向外突出形成动脉瘤。

无论是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病变血管破裂还是血压突然增高使血管破裂其他情况,均导致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通过围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液迅速扩散,刺激脑膜,引起头痛和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还会使颅腔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并继发脑血管痉挛。后者系因出血后血凝块和围绕血管壁的纤维索之牵引(机械因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间形成的神经肌肉接头产生广泛缺血性损害和水肿。另外大量积血或凝血块沉积于颅底,部分凝集的红细胞还可堵塞蛛网膜绒毛间的小沟,使脑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发生急性生活通性脑积水或蛛网膜粘连,使颅内压急骤升高,进一步减少了脑血流量,加重了脑水肿,甚至导致脑疝形成。以上均可使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或出现局限性神经症状。后交通动脉瘤的扩张 出血可压迫邻近动眼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活动障碍)。也可能因血液刺激下丘脑,引起血糖升高、发热等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怎样治疗

确诊SAH之后,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一旦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尽快准备实施开颅夹闭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SAH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安静卧床,避免激动及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可对症应用镇静镇咳及抗癫痫类药物。

 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治低钠血症。临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也可酌情选用白蛋白。当伴有较大的脑内血肿时,可手术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抢救生命。

防治再出血

(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2)控制血压,患者可能因为剧痛导致血压升高,注意去除疼痛等诱因。(3)应用抗纤溶药物,以防动脉瘤周围血块溶解引起再出血,常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4)外科手术消除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性SAH再出血最好的办法。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表现

性别、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更常见,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血管畸形多见于青少年。

起病情况

突然起病,以数秒钟或数分钟速度发生的头痛是最常见的起病方式。患者常能清楚地描述起病的时间和情景。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情况下发病。约1/3患者动脉瘤破裂前数日或数周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临床表现

SAH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伴或不伴局灶体征。剧烈活动中或活动后出现爆裂性局限性或全头部剧痛,难以忍受,呈持续性或持续进行性加重,有时上颈段也可出现疼痛。其始发部位常与动脉瘤破裂部位有关。常见伴随症状有呕吐、短暂意识障碍、项背部或辖制疼痛、畏光等。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明显,Kernig征、Brudzinski征可阳性。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约25%的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欣快、谵妄、幻觉等。还可有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如动眼神经麻痹、失语、单瘫或轻偏瘫、感觉障碍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头痛、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精神症状较明显。原发性中脑出血的患者症状较轻,CT表现为中脑或脑桥周围脑池积血,血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或其他异常,一般不发生再出血或迟发型血管痉挛等情况,临床预后良好。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是什么(1)再出血:是SAH的急性严重并发症,病死率约为50%左右。出血后24小时内再出血危险性最大,发病1个月内再出血的分先都较高。2周内再出血发生率为20%~30%,1个月为30%。再出血原因多为动脉瘤破裂。入

阅读:740 收藏:269 分享:94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办法脑血管破裂出血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不一样。1、一般处理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般处理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同。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4—6周,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增加患者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对头痛和躁动不安者应用足量有效的止

阅读:449 收藏:113 分享: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饮食宜忌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饮食宜忌

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2-3周,床头抬高30度左右。2.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3.保证病人安全,加床档防止坠床。4.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5.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6.重视病人主诉,加强病情观察

阅读:381 收藏:273 分享:42


蛛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为什么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为什么会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有哪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少食多餐,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告知患者多食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韭菜、芹菜、香蕉),并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忌辛辣食物,每次饭后1~2h按摩腹部数分钟,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保持大便通畅。切忌

阅读:1571 收藏:155 分享:83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

一、新生婴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很多刚生下来的孩子晚上总是哭闹,吃奶也容易呛奶,通过检查会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很常见了,很多孩子都能够自己吸收,没有后遗症,但是也要做详细的检查。那么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我们大家

阅读:1348 收藏:227 分享:63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

一、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少量珠网膜下腔出血对孩子影响不大也不会留有什么后遗症的,过一段时间会吸收的,不用担心,在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都恢复的很好。颅内出血关键要看位置和出血量,同时要看你的生产方式,如果是顺产要看是否受到产

阅读:1942 收藏:82 分享:5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饮食禁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饮食禁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发病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多种:①颅内动脉瘤最常见,占50%~85%;②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M),多见于青少年,占2%左右;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病)约占1%;④其他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

阅读:674 收藏:140 分享:7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_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饮食宜忌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_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饮食宜忌

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2-3周,床头抬高30度左右。2.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人情绪稳定。3.保证病人安全,加床档防止坠床。4.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5.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阅读:603 收藏:203 分享:56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是哪些,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吃什么好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是哪些,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吃什么好

一、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是什么人们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老人中的普遍率以至于人们更加应该重视起这种疾病的治疗。当然在治疗每一种疾病之前,首先人们应该对这个疾病的症状有一些具体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才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和脑CT扫描显

阅读:363 收藏:284 分享:35